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玛医师(右)和《丹玛医师说》的作者马迪亚·鲍曼(左)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IM暖爱时光 ID:IM-NOEL 作者:Irene 前段时间在公众号贴了一个姐妹的QQ说说,分享了她成功的育儿成果。之后收到不少后台留言,询问姐妹看的是哪些书。 其实那些书我在以前的文章中都有提及,本想重新列个清单,但我又不想做重复的工作。 当我回想那些与我有益的育儿书,大部分书都让我想到一个人——丹玛医生,所以这次我决定列一个书单,推荐与她相关的书。 “丹玛医生”何许人也 也许大部分人对这个名字颇感陌生,你若能罗列十几个当下红极一时的“育儿专家”,估计这其中也不会有她的名字。 但是你肯定带宝宝去打过防疫针“百白破”三合一疫苗,没错,丹玛医生就是其中的百日咳疫苗的研发者。 在该疫苗问世之前,有成千上万的婴孩被百日咳夺走了性命。 丹玛医生自1933年起,投入11年的时间,深入研究如何诊断、治疗百日咳以及百日咳疫苗的研发,因她的杰出成就而获颁费雪奖。 丹玛医生活了114岁(1898-2012),人称“百岁医生”,她的一生跨越三个世纪。 在那个很少有女性受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工作的时代,丹玛医生是为数不多的走出校门、投身工作的女人之一。 她是美国乔治亚州的第一位女医生,执业行医75年,直到104岁退休,退休后仍接受电话问诊直到112岁,堪称历史上行医时间最久的医生。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丹玛医生几乎一辈子都在她住家附近的一间由老农舍改造的小诊所坐诊。 即使是在凌晨两点,只要接到心急如焚的小病人家长的电话,丹玛医生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诊所为孩子看病。 她每周都会有一天时间免费义诊,平时的普通门诊只收取超低的费用。 她高超的医术和善良的人格俘获了无数人的心,即便在医疗服务十分发达的美国,也有不少家长驱车两三个小时特为带孩子去她那所乡下小诊所看病。 丹玛医生不仅治疗孩子的疾病,更指导父母们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她的建议并不在反映最新的医学期刊的内容,而完全是基于常识以及她几十年的行医经验。 她的育儿观可能在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但是千万父母可以证明,她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父母和孩子都大获裨益。 在介绍百岁医生的育儿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现今阶段,育儿界的主流观点和大部分妈妈的心声: 当今育儿界的主流观点:
当今妈妈界的主要状态:
不知我是否可以大胆揣测,上述这些妈妈们正对应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育儿观点呢?如果你也深有体会,不妨听听丹玛医生怎么说。 丹玛医生的“反主流”育儿观
你肯定听过你身边的朋友、医生以及微信上那些文章讲的,宝宝出生之后要按需喂奶,最好一天喂八到十二次,这样母乳才会越来越多。 可丹玛医生从来就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婴儿从一出生开始就要按每四小时一次的时间表喂奶,这样才能给肠胃足够的时间来消化这些吃进去的奶。 如果两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太短,胃部一直在工作,得不到休息,婴儿反而更容易消化道不适,因而引发肠绞痛之类的症状(如果此时父母继续喂奶,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加剧)。
你肯定听过你身边有些宝宝都快一岁了还要夜醒一两次起来喝奶,他们的妈妈虽然不情愿,但也视之为理所当然。 可丹玛医生从不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初来乍到,父母就应该尽快帮助他适应人类社会的规则,夜间八小时的连续睡眠,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也能让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好好休息。 所以丹玛医生的建议是,晚上最后一顿奶给宝宝喂饱,然后在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之间,不!喂!奶! 你肯定会说,新生儿,夜里不喂奶?怎么可能?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有一位妈妈生了12个孩子,用丹玛医生的方法,她一次夜奶都没有喂过。 这样的妈妈还有很多很多,无数的案例可以证明,不喂夜奶并不会饿着宝宝,反而会使得宝宝得到充分的睡眠,长得更好。 这不需要什么医学研究证明,只不过是来自于一项基本常识:因为我们是人类,人类本来就不需要在夜里吃东西!
很多的权威专家都建议(甚至严格要求)父母给婴儿仰睡,因为趴睡的婴儿容易猝死。 可是丹玛医生却建议父母们:宝宝出生后,除了喂奶之外,绝对不要让他仰卧。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呆了这么久,一直是屈身环抱的姿势,仰睡时,他会不由自主挥动四肢,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这就和要给小宝宝包襁褓一个道理),而且容易因为溢奶而呛到,甚至引发窒息,趴睡则不存在这种危险。 趴睡还可以促进排便和排气,让宝宝全身的器官更好地运作;仰睡则会让体液不容易排出,从而导致呼吸道发炎和耳朵发炎。 趴睡的宝宝会自己锻炼脖子、肩膀和手臂的肌肉,从而更早开始翻身、坐立、爬行,“爬”的好处我在此不必说了吧? 至于窒息和猝死的风险,只要睡在透气的床上就绝对不会发生,丹玛医生会教你怎样正确地给宝宝铺床,在此我就留个悬念,想知道的自己看书去吧!
你肯定听过两种主流的声音,有的专家建议宝宝和父母同床而眠,有的则建议“同房不同床”。 可是丹玛医生却建议夜里将宝宝单独安置在一个独立的空间睡觉,这样宝宝会比较容易睡过整夜,也不会和父母产生相互干扰,彼此都能睡得更好。 是啊,只要确保宝宝的睡眠环境安全,并且宝宝啼哭的时候父母能听到,其他还担心什么呢?
你肯定听主流专家说过,宝宝哭了,一定是饿了,或者是哪里不舒服了,似乎对宝宝而言,“哭”是一种非正常行为,得设法制止才行。 丹玛医生却认为,“哭”对于宝宝来说不仅很正常,而且很重要,哭会扩张和强化宝宝的肺部,让宝宝得到他所需要的运动。 正常的新生儿每天会哭四个小时,但是你可以把宝宝训练成只在白天哭,这样夜里大家都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主流观点认为安抚奶嘴对宝宝无害,可是丹玛医生却反对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 她认为安抚奶嘴很脏,上面满是细菌,并且对宝宝而言,这是某种欺骗。 (我想起我女儿出生一两个月的时候,给她安抚奶嘴,她两只手握紧小拳头拼命吸,可是什么都吸不出来,然后哇哇直哭。我又重新把奶嘴放到她嘴里,她憋红了脸,比之前更用力吸,可还是什么都吸不到,那个失望痛哭的样子,看了都让人心疼)。 其实宝宝是自带安慰神器的,就是他胖嘟嘟的小手。吃手是宝宝天然本能的反应,也是宝宝自我安慰的绝佳途径,父母只需经常清洁宝宝的小手就可以了,何必舍简求繁呢?
想必大家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给宝宝六个月的纯母乳,六个月之后再开始添加辅食吧? 可是丹玛医生的观点是,宝宝的唾液开始分泌,就意味着他可以尝试固体食物了。 宝宝通常在三四个月的时候开始流口水,流口水表示宝宝的口水现在含有唾液淀粉酵素,可以将淀粉转化为糖,这时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尝试食物泥。
你肯定看到妈妈论坛上发的那些漂亮的宝宝餐,然后自叹:为娘的做不到呀! 其实宝宝所需的无非是来自天然食物的全面营养。 因此,丹玛医生推荐给宝宝吃一种特制的食物泥,这种食物泥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并且能够保证宝宝摄入全面的营养。我女儿直到两岁多我还经常给她打食物泥吃。
你肯定听周围很多有经验的妈妈和专家们说过,配方奶粉要喝到三段四段五段,否则孩子营养怎么跟得上? 或者说,母乳要喂到两岁以上,直到自然断乳。 可是丹玛医生却认为,孩子七个月即可断母乳(四个月到七个月为母乳+食物泥喂养),断母乳之后只吃食物泥即可,直到臼齿长出,才可以以食物泥以外的其他固体食物为主食。 顺便说一句,按照丹玛医生的育儿法,根本不存在所谓“断奶”的痛苦,到了一定的时间,宝宝的食物泥会越吃越多,母乳会越吃越少,直到“自然离乳”。而食物泥取自天然食材,完全满足宝宝的一切营养所需,无需再喝配方奶粉作为补充。 和丹玛医生有关的书单推荐 以上只是我从书中总结的一些比较典型的观点,还有太多的内容,需要你亲自去看书才能了解哦。 接下来我推荐一些和丹玛医生相关的书籍,希望你能从书中去体会这位“百岁医生”的育儿智慧。 1.《丹玛医师说》 这本书的作者鲍曼太太是《百岁医师教我的育儿宝典》作者的丈夫的姑姑,也是百岁医生育儿法最直接的受益者,她总共生了11个孩子,全部都受惠于丹玛医生亲授的医学及育儿指导。 与《宝典》相比,这本书的覆盖内容更加广泛,除了育儿方法,还有婴儿常见病症的处理、营养和健康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孩子价值观的传递,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2.《百岁医师教我的育儿宝典》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养育五个宝贝的全职妈妈。受惠于身边那些使用“百岁医生育儿法”的育儿达人,她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实践,轻松将孩子们养大。 书虽然不厚,但是我敢说,此书几乎每个观点都在挑战当今的育儿界权威。 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百岁医生育儿法的书,当时我的女儿已经一岁了。 虽然我从一开始就认可百岁医生的育儿理念(类似《从零岁开始》),但由于当时没有接触她的书,在很多方式方法上还是很不得要领,在带娃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麻烦。 比如我孩子从出生就仰睡,以至于睡眠训练一直进行得很困难,经历了无数个宝宝哭泣的夜晚和内心的几近崩溃,才终于在三个月左右睡过整夜。 在看此书之前,我也有点“盲信”主流观点,认为配方奶粉对一岁左右的孩子是必须的营养补充,而老公觉得孩子不需要喝奶粉,为此我们之间还有过好几次争论。 在书中丹玛医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也总算解决了我俩之间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此后虽然我家孩子也喝一点奶粉,但我已把“必须”两字从我的字典中去掉,孩子本来就不恋奶,给她奶粉、米糊或豆浆她都爱喝,差不多从一岁半左右就再也没有喝过奶粉,至今三岁一直都很健康。 3.《这样做,宝宝超好带》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以上提到的《宝典》和《丹玛医师说》两本书的译者。 她和丈夫在六年时间里总共领养了四个孩子,每一个都是从婴儿时期就领养回家,并且按照丹玛医生的方法来照料他们。 为啥自己不能生孩子,还要领养这么多?我想爱心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原因——因为带孩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嘛! 这本书同样也是非常有实操性的育儿指导书,作者以丹玛医生的育儿法为基本理念,结合自己养育四个孩子的经验,手把手为你展示如何简单有效地搞定宝宝的吃喝拉撒睡,六口之家也可以井然有序,其乐融融。 4.《新手妈妈不要怕》 这是一本一个小时就能读完的书,因为图比字多。作者把丹玛医生的育儿理念都通过手绘的方式呈现出来,画风清新可爱,非常适合被宝宝搞得焦头烂额的新手妈妈,同样也是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本书。 5.《百岁医师育儿法实作体验》 ![]() 这本书是一本集锦,全部都是使用“百岁医生育儿法”的父母们的实证分享,作为以上三本书的补充,解答了很多在育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网上的资料,此书适合三种人:想运用百岁医生育儿法却仍犹豫不决的人、刚尝试过就放弃的人以及心里觉得这种方法不错却被家里人劝阻反对的人。不过这本书目前只有台版,可以在淘宝代购。 6.《Every 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直译: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 ![]() 这是唯一一本丹玛医生亲自写的书,不过这本书的重点不是育儿方面,而是鼓励妈妈们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 此书没有中文版的,英文版的貌似市面上也已经买不到了,需要的可以试试看到丹玛医生的官网联系购买。 有没有发现上面介绍的这些书,除了最后一本丹玛医生自己写的书之外,其他的书都有一些共同点呢? 这些书的作者,都是全职妈妈或在家工作的妈妈;都没有任何医学专业背景;都亲自养育了一大堆孩子,没有请长辈或保姆帮忙;都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经历了为人父母的喜乐…… 婚后第一次怀孕时,我跟其他的新手妈妈一样,开始阅读一些育儿书籍。 坊间有许多育儿书籍,但有一种妈妈介绍的育儿书籍会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就是那些气定神闲、把家中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妈妈。 她们有什么秘诀呢?当我读到丹玛医师的教导,以及《从零岁开始》所教导的实用方法,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妈妈会这么快乐、气定神闲,而她们的宝宝那么健康又满足。 这些往往是基本常识,却往往是医生不能教给你的。我很高兴可以学到这些实用的育儿知识,而不是盲从现代医学界一窝蜂的看法。 ——《百岁医师教我的育儿宝典》作者林奂均 最后,我还是想引用丹玛医生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是你!孩子的妈妈!不是那些育儿专家,正是最爱孩子、与孩子相处时间最久的妈妈! 你就是孩子的专家! 带着爱心、信心和常识,为着孩子最大的益处,用爱和真理浇灌孩子的生命,你就是最好的妈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IM暖爱时光(ID:IM-NOEL) 作者:Ire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