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漆、抛光……74岁机龄的DC-3后续命运何去何从?

 七侠荡寇志 2019-12-11
欲知DC-3后续命运,一定要看到最后!

1949年11月9日,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原属于国民党体系内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共12架飞机从香港飞回了新中国怀抱;在此之后,留港两航进步员工又千方百计运回了大批油料、备件、工具等物资,有力支持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民航是在两航起义基础上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与两航起义时期比起来,今天的中国民航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与70年前一样,民航依旧承担着建设国家、服务人民、增进友谊的重任。为了在新时代弘扬两航起义员工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爱国精神,我国内陆一些航空热心人士在民航局支持下,策划组织了这次纪念飞行。

作为一个航空媒体人,我很荣幸乘坐DC-3飞机,重飞了70年前的“两航起义”之路的广州-上海-北京段。坐在这架机龄高达74年的双发螺旋桨飞机上,透过长方形的舷窗看着大地,仿佛穿越了时空。


由佳明手表记录的广州-上海和上海-北京的飞行轨迹信息


关于“两航起义”70周年纪念飞行的故事,请戳连接:

刚刚,一架带有国旗的神秘飞机抵达香港

本文仅从第一视角,带你走进这架飞行中的DC-3。

外观

这架DC-3在刚刚来到中国时,它的涂装并非闪亮的银色金属原色,而是下图所示的黄银蓝三色。该机在飞抵瑶湖机场后,在机库内由湖北凌云集团师傅进场脱漆作业,厦门太古的师傅指导抛光。短短3天的时间,这架DC-3飞机“穿上了”70年前“两航起义”时的“衣服”。

脱漆作业  吕德超/摄

抛光作业  吕德超/摄

闪亮如新

机舱内

DC-3于1935年面世,当时的美国航空要求道格拉斯公司改进DC-2而生。DC-3能载客30人,只需在中途一次加油便能横越美国东西岸,再加上设置首次于飞机上出现的空中厨房,及能在机舱设置床位,为商业飞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在此之前,所有航班都不提供热餐服务,乘客及机组如需用餐,只能在中途站所在的酒店享用,一旦途经一些落后地区(如非洲)没有酒店就相当不便。
我们乘坐的这架DC-3飞机上同样厨房空间,不过现在已经不再当做厨房使用,只做简单的储物使用。更多细节,请随镜头一起走进这架历史名机。

即将降落上海虹桥机场36R跑道

上海虹桥机场等待穿跑道

上海虹桥机场36L跑道准备起飞

上海虹桥机场36L跑道准备起飞,观星窗视角,通讯天线。

上海飞往北京途中,飞越长江

飞行员使用杰普逊航图进行导航

瑞典飞行员Patrik Molander(右)和Carlson Bo Mikael

Mikael介绍说,DC-3飞机的驾驶全凭双手,你可以在操纵杆上感受到气流对舵面的每一丝影响。相比现代飞机的驾驶方式,驾驶DC-3这类老飞机,才是真正的飞行。

从左到右分别是桨距、节流阀(油门)和燃油混合比

由于DC-3飞机不增压,所以我们的最大飞行高度没超过3800米,使用LOW IFR导航。舱外温度零下16摄氏度,低气压使部分乘客产生高原反应。上海飞往北京时天气越来越冷,随机机械师使用通风筒将发动机热气引向驾驶舱。


客舱前部是座椅,后部是储物空间,红色的油桶里装运的是润滑油。由于现代航材常常无法与老式飞机兼容,飞行团队很多时候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算是发扬了一把革命精神。

飞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我们很荣幸地允许在大兴机场01L跑道进行一次200英尺(约60米)高度的低空通场,然后小航线着陆。

右座的Mikael驾驶飞机摇摆机翼,向现场所有迎接我们的朋友致意。

两位飞行员对大兴机场的地面引导灯光系统印象深刻,他们说这是他们见过的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

飞机落地北京后,Patrik Molander(左)和Carlson Bo Mikael握手合影

曾参加过“两航起义”的95岁高龄的老先生在大兴机场走上了这架DC-3,重温当年的感觉。

原中国民航局局长杨元元在DC-3南昌瑶湖-南昌昌北机场调机飞行中阅读《航空知识》杂志。

此次DC-3重飞“两航起义”之路受到了包括中国民航局在内许多单位和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舷窗外

我乘坐过很多机型,但这是第一次透过矩形的舷窗看翼下地球。银色的蒙皮,凸起的铆钉,这次穿越时空的飞行我将永生难忘。

与DC-3同龄的虹桥机场

从机翼和螺旋桨的拐点望见陆家嘴CBD

飞过长江,就是家了

紧急出口

两台原装的普惠“双黄蜂”活塞发动机在瑞典进行了大修保养

你甚至可以看到发动机排气管等很多细节

大兴机场通场飞行时,航站楼与DC-3的合影


DC-3停放在大兴机场423机位,该机位正好位于西塔台正下方。

DC-3翼展29米,长19.7米,俯视视角非常优雅。

纪念也好,荣誉也罢,70年后又一次响彻香江的活塞发动机声音代表了中国民航的精神传承;而一次由官方支持、民间组织的纪念飞行,更表明中国的航空事业和飞行文化已经开始深入大众,在更宽广更肥沃的土地上扎根成长,未来硕果可期。
而这架已经70余岁高龄的DC-3飞机,它不会停在哪一家博物馆里颐养天年,而是会在更多中国航空爱好者、中国航空人的关注与支持下,继续飞翔在中国的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