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是中唐和韩愈齐名的大诗人,世称“韩孟”。 而以两人为代表的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不可忽视的诗歌流派。 除了韩孟,诗派代表人物还有李贺、贾岛等人。 这些诗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世坎坷,命运崎岖。 孟郊出身贫寒,即使在40多岁高中进士,也没有摆脱穷困的生活。 韩愈自幼父母双亡,曾跟着兄嫂流亡异乡,后来步入仕途后又屡遭贬谪,他的一生也是很不幸的。 而李贺更惨,作为读书人,他却因父亲“晋肃”和“进士”谐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的资格,郁郁寡欢的他最终英年早逝,年仅26岁。 还有贾岛,早年就是个贫僧,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一生贫困。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也许就是韩孟诗派能够形成的一个原因。 这个诗派有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不平则鸣”。 所以他们很多诗歌都能反映底层人民和文士的心声,孟郊也是如此。 他的很多诗歌不是描写自身的孤苦就是揭露了贫困百姓的悲惨遭遇,这样的诗歌读来有些沉重。 而除了这类诗歌,孟郊最出名的当属描写人伦之爱的乐府诗。 例如《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歌咏母爱的一首乐府诗,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游子吟》算是家喻户晓,而很多人不知道是,他还有一首乐府诗,和《游子吟》齐名,连用9个“结”字,道出爱情真谛。 这首诗名为《结爱》,全文如下: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诗歌开头从“两心相映”写起。 在他看来,相爱的两人应该是心心相映的。 这样发自内心的相亲相爱,无关金钱名利,不受世俗羁绊,算是人世间最单纯美好的爱恋。 这是他的爱情观,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接着两句诗人写到了离别。 这样相爱的两人却要面临分别,他们相爱越深,分别就越痛苦。 依依不舍的他们,一直重复着“结衣襟”的动作。 “结衣襟”就是男女在分别时,把两人的衣襟连到一起,以示不舍。 就像林逋《长相思》的“罗带同心结未成”,也是如此。 接着诗人从女子的“志”、男子的“意”来写他们“结衣襟”的心理活动。 女子在家守志不移,游子在外早生归意,这是他们千百回“结衣襟”的企盼。 还未分别,他们便想到了日后的重聚,两人的情意可见一斑。 即使两人再不舍,最后也只能分别,他们不禁发出了“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是啊,如果两人不是心心相映,那么再怎么“结衣裳”,恐怕也无济于事。 反之,他们彼此相爱,那么又何惧这一时的分别呢? 没有什么能让“结心肠”的人分离,这是作者想要告诉世人关于爱情的真谛。 可是虽然他们明白这个道理,那分别的刻骨相思还是无法避免的。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这两句既前一句写出了两人相思之深,就像“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而后一句则表明了他们对天长地久的爱情的期盼,而这样的爱情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全诗语言质朴,却语淡情深,后人甚至却将其和《游子吟》并举。 我们也知道,写诗有诸多的忌讳,“忌重”、“忌直白”,而孟郊的这首爱情诗只有10句,却连用9个“结”字,显然是犯了大忌,但是为何后世评价这么高呢? 我想最主要的应该是孟郊在诗中所表达的那种直白、单纯、又令人向往的爱情。 虽然语言质朴,但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道出爱情真谛,感动无数人。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孟郊的这首爱情诗?欢迎一起来讨论哦。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