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好是30年贷款的房奴,上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我买房时不到25岁,所以当时对30年的概念就是,还完贷款我要50多了,天都塌下来了!先说说买房原因,仅仅是因为结婚。。。首付是父母出的,房贷是我们小夫妻自己背,年纪轻没规划,当时我和老公都不乐意买房,但父母出首付的诱惑还是很大的,我们还是没抵抗住,想着还贷苦一把还是上车了! 最辛苦其实是头两年,不到25的年纪,就是刚毕业,收入真心低,玩心还特别重,每个月一到还贷款的时候,压力山大的睡不着,偶尔需要借钱,信用卡套现还贷款,日子过的自然也不富裕,但偶尔的小资样子还是装装的,标准的隐形贫困人口。 如今我快30岁了,回头看看当初最庆幸的就是先买了房。因为真的想不到房价会涨到如今这个地步,即使现在的房价跌一半我都买不起,我当初买的时候,房价只有如今的三分之一; 再者说说收入,我现在工作多年,只是比毕业时多拿点,但收入依然不高。大部分人的收入一般都跑不赢房价,但跑赢房贷还是不难的。也许很多人开始的月入5000,房贷3000,日子紧巴巴,但坚持几年,哪怕没有月入过万,只是收入六千、七千、八千,房贷始终是3000不变的,比起租房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你也会越来越轻松。 还有子女和老人,我开始很天真觉得自己才不要生小孩呢,我自己都没玩够,可后来还是有了孩子;从前觉得父母是顶梁柱,可渐渐发现他们在衰老;老人渐老,孩子年幼,生活压力集中袭来,才意识到该准备改变了,好在房子是自住的,只要自己再努力赚钱供养上老下小就行,自己的未来起码有一部分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最后必须说买房还是量力而行,我也不是买什么大城市好地段,就是普通工作城市的自住房,解决自住和子女住房问题,偶尔能接父母到身边,够过过小日子而已。 说不上给银行打工,在2015年买房的家庭现在房贷基本都不是压力 举几个例子: 1、有个朋友徐总在2012年在一个准二线城市买了一套房子,房价4000/㎡(毛坯),这么便宜是因为当时是规划的新区,在此之前这是一片荒地,另外这个城市那个时候房价本身就不高,当时买了三房,120㎡,总价也就50万,每个月的月供就是两千五一点。 现在这里的房子价格在15000/㎡(装修的)左右,他的资产也上升到将近200万,房贷两千多相对他的收入根本不是压力,况且现在也结婚了,还有公积金。 在这轮房价上涨过程中,他也想过换房更大更好的小区的房子的想法,看了一圈房子,最后还是放弃这个想法,因为他中意的房子,价格都在两万多,总价得三百万了,如果换房生活质量就得下降,最后还是“将就了”现在的房子,生活轻松惬意。 2、另一个朋友张总在2011年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子,当时不是在核心区域,房价一万五,现在房价到五万多了,总资产增值,将近五百万的身家,房贷相比他的收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3、也有读者在留言,在五六县城市,三四线城市买房的,房贷都是几十万,月供从2000到5000不等,总体而言刚开始月供压力是比较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升职加薪是是大势,月供是不会变的,是过去的“锚”,而家庭的收入总是会增长的,一个支出不变,一方面收入增加,最后压力会越来越小。 一个城市的发展,我们看到的宏观经济数据每年都在增长,那么有一个问题,城市发展,发展的成果到底沉淀到哪里去了?想一想,房地产是一个主要的方向之一,土地是一个城市最重要和基本的资源,土地上的房子是一个城市的人才赖以生存的单元。所以房子最终会凝聚城市发展的成果。 你不买房子,也需要租房子,房租也不低,在一线城市,每个月房租就需要几千,有些甚至上万,而房租是随着房价上涨的,在2015年买房子的家庭,现在他的房子的房租大多可以抵得过月供,也就是说你每个月支付了和房租一样的钱,但是获得的是自己的房子。 这两年买房子在高点的人,房租也大体有月供的一半左右。 未来的房价难以再像过去那样增长了,毕竟宏观经济已经转变成高质量的发展,201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6%-6.5%,和过去10%,8%的增速不一样,城镇化率也达到了60%,距离70%的目标还有10%,虽有增长,到也没有过去的速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