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书法密切相关,其产生与发展都相辅相成,也就留下了“书画同源”的说法。 国画的本质和书法是一样的,笔墨的运用和表现都相同。追求的审美意趣,以及蕴含的艺术意境,作者的情感抒发也都是一样的。因此,历代以来的大画家,也都精通书法,而大多数书法家也都可以运用笔墨画几笔。 徐悲鸿是有名的大画家,他不但精通油画,在国画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曾经长期留学国外,回国后从事美术教育,担任中央美院的院长。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的写实主义对中国画影响很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他以画马最为出名。 徐悲鸿画的马,名扬海外。代表作《奔马图》曾经拍出了2875万的高价。 此外,还有《八骏图》、《群马》等众多精品。徐悲鸿一生爱马,画马的题材也非常多。他笔下的骏马神采奕奕,或走、或站、或奔跑,或回头、嘶鸣。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那么,徐悲鸿的奔马到底画的好不好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中国画的本质就是笔墨的表现,它不在于象形。而是通过笔墨勾勒出的事物,构成一幅意境,从而来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当我们走进看徐悲鸿的马时,很多地方都是墨团。但是当你把他画的马,放大了看,就会惊人地发现里面的秘密。里面是书法的笔法,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很多都是魏碑的笔法,线条表现出了金石气。 那么为何会在画里面用到“魏碑”的笔法呢? 其实,这就是“书画同源”的表现。笔者在前面就提到了,国画和书法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笔墨的形式来表现的。徐悲鸿的取法上,广泛吸收了各家笔墨的精华,在魏碑方面也有很多研究。再将这些笔法融汇贯通,用在自己的马里。最终成为自己独特的画马的风格。这一点,我们通过徐悲鸿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