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痴迷美、追寻美、创造美。他追求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意境,忠实于自己的第一感觉。什么是美?他这样说:美感,往往像触电一般立即予人以反应,看画本来就是一目了然的。如何表达美?他说:画画与文字都只是表达这种感受与意境的不同手段。所有美的感受都是相通的。不同的表达形式,都是为了表现心中所感受到的美的意境。 他是吴冠中。出生于江苏宜兴,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他的家乡河道纵横,被水田、桑园、竹林包围着。春天,桃红柳绿。好看的很。他的一生画了许多江南水乡。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白亮亮的水乡,是他作品主调的基石,是他艺术道路的起步。他的画面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诗意和韵律,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干净的。 吴冠中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很爱干净。在他看来,母亲是颇有审美天赋的,选的衣料总是很好看,又很善于搭配颜色。哪怕只是织一件毛衣,也别致美观,像是一种艺术创作。 17岁时,他是工科生,与杭州艺专的朱德群相遇后,朱德群带他去了艺专,看到了图画和雕塑,然后便被美击中了内心,决定选择画画。 他说: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一名教员,我却拜倒在美的石榴裙下。就如扑火的萤、乘风的浪,一头扎进美学的怀抱,沉醉不知归路。
那时杭州艺专的校长是林风眠。学校有一批精英美术教育工作者,林文铮、吴大羽、蔡威廉(蔡元培之女,二十世纪早期重要的油画家之一)、李超士、雷圭元、刘开渠、方千民等。 吴冠中还曾跟随潘天寿学习传统中国画,并大量临摹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及元代四大山水画家的作品。
27岁时,他从国立杭州艺专,考取了公费留学第一名,去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开始了几年的留学生活,并对西方抽象形线构图、视觉节奏等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这样的学习经历,为吴冠中铺垫了对绘画形式的创新,东方传统美学与西方之美的结合,然后生出新的美感。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西方绘画更重形式,吴冠中先生则是融汇中西,用生动的形象传递带有浓厚中国文化意味的意境之美。 美是有通性的,只要是美的事物,不论中西,不论表达形式,都能感染人心,让人愉悦。 所以吴冠中说,美术的功能像诗一样,主要的任务是创造美,创造精神世界。 他常外出写生。他说写生不只是单纯的对自然风景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触动。 吴冠中的绘画观念,与石涛一致,都很强调自我的感受,为表达内心对事物的审美意趣,可以运用一切手段方法,不拘泥于笔墨。 形式美,是他的艺术理念核心。他的绘画就极具形式美感,并将形式语言推向极致。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美,他总是从大家熟悉的普通场景中,发现特别的形式之美,以点线面的节奏韵律,将之表现在画面中,注重中国画中的留白,并充满了中国意蕴的诗意美感,和来源于内心的真实审美趣味。 吴冠中经常写文字。曾有人这样说:单凭那些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强烈、简练和坦诚的表达方式。 他自己则说:绘画艺术还是具有平面的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 吴冠中说:不必悼念我,去看我的画吧。我的一生,都在画里。他用画家的眼,来表现文人的心。他的一生,是追寻美、创造美的真正的文艺青年。
 
河南郑州 . 建业中原文化小镇之樱桃沟足球小镇 . 瞻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