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东城区。 天坛北门附近胡同里,藏着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美食:豆汁。 豆汁,老北京传统小吃,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说乾隆年间曾是宫廷美食… 绿豆洗净,泡发十几个小时,加水磨成稀糊,倒入大缸,经过一夜沉淀发酵… 街边支一小摊,架一口铜锅,小火熬煮… 配上烧饼、焦圈、不收钱的咸菜丝,就是一顿地道的老北京早餐… 豆汁儿是什么味儿? 不爱喝的说:像泔水,有一股子酸臭味… 爱喝的说:那股酸香,别有一番风味… 据说,只看你怎么喝豆汁儿,就知道你是不是老北京人… 老北京喝豆汁儿,不使勺子,转着碗边喝,几圈转下来,一碗豆汁儿,就下肚了… 豆汁,是真正的“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有人疯狂迷恋,有人极度厌恶,有人赞不绝口,有人掩鼻而骂… 老奶奶用纯正的京腔说:豆汁儿,是绿豆做的,去心火… 另一个老奶奶说:天天来吃,就算人不舒服,都得爬起来… 还有一个老奶奶说:爱吃榴莲,就爱吃豆汁儿… 但是,我那爱吃榴莲的老婆却说:真吃不了!光闻那味儿,就想吐… 北京小男孩,只喝了一口,五官就拧成了一团... 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身体不由自主的拒绝… 气鼓鼓的说:也太难喝了吧!我一闻那味儿,就不想喝! 但是,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是蜜糖抑或是砒霜,也无论是臭还是香… 豆汁儿都和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永远无法分开。 贰丨长沙嗦粉男孩 中国,湖南,长沙。 米粉店里,端坐着一个乖巧的小男孩,稀里呼噜嗦粉… 他端碗的手势标准,嘴形老道,神态生动,俨然是一个嗦粉老手… 小男孩说话了:我从四岁开始吃粉,有一天,爸爸跟我说“崽啊,你咋是吃粉呢,要改成嗦粉,晓得不”… 吃粉和嗦粉,有啥区别? 这么说吧,就像天和地那样远… 吃粉,是咬;嗦粉,是吸。 吃粉,没有声音;嗦粉,稀里呼噜。 吃粉,吃得慢;嗦粉,嗦得快。 吃粉,慢条斯理;嗦粉,酣畅淋漓。 吃粉,是外地人;嗦粉,才是湖南人… 猪后腿骨,三四套,从凌晨两点开始熬煮,高汤打底,肉丝码子… 肉丝米粉,肉丝面,通通8块… 开店22年,货真价实,长盛不衰,全靠回头客… 这碗8块钱的肉丝米粉,在漫长的22年,在一个个寒气袭人的清晨... 冒着热气,飘着肉香,温暖了万千食客的肠胃… 叁| 贵州凯里酸汤粉 中国,贵州,凯里。 这里有一句土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老板莫亮云,做酸汤粉已经15年,声名远播… 话说,多年前,莫亮云开店第一天,卖了四碗粉… 经过15年苦心经营,靠着回头客,以及食客们的口口相传… 现在,莫亮云一天要卖400碗… 莫亮云性子急,脾气暴,经常跟老婆吵吵闹闹… 但是,在这15年里,他从来没跟顾客吵过嘴… 这是最朴素的生意经:和气生财。 肆| 潮汕猪血汤 中国,广东,汕头。 凌晨五点,李德海就要骑着摩托车,穿过清冷的街道,去屠宰场采购猪血… 猪血汤的好坏,关键是看猪血… 新鲜猪血,颜色鲜红,手感扎实,小火煨煮成型… 配料是:大肠、粉肠、猪肺、猪肝、瘦肉… 青菜要配:枸杞叶、益母草、真珠花菜… 你猜,一碗多少钱? 10块。 伍| 福建福安水煎包 中国,福建,福安,赛歧镇。 镇上,有一条路名叫:二十四米路。 这条路上,有一间煎包店。 没有名字,没有招牌,食客就帮它取了一个名字:二十四米路煎包店。 林惠松,62岁,经营这间煎包店20多年... 凌晨3点起床,早上8点开店… 只做七八锅,卖完即止,中午11点关门停业… 这20多年,林惠松坚持用土灶,烧柴火,发面团,剁肉馅… 林惠松说:柴火烧灶,有柴火的香味… 煎一锅包子,五六十个,需要15分钟… 先买先得,一锅卖完,请再等15分钟,七八锅卖完,打烊关店,明天请早… 开锅前,食客们围站锅边... 手上拿着塑料袋,双眼直勾勾盯着煎锅,望眼欲穿,偷咽口水… 锅盖一掀,热气蒸腾,七手八脚,七嘴八舌:我要三个,九个,两个… 几分钟时间,一锅煎包就被抢光了... 抢到的心满意足,没抢到的遗憾不已,还有愤愤不平者在念叨:明明是我先来的… 陆 | 潍坊火烧 中国,山东,潍坊。 院校街,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王记肉火烧。 别看店不大,凌晨四五点,就有饥肠辘辘的客人,顶着晨露,等着火烧出炉… 山东火烧,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里软韧,鲜美多汁… 两个火烧,再加一碗豆腐脑,就是山东潍坊人的早餐标配。 馅料荤素都有:豆腐木耳,青椒火腿,韭菜茄子,猪肉大葱… 传统的火烧,得用土炉先煎后烤… 据说,这样的火烧,才能外酥内润,撕开,滋滋冒油… 客人们坐在矮桌前,吃得又猛又急... 一边被烫得龇牙咧嘴,一边又大张着嘴,或撕或咬,囫囵吞下… 潍坊人会告诉你:就得烫的时候吃,凉了,就不好了! 柒丨兰州牛肉面 每个兰州人,都有一句话憋很久: 我们兰州,只有牛肉面,没有所谓的“兰州拉面”! 据说,一碗好的牛肉面,讲究的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汤要清,萝卜要白,辣椒油要红,香菜和蒜苗要绿,面条要黄亮… 兰州牛肉面根据面条粗细,分为:三细、二细、细的、毛细、大宽、宽的、韭叶、小宽、荞麦棱… 如果,你想在牛肉面里加个鸡蛋,就叫:肉蛋双飞… 这些,都是兰州人才能心领神会的秘语… 捌丨南京蟹黄包 中国,江苏,南京。 蟹黄包,是南京早餐界的顶流明星… 它是在小笼包基础上,加入蟹黄和蟹肉,以及皮冻,鲜美多汁… 众所周知,每个在南京吃蟹黄包的外地人,都曾被烫过嘴… 想要无惊无险的吃一屉蟹黄包,记一下口诀: 慢慢提, 轻轻移, 先开窗, 后喝汤… 什么叫“先开窗,后喝汤”? 就是用牙齿在包子上咬个口子,就像是在包子上开了一扇“窗”,然后再从“窗”里,慢慢吸出汤汁… 据说,记不住这套动作的人,都保不住自己的舌头… 玖丨顺德生滚粥 中国,广东,顺德。 有一家小店,一碗普通的生滚粥,要价20多块。 江湖人称:粥店里的爱马仕。 黎礼煊,62岁,年轻时在深圳做过私房菜,在餐饮界摸爬滚打几十年… 老爷子说:我60好几了,退休不做事,好闷的,随便卖几碗粥算了… 黎礼煊卖的粥,是顺德生滚粥… 黎礼煊说:生滚粥,就是客人想吃什么,就滚给他吃… 牛肉、猪肝、排骨、猪心、鱼片、粉肠、鱼球… 十多种食材,任你滚… 做一碗粥,能有多难? 为啥要卖这么贵? 前一晚,淘好米,浸水过夜… 第二天,撒盐,放油,捞匀,下锅,烧滚火,再加清水,重新沸腾… 生滚,广东话就是“现煮”的意思… 新鲜食材,逐碗滚熟... 虽然食材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粥底始终要绵密顺滑,浓稠香醇… 拾 | 重庆小面江湖 2009年,中国,重庆。 有好事者,将重庆城大大小小的小面馆,分了三六九等,排了座次,搞了个排行榜… 美其名曰:重庆小面50强。 要知道,重庆大街小巷,面馆林立... 各有各的绝活,各有各的秘方,每家都有拥趸,每个老字号背后都有一群吃了十几年的老食客… 如果,你硬要说,这家比那家好吃,东家比西家好吃,豌杂比牛肉好吃,必然引发争端: 你说第一就第一? 你龟儿算哪根葱? 赵伍面庄的老板,当然名叫:赵伍。 赵伍,17岁入行,现在50多岁,爬滚打了几十年,无师无派,全凭自己瞎琢磨,闯出了一番天地… 重庆小面这摊生意不好做,累死个人… 赵伍凌晨四点起床,一直要忙到下午三点,连撒尿的时间都没有… 虽然名声在外,顾客盈门,但在制作调料等关键环节,赵伍还是亲力亲为… 赵伍说:我个人做,放心些… 当导演问赵伍调料配方时,赵伍大笑一声:我不得给你说! 他爽朗的笑声,仿佛是一个江湖人物。 这部《早餐中国》,目前更新至第2季,共推出了70集,每集只有5分钟,总顾问是陈晓卿和沈宏非,豆瓣得分达到了8.9分… 有网友说:再看看现在自己手上的外卖,气得想甩碗回家! 没有米其林,没有高大上,没有豪华的装修和精致的餐具,更没有漂亮的服务员和优雅的用餐礼仪… 只有漆黑的铁锅、嘈杂的人群、粗糙的碗勺、蒸腾的热气... 烟熏火燎的墙壁、泛着油光的桌椅、毫无美感的菜单、凶巴巴的老板、实惠的价格… 这里的食客,顾不上吃相: 站着吃、蹲着吃、架在小板凳上吃、还有人边走边吃… 这里很嘈杂: 少点汤…加个荷包蛋… 小面二两… 你站着干嘛?自己端啊! 这些店铺,动辄就开了三五十年,那些只开了七八年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老店… 这些客人,绝大多数都是回头客... 从小吃到大,吃着吃着就长大了,吃着吃着就变老了,吃着吃着这辈子就要过去了… 进门时,还是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小女孩… 出门时,已是年过三十,已经为人父母… 这些店铺的老板和老板娘,有的和善可亲,有的一凶二恶,有的慢条斯理,有的风风火火… 但是,无论哪种老板和老板娘,都改变不了凌晨两三点起床,五六点开店,八九点忙得不可开交,下午两三点才吃中饭的命运… 做餐饮生意的人命苦,做早餐的人尤其苦,睡不了一个囫囵觉,休不了一个公休假,熬着熬着,一辈子就过去了… 无论你是白领金领,贩夫走卒,学生老师... 抠脚大汉或者文艺青年,达官显贵或者升斗小民… 不管你开奔驰宝马,还是骑一辆共享单车… 无论你挎着LV,还是菜篮子… 在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餐面前,花不了几个钱,拉不开差距,装不了逼,吃不出阶层... 众生平等… 但这就是滚烫的生活啊... 烟熏火燎,磕磕绊绊,嘈杂吵闹,热气蒸腾…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有太多太多的新建筑,新餐馆,新车,新房... 这些古老的早餐店,仿佛我们心灵的最后一片故土,它在告诉我们: 无论怎么变,我们的血脉,我们的味蕾,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相信,我们所深爱的生活,我们所钟爱的早餐... 还是数十年前的样子,还是儿时的味道... 这顿故乡早餐... 仿佛将我们拉回真实,告诉我们: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往何处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