分享

【干货】当道士,出个门都要交税!南宋银铤知识总览

 闻道山人 2019-12-11

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

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

今天小易就来和大家谈谈:南宋上供制度的四种银铤。

铭文判定财政制度

南宋银铤通过铭文大概能判定它的作用:

'上供银”、'纲银”、'纲米'、'广东运司'淮西银'、'天基圣节银'属于上供制度的范畴;

广东钞库'、'市舶司”、'马司银'属于专卖制度、海外贸易的范畴;

'经总制银”、'宽剩银”、'免丁银'、'课利银'、'出门税”、'河渡银'属于税收制度的范畴;

'军资库银”、'公用银'属于国家与地方财政支出的范畴。

这些铭文集中反映了国家财政制度

上供制度

所谓上供就是指地方向京师输送财赋

在宋代,上供有三种含义:一是向皇室进献财物,即进宫内藏。二是向京师输送财赋,通常进左藏西库。三是各路州军按照朝廷规定的数量,时间,地点输送财赋,一般入各总领所大军库。

上供银

上供银是向朝廷输送白银,这些白银来源于坑冶,专卖品钞引买卖收入,各种实物及税收折银。同时,各州为了完成上供白银的数量还向金银铺买银,由押银人纳银。

注意:银锭铭文□表示看不清的铭文或押记。

▲刻字:全州通判起解宝祐二年冬季银前赴淮西总领所交纳□从事郎全州军事推官赵崇达

▲刻字:永州今申解淳熙二年到淳熙三年银从政郎永州录事参军□□□总计十铤每铤二十五两□□  销郎

有的铭文相对比较简单,如循州上供银,只写明上供的州军府和上供银,这类上供银的铭文通常出现在砸有京销铤银或临安地名戳记的银铤上。

这说明是各地政府到为了完成上供银年额到京城临安的金银铺购买打造好的银铤,刻上地名上供字样。

▲戳记:京销铤银 朱铺 刻字:德庆府上供银库官许迪功银匠黄庆仁

▲戳记:京销银 赵孙宅    刻字:广州上供银

▲戳记:康乐坊西 孙宅渗银 重二十五两  刻字:循州上供银

纲银

把上供的白银编组成纲叫纲银。纲是纲运的意思。宋时,把需要运输的官物编组成若干单位,每个单位为一'纲'由相关官吏监押,使用军队或差雇来的百姓运送,走水路叫漕运,走陆路叫陆运。运粮即纲粮,运银即纲银,运绢即纲绢等等。

纲银的来源是由从多种途径征收上来白银或是由其他上供物资折换的白银,其中最主要的有夏秋两税中的粮食、绢帛等实物折银,经总制钱折银,地方政府购买的上供银,专卖品收入折银等。现存主要有肇庆府纲银、郴州纲银、新州纲银等。

淮西银

淮西银,即上缴淮西总领所的白银,属于地方政府上解中央的上供银。宋代上供有三种情况:一是向皇室进献财物,二是向京师输送财赋,三是各路州军按照朝廷规定的数量,时间,地点输送财赋。淮西银就属于第三种情况。

淮西总领所,设在建康,总领所,即总领诸路财赋军马钱粮所,是南宋早期为解决财政经费而特设的。它是介于朝廷户部与诸路专运司之间的一级专门理财的机构,主要负责供应某一方面御前军需要的钱粮帛绵等。

▲铭文:今申解淮西银每铤二十五两民字号称子经荣唐荣从事郎永州司法参军赵□□ 奉议郎通判永州军州事莫所丘

▲铭文:今申解淮西银每铤计重贰拾伍两吕字号秤子经荣唐深 从事郎永州司法参军赵崇□ 承议郎通判永州军州事莫所丘

▲铭文:今申解淮西银每铤重二十五两隆字号秤子经荣唐深 从事郎永州司法参军赵崇□ 承義郎通判永州军州事□□

▲铭文:今申解淮西银每铤重二十五两人字号秤子经荣唐深 从事郎永州司法参军赵崇□ 承義郎通判永州军州事莫所丘,

▲铭文:今申解淮西银每铤重二十五两洪字号秤子经荣唐深 从事郎永州司法参军赵崇□ 承義郎通判永州军州事莫所丘

▲铭文:今申解淮西银每铤重二十五两崇字号秤子经荣唐深 从事郎永州司法参军赵崇□ 承義郎通判永州军州事莫所丘

这六件永州淮西银是湖南永州遵照朝廷的规定向淮西总领所上缴的上供银,并用千字文编号,由永州司法参军和通判永州军事等官员督办。

天基圣节银

圣节,即天基圣节,是南宋理宗赵昀(1205-1264年)的生日。宋代的地方上供有很大一部分是向皇帝进献财物,尤其是每逢皇帝生日,各地都要向皇帝上供祝寿财物,通常是金银,钱,丝绸,茶,香药,珍宝等等。

▲南宋理宗赵昀

专卖制度和海外贸易

我国古代的专卖制度“禁権”始于西汉武帝,简单来说,就是大一统王朝中央政府强制力,国家垄断生产、管理和经营特定商品,目的主要在于解决中央的财政收入问题。

广东钞库

钞库即卖钞库,是一种买卖盐钞的机构。比其经营规模小一点的是'钞铺”,即买卖盐钞的店铺。盐钞是一种支盐贩卖的信用票据。盐商贩盐向官府入中钱货,官府发给盐钞,然后,商人持盐钞到指定地点折支食盐贩卖。

广东钞库是设立在广南东路的卖钞库,专门承接广东盐钞的印发、买卖、兑换等业务。

市舶司

市舶司,即提举市舶司,是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的官方机构。

开室四年(971年),在广州设立宋代第一个市舶司,广州是当时海外贸易规模最大的港ロ,贸易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等地。其后又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地设立市舶司。

马司银

马司,即提举茶马司,设于四川,负责全国的茶叶供应军队战马的供应。南宋境内产马很少,战马主要依赖向西蕃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购买,有时也向金和蒙古购买,通常每年需买战马万匹上下。

而用于运输物资之用的马,则是向湖北湖南等地买土产马。买马费用通常是用银、茶、绢来支付的。

税收制度
经总制银

经总制银是经总制钱在银两上的表现形式。经总制钱是经制钱总制钱的总称。

经总制钱是南宋时期一种无名杂敛,一种特殊的附加税,是南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总制钱种类繁多,但其征收的每项数量都不大,往往以文计算,用铜钱缴纳。由于直接征收的铜钱,数量巨大,上缴不便,则在市场上兑换成银两,以经总制银的形式上缴。

出门税

从字面上理解,是南宋朝廷向行商收取的税项之一。它类似于近代的货物税——商贾运销商品货物从甲地到乙地,途经大大小小的城门、关卡、哨所,官府派员驻扎,向出入境过客收取商品货物税。

凡带“出门税”字样的银锭,一般为官方银铤

南宋“出门税”的银锭出土地集中在河南、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等地,主要分布在南宋与金的边界地区,应当与宋金边境贸易有着很大的联系。淮河两岸,贸易兴盛,行商异地贩货较多。此地的人们也受出门税的影响最大。

免丁银

免丁银,即僧道免丁钱(银),是南宋时创立的一项专门向僧侣道士征收的人丁税,按僧道的等级分六等征收。乾道六年(1170年)以后,归入经总制钱。

唐宋时,僧侣道士领到度牒后,就可以免丁钱避遥役,保护资产。南宋时代,因疆域缩小,朝廷收入减少,所以在绍兴十五年(1145年)征收'道纳免丁钱'。这项措施每年可为国库增收50万两左右。

宽剩银

即免役宽剩钱,是征收徭役时另加的一种收入。宋代实行免役法,或称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而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也必须交纳免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笔收入。

免役宽剩钱就是这项收入中的一项,是各路、州、县依照当地差役事务繁简,自定数额,供当地费用。在定额之外另加五分之一,称免役宽剩钱,由各地存留备用

地方财政支出
公用银

公用银是公用钱在白银上的体现,是宋代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的专项支出,类似今天行政事业经费的一种,主要用于招待往来官员、供给地方官员的日常饮食开支、高级武官的个人津贴、置办公共物资等。

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各类经营收入和中央拨付。

军资库银

军资库是宋代州郡最大的钱帛杂物的储藏的官库,属于地方财政,不是一般的军需机构,只是有一定比例的财物要用于军事需要。

今天的小易银铤课堂就到这里啦~大家有加深对银铤的了解吗?

文章来源:小易说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