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今古言堂 2019-12-12

简而言之,从李善长来看,是他长于谋人,拙于谋己。从朱元璋来看,兔死狗烹是巩固皇权专制的一个手段。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人,少读书有智谋,投奔朱元璋后提出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思想,使朱元璋在明末群雄中迅速站稳脚跟,他在朱元璋扫平天下时负责出谋划策及粮草供应,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洪武朝建立后,受封韩国公,官拜左丞相,居百官之首。

自朱元璋任大元帅后,李善长便一直主持日常政务工作,他善用人才,明习故事,调兵转饷犹如臂指,统一币制,立盐茶法,制定官制等等,说其是洪武第一功臣也不为过。

洪武十三年(1380年),李善长推举的丞相胡惟庸因“擅权植党”被诛,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胡惟庸案”的性质变成了谋反大案,李善长因受胡案牵连被定成谋反大罪,就连他那“免死金牌”都救不了他,最终全家七十多口人除了驸马李棋免死外,其他人皆被斩,一代功臣就此落下帷幕。

要想了解李善长被杀的起因,必须要了解“胡惟庸案”。

胡惟庸,濠州人,淮西集团骨干成员,李善长隐退时推举出的淮西集团的代言人,洪武三年(1370年),由李善长提携拜参知政事,不久代汪广洋为中书左丞,后拜右丞相,继而为左丞相,由于他逢迎有术,又兼朱元璋的故意放纵,故为独相七年之久。此人一副小人嘴脸,但又胆大包天。朱元璋在征求刘伯温胡惟庸为相时,刘伯温对他做了准确的评价:“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就是说他为相,好比劣马驾车,会翻车坏事,此事被胡惟庸得知,从此对刘伯温暗恨不已。徐达曾将他的劣迹奏于皇帝,胡惟庸居然企图加害徐达。

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胡惟庸贪污纳贿,排除异己,甚至不经朱元璋就处决犯人,控制官员升迁等等,朱元璋却对此无任何表示,这是很不寻常的,对于朱元璋这种不同寻常的行为,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朱元璋在策划一个阴谋。

随着胡惟庸七年来的独断专行,顿时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达到了明朗化,朱元璋似乎在忍无可忍之下对其进行了剪除。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密告胡惟庸阴谋,朱元璋将其与一众党羽处死。在其死后,更是挖掘出“通倭”“通虏”大案,株连进一步扩大,直到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被定性为“谋反”,丁斌告发李存义(李善长弟)曾串通胡惟庸谋反,李存义父子受刑后又攀出是李善长指示,于是朱元璋赐李善长自尽,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等功臣一并三万余人被诛杀,“胡惟庸案”才堪堪告一段落。

是自取恶果还是兔死狗烹?

胡惟庸被杀五天后,中书省被永久废除,为此,朱元璋下了一道严令。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若有敢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凌迟之罪在当时只用于谋反大罪,以此看来,奏立丞相与谋反无异,在他的眼里,视丞相如大敌,何至于此!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杀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

从朱元璋来看。

废除丞相,杜绝权臣,以正纲纪。朱元璋把元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皇帝疏于政务而大权旁落,朝臣擅权以致天下大乱。他对李善长、刘伯温等人说:

“元氏昏乱,纲纪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乱。”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认为丞相容易引起天下大乱,他也尝试用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但这些丞相不是尸位素餐就是骄横跋扈,这就说明丞相这个制度有问题,于是废除丞相制度就成为首要解决的政治问题。汪广洋、胡惟庸是最初改制的殉葬品,而李善长树大根深又是功臣第一人,还是淮西集团的实际领导人,有他在旧制随时可以复辟,杀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朱元璋忘记一点,国家王朝的特殊性必须要由分权来制衡,否则后患无穷,事实他后来的子孙证明了这一点。

马皇后的逝世也成了朱元璋诛杀李善长的重要因素。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马皇后离他而去,临死前不让御医为自己看病,其原因是:“医者医病非医命,妾已药石无救,若医者为妾身医治无效,陛下定会降罪于他,此非我所愿。”马皇后在有限的岁月中,陪伴了朱元璋大半辈子,是唯一能劝解阻止朱元璋滥杀的人。而随着马皇后之死,这一切都失控了。马皇后之死给了朱元璋精神上巨大的打击,之后朱元璋在杀人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生命的尽头。

朱元璋担心太子的懦弱会造成主弱臣强。“兔死狗烹”往往描画的就是帝王刻薄寡恩的嘴脸,而朱元璋不光刻薄寡恩,还多疑善变,残忍嗜杀。淮西集团是朱元璋发家的基础,但这个集团随着他当皇帝后,领头羊变成了李善长。这个集团自从把浙东集团斗倒以后就变成了朝廷一家独大,其中既有骄兵悍将,也有文臣谋士。洪武二十三年时,朱元璋越来越觉得精神不济,所以他必须要加快步伐给身体不好且性格懦弱的太子铺路,那么淮西集团必须被打散,主要骨干也必须死,只有死人才可以让朱元璋放心,那么淮西党的精神头目李善长可以去死了。于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卒。

借用用赵翼一句话概括:

“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尽杀之,其残忍千古未有。害雄之好杀,本其天性。”

从李善长来看。

李善长一直以来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但在之前被郭子兴威逼下被迫叛变过朱元璋,虽然是被迫为之,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污点,也是朱元璋不放心他的重要原因。

李善长“逾制”建房。朱元璋规定王公建房“七架、九架”,不得违背,而李善长在其弟卷入胡惟庸案还不谨言慎行,做出“逾制”之举,更重要的是向汤和借兵盖房,公器私用,触怒朱元璋。

知胡惟庸所为而不告,首鼠两端,立身不正,有助胡惟庸谋反之嫌,他甚至还默许了胡惟庸的谋反之举并说出了“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之语。

贪财受贿,醉心于权力,退隐后还插手朝政之事,被朱元璋不喜。朱元璋反贪态度是极其坚决的,对于受贿之人处置一向是严之又严,李善长倒在此也未可知。

总而言之,朱元璋固然偏执多疑、残忍嗜杀,但李善长也有取死之道,死的并不是太冤,用《明史》一句话来说:“乃至富至贵极,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

结语:李善长虽有萧何之能,但无萧何之识,最终为丞相制度、淮西集团殉了葬,即便有所冤屈,但绝对有限。朱元璋虽重严刑峻法,但皆是针对王公贵族而为,无一针对百姓,对于诛杀的数万人,虽过于手段狠辣,但对于政治斗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