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

 云雾山中986 2019-12-12
江陵熊氏腊田浦
【作者:李惜爱    来源:增城日报    点击数:

    南昆山脉与罗浮山脉绵延环拥的臂弯下,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水是碧幽幽的绸缎,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在北回归线划过的一端静卧着美丽的派潭。在白云升起的丘陵与山地,点缀着的是山环水绕的村庄。不能细数出每一个村庄的名字,只知道几百年前,自北方的骑马民族掠过中原黄河两岸的人们纷纷南逃的时候开始,这些村庄就陆陆续续安安稳稳地静坐在那里,欣赏牛牯嶂鹧鸪峰的雾雨烟霞。
    在那些诗意的村落中有一个村名腊田浦,村庄的四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余光中的乡愁诗在腊田浦的村民读来也许只有风景的相似而没有情怀的相通了,因为历经千年迁徙万里漂泊之后,这些祖先是中原簪缨之士的熊氏后裔早已经把他乡认作故乡了。而且,今天的腊田浦人正以各种方式走出层峦叠嶂,他们种的西洋菜远近闻名,栽的盆景远销广州各(区)市,村里的读书人涉足各大城市甚至侨居海外。最了不起的是保存完整的御赐祠堂“熊氏宗祠”,引起了广东考古专家和旅游爱好者的莫大兴趣,2002年已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增城市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景观。酒香不怕巷子深,白云深处好人家,增城腊田浦的熊氏子孙经过二十几代人的勤耕苦种、仕途经济,已经无愧于“源来东莞,系本江陵”的家族历史了。
    熊氏家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矣。据香港熊氏亲宗会、广西博白县、东莞、腊田浦《熊氏族谱》记载,熊姓始祖是古代五帝之一的黄帝,得姓始祖是黄帝第三十六世裔孙鬻熊氏(曾辅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所以熊氏之兴起,自黄帝算起历四千多年,自鬻熊氏算起历三千多年矣。黄帝第三十九世裔孙熊绎在公元前1063年建立了楚国,建都丹阳,后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熊赀由丹阳迁都荆州江陵,此后楚国八百多年国祚一直建都江陵。公元前223年楚亡,秦置南郡和江陵县,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置江陵府。熊姓以祖地“江陵”为郡号,各地熊氏世族皆冠“江陵”二字,熊氏宗祠每悬“江陵堂”三字横匾。
    楚国灭亡以后,遍布中原的熊氏族人为避秦难和战乱纷纷流徙或南迁,至湘、赣、蜀、黔、闽、粤一带,繁衍生息,聚族而居。熊氏是黄帝的嫡传裔孙,是汉民族的主体支系,但是由于楚亡与战乱,由熊姓分出而成为别姓的信而有征者计五十余姓。纯粹熊姓,据公元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统计,熊姓在百家姓中人口总数居第68位,合计350余万人,其中广东⒈19万人。广东熊姓来源于江西南昌丰城,宋朝嘉泰年间,进士熊绅受命从江西到广州做官,任满后卜居东莞榴花村,成为东莞熊氏始祖。增城腊田浦、马村、新塘小迳,广西博白,海南,韶关翁源、南雄等地的熊姓则来源于东莞。熊绅公曾孙,即东莞熊姓四世族熊飞是抗元英雄,在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元军攻陷宋都临安南宋王朝面临崩溃的民族危难中,招募义军奔赴丞相文天祥麾下抗元,在韶广战役中兵败殉国,明太祖时期被追封为将军。元世祖下达黑诏,东莞熊姓在未知是封是杀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四处逃亡,流散至各地,以至于现在许多地方的熊姓子孙都以榴花村为祖居地。面对宗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先祖的丰功伟业以及崇高气节,熊氏后裔把缅怀和崇敬的情怀刻在宗祠的梁柱上。东莞市低涌熊氏宗祠刻有对联“勋留韶广,派演轩辕”;广西博白县英桥新圩客铺熊氏宗祠刻有对联“源来东莞,系本江陵”。2005年春节,腊田浦“熊氏宗祠”二进屏风的门柱上挂着一幅长联:“绅仰前徽伟绩丰功所愿富贵蝉联光东莞,武掖后裔克孚祖德还期人文鹊起耀江陵。”把熊氏子孙许许多多的荣耀、尊崇、敬畏、期待和祝福都融进那长长的三十四个字之中了。
    腊田浦一世祖克孚公是东莞熊姓五世祖,即熊飞兄弟熊舞之子。熊飞与熊舞共生六子,为文周、文杰、文起、克明、克诚、克孚。熊飞兵败殉难以后,六子预料将遭元兵追杀,于是纷纷扶老挈幼,临歧挥泪,仓皇逃出祖居地榴花村。有三子逃至增城,分别在东江支流两岸开基立业。公元1291年的广州,水路纵横交错,穿山越岭,大河小河皆能航船,熊氏三兄弟拖男挈女,命悬扁舟,溯江而上。文起到了新塘小迳村就不走了,文周和克孚却横过东江逆增江而上,进入风光绮丽的派潭河。水路到了石篱山下就断了,再走就没路可走了,且不管是神灵的指示还是命运的驱谴吧,总之他们必须作出最后的选择,于是文周选择马村,克孚选择熊村,兄弟俩一河相隔,遥相对望。七八百年前的派潭河,河水滔滔,白帆点点,鸥鹭斜飞,群峰耸岸,翠屏如画。即使是在二三百年前她仍是秀美和开阔的,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增城知县管一清就这样描述过:“空滩月浸沙,拥出光明界。浩荡白鸥飞,烟蓬枕滂湃。”文周克孚兄弟漂泊几百里而无意于东江增江的波澜壮阔,却独独钟情于“山行不知深,磷磷经石濑”(管一清《派潭舟宿》)的派潭河,该是与这一方水土在冥冥之中灵犀相通吧!
    当年的熊村在杉山脚下,即今天围园村周围。克孚公率妻儿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建设熊氏家园,无奈代代单传,人丁不旺。一天,一头母黄牛到派潭大河与小河交叉的冲积小平原处吃草,乐不思归。熊村人把它牵回去,第二天它又跑过去,如是者再三。老黄牛是人的忠实朋友,从牛郎织女的时候开始就有了灵性,熊村人相信这是神灵借老牛的异常举动向他们传达意旨并赐予福泽,所以已经在熊村繁衍至第四世的熊氏裔孙毫不犹豫地往西前移一公里,挪至老黄牛恋恋不舍的福地重新经营家园。果然是风水宝地,洪福齐天,居于此地的熊氏家族从此人丁兴旺,六畜平安,五谷丰登,人才辈出天下扬。
    这个人才辈出的村庄就是腊田浦,属辖高村村委,现有居民500多人。腊田浦村人多时曾超过1000人,十二世传时,有一支系迁至韶关翁源。克孚公兄弟文周公的后人在马村(现已分为上马村和下马村),多姓群居,熊姓村民也只500人左右。派潭地属丘陵和山地,村落往往见缝插针分布在群峰之间的小盆地上,生存空间似乎早已给大自然限定了,但是一个家族它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缩影,有着同样顽强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苏东坡被贬时曾写诗自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熊姓后裔也是这么豁达大度,随遇而安,他们由荆州而江西而东莞,转辗流落增邑杨梅都,却又很快地绿叶成荫子满枝,继东莞五世祖之后又传至二十九世了。而今在派潭地区,除了湾吓黄岗头外,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村比其历史更久远、传世更绵长的了。

 

自编续: 根据此篇文章,我大致推测出现清远的熊氏应属于熊绅的后代。因为1988年清远设市时,英德一带仍属于韶关市。而我们的祖先是从现韶关乳源县的古母水镇搬到现清远阳山县江英镇与古母水交界的地方居住。

现知道的比较有根据的寻祖线索有:我们的祖先和英德的熊氏联系得上,同属熊氏十兄弟,其中前面九兄弟均为熊氏所生,后来因听别人的建议,再买了一个儿子,号称十兄弟。我们的祖先排第六,叫“年六公”。只是不知道是否和英德的“叶清公”是不是亲兄弟。

我们那比较出名的一个墓地,现位于韶关乳源县古母水镇苦竹村,该墓地叫“三龙骑蛇”。是一个比较好的风水宝地。听说此前曾有一名在连南寨岗的熊姓后人,考取了进士。按当时的规定,能考取进士的人必须要有比较好的风水宝地才能出这样的人才,如果没有真正的宝地,则视为妖精,是要遭受杀头之祸的。那名熊氏进士也是属于我们同宗。听村里的老人讲,在我们老屋祠堂(江英镇熊屋傍村)曾看到过该牌扁,但后来该牌扁不知所踪。据说从老屋祠堂那里又分出三个支系,一支为现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熊氏,另一支为阳山县江英镇大墉坪村熊氏。

 

在时间上应该也比较吻合,上文提到,熊氏在腊田浦村的发展壮大是在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期间,而我们村口所立的坛,根据碑文记载是在光绪廿七年,1901年。那也是我们祖先从老屋移下来另建祠堂并发展成一定规模后才建的。期间相隔了一百多年也符合推断。

现在我们空缺的资料,就是从腊田浦村迁到韶关翁源后的这一段历史。希望能尽快找到相关的资料,以圆我们的寻根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