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料药材和饮片201-210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01
何首乌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叶祜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用于疮痈,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以质重、坚实、显粉性者为佳。

02
木通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的干燥藤茎。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以条匀,内色黄者为佳。 

03
藁本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或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的干燥根茎和根。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痹痛。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以身干,整齐,香气浓郁者为佳。

04
辛夷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玉兰Magnolia denudata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的干燥花蕾。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以花蕾未开,身干,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05
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06
夏枯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癭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贮藏】置干燥处。

以色紫褐、穗大者为佳。

07
水红花子

本品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血消癥,消积止痛,利水消肿。用于癥瘕痞块,瘿瘤,食积不消,胃脘胀痛,水肿腹水。

【贮藏】置干燥处。

以粒大、饱满、色棕黑者为佳。

08
金樱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性味与归经】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以个大、色红黄、去净毛刺者为佳。

09
佛手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10
杨梅根

矮杨梅(Myricanana Cheval),又称云南杨梅,为杨梅科杨梅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世界上仅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西部及西藏察隅一带,为稀有的我国特有物种。

矮杨梅根是云南的地方习用药材,具有止泻、止血作用,治疗崩漏及其它出血症、肠炎、痢疾等病。

已有学者对该植物进行研究,并分离出一些包括杨梅素和杨梅苷在内的天然酚类化合物。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天然杨梅素具有降血糖、酪氨酸酶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肝脏保护等作用,开发潜力大。

矮杨梅根中杨梅苷的含量最高。杨梅苷不仅本身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而且通过简单的酸水解可转化为杨梅素,因此矮杨梅可作为杨梅素的资源植物加以开发利用。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国成 伍俊妍 王定勇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20

(2)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