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与有质:研究性写作教学的应然指向

 GXF360 2019-12-12

面对写作,很多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缺乏对生活体验的真实感受,缺失自主观察、认识、挖掘写作素材的体验过程,以至于写作思维受到限制,要么一味求新逐异,要么陷入千篇一律当中。同样,教师在写作指导上,无法联系学情实际,对学生的写作选材、语句组织、写作技巧等的指导也不到位。问题出在哪呢?作文教学真的是没有改进的方法或思路了吗?“研究性写作”教学的出现就是要将写作问题进行反思与探讨,以类似于科研的方法,去关注存在的难点,打破传统写作教学的束缚,回归到学生的生活认知实际中,以团队合作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直面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需要,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有质。

一、研究性写作应“真实”:真实的表达、体验、情感

作文中空话连篇,假话、套话勉强为之,这种凑字数的篇章,与学生缺失真实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写作,就要设置真实的写作任务,创设真实的写作环境,明确真实的写作对象,展示真实的写作成果,贴近学生真实的心声去搭建能够倾吐真实情感的写作平台。

(一)低年段学生要依托阅读去体验真实表达

低年段写作教学侧重于模仿,在体现“真实”的写作目标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儿童文学,参照书籍中的文字来认识真实的生活,搭建真实的语言表达桥梁。如在学写小动物的作文指导中,对于小动物,很多学生都乐于谈论这个话题,也愿意去表达自己的认知、想法。但是,由于低年段学生语言知识积累偏少,在写作上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亨利·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该书中关于小动物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对精彩的句段进行抄写、摘录、背诵,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阅读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结合阅读内容,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正向迁移,延伸到其自主写作实践中。对于《昆虫记》的阅读,教师可以布置与小动物有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模仿表达,从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小动物的情感。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点,对优秀的写作片段进行当堂朗读,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二)中年段学生要依托实践活动来表达真切的生活体验

中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已经能够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主命题作文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乐于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般地自由写作。但在命题作文的限制下,学生们却丧失了写作的自主性,写作思维受到束缚,语言表达的自由度也大大降低。怎样让学生去表达真切的生活体验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引领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来。如在指导学生写通讯报道类文章时,由于他们没有接触过此类问题,第一次写作,感觉无从下笔,难度很大。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即兴演讲活动,顺应中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出若干演讲话题,如关于读书的乐趣,关于环境保护的倡议,关于节约用水的举措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演讲话题,如有的学生提出“文明旅游从我做起”,有的学生提出“争做不上补习班的学生”,有的学生提出“强军强国梦”,等等。这一演讲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一些学生大胆、从容的演讲台风,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演讲活动的尾声,教师设置了投票环节,选出本期“优秀演讲家”。之后,教师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该演讲活动进行介绍,形成报道。这一真实经历的演讲竞赛活动,为学生认识、理解、应用通讯报道类文体进行写作提供了真实感受。

近些年,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给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传播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在春冬两个季节频发,该病容易感染新生仔猪,发病率可高达100%[1],发病仔猪表现持续性腹泻、迅速脱水、严重导致死亡。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猪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均可带毒,在饲养过程中,这些带毒的排泄物可以通过饲料、饮水、生产工具和空气进行传播,同时能够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不久之后便可以传染给整个猪群。

(三)高年段学生强调通过与内心世界真实对话来表达真挚情感

高年级研究性写作教学,要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拓宽学生的写作广度,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意愿,让学生表达出对世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话题,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与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爱如茉莉》一文后,学生可以从中深切地感受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情感。由此,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鼓励他们去体会生活中的真情与真爱。“爱是什么?爱是您生病时,妈妈亲手煮的饺子。爱是什么?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爱是什么?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汪清泉,爱如茉莉。”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往往都流淌着浓浓的爱。结合本课所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爱如____”为题,将生活中的情感故事进行表达。有学生写道:“爱如一把倾斜的伞。放学路上,下雨时,奶奶送来一把伞。为了不让雨水打湿我的衣衫,奶奶拿伞的手,故意向我倾斜,而雨水却淋湿了奶奶的头发、衣袖。这是一种关爱,是无声的真情。”有学生写道:“爱是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每天早晨,爸爸总是早起,将牛奶进行加热,好让我的早餐更温暖,这是浸透关爱的情感。”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自主去选材,自信去书写。

陶行知提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师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需要,引领学生适切移植、真切体验、引情而作,才能让学生真实地发挥,真实地写作。

二、研究性写作应“有质”:体现研究品质、理性气质、表达本质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国外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都能够像模像样地进行研究性阅读、文学分析,写像模像样的研究报告。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生,有许多直到毕业也没有学会研究性阅读。这与我们从未真正开展研究性阅读、研究性写作有关。”长期以来,作文课堂多沿袭传统写作技法的教学,过于关注情感抒发,忽视对学生严谨、客观、科学态度的关注,导致学生缺失研究素养。

(一)从研究项目、分工、方法中积累研究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品质呢?可以从研究项目、研究分工、研究方法三方面来着手。研究项目,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话题、疑惑或者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等。这些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要能够激活学生的共同参与,从话题交流、碰撞中去明确研究的主题。小学生正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而交流对话是发展语言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围绕不同的研究话题,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轮流发言,对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将学生不同的想法进行归类,并打破惯有思维模式,引入小组投票方式来明确研究话题;同时,话题交流与讨论环节,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要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适时点拨、引领,帮助学生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写作话题。明确了研究话题后,接下来就要围绕研究项目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了。研究性写作所强调的“研究”,更要关注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如选出项目组长,由组长分配基本任务,根据各成员的爱好、兴趣、特长进行明确分工,如资料搜集小组、调查访谈小组、宣传演讲小组、统计计算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小组分工明确后,就要围绕项目任务,各组进行落实,并对相关资料及内容进行记录。最后,由组长对各成员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真实、可行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自己的真实体验中找到研究价值,从而深化研究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研究性写作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通常,面对不同的研究任务,教师需要立足学科实际,渗透科学的研究知识和方法。如“观察法”,需要研究者能够深入实际,去发现和记录研究对象;“文献法”,需要研究者能够搜集和查阅相关信息资料,从中归纳梳理出研究成果;“比较法”,需要研究者通过同类、相关事物间的对比分析,来检验、求证自己的研究结论。这些所有的研究过程及操作实践,都将成为学生鲜活的研究写作素材。

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预算信息化管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克服该方面存在的较高难度,同样也需要构建较为完善可行的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促使具体管理工作具备更强的可靠性。图3为当前比较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其能够实现对于预算管理中各个内容的全方位涉及,可以确保相关数据信息的应用较为合理高效,在准确度方面也能够得到较好保障,尤其是对于相关指标的分析管理,其作用效果更为突出,在最终造价分析报告上也能够实现精细化管控,体现出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二)从理性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气质

魏小娜在《理性的消弭:研究性写作何去何从》中提出:在作文教学领域,教师习惯于感性化写作指导,多关注学生的主观想象,而缺失理性调查与文献检索;在语言表达上过于生动形象,辞藻优美,而逻辑性不足,更缺失理性表达气质。可以说,研究性写作教学,就是要走出过于偏向文学性、散文化的教学弊端,去强调学生的理性气质与逻辑表达能力。我们可着重从三方面入手教学:一是拉长写作时间跨度,磨炼学生的意志。研究性写作不能限于一两节课时,而是要延伸时间跨度,以一周或一月为宜,让学生能够在研究性实践中,亲身体验、亲自参与,感受到研究性活动的艰辛与不易,学会坚持,锻炼意志力,特别是在积累研究性写作素材的过程中,能够突破困难,提高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写文章不是随意的堆砌文字,一篇佳作的形成,更像是爬山,需要历经艰难困苦,克服惰性,才能登顶,才能尽享“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二是要直面生活真实,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写作通常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抒发情感,还要从问题解决中获得成长。如“我的旅游我做主”研究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选择旅游方向,自己去解决旅游中面临的问题或烦恼,并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景点选择是否满意、行程安排是否妥当,饮食住宿是否合理,收获体验是否满足等。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自己去调查、去搜集相关资料,去走访亲友,进行充分调研,并优化自己的旅行计划,做好旅游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携带哪些必需品、旅游经费预算、设计旅行计划等。这些真实、具体、客观的研究内容,将成为培养学生理性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三是要客观应对问题,提升思辨力。“大凡辨事,必以理推,必以迹验,而然后议其当否。”面对实践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探究,多视角去辨析,以理性的思考来修正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决策,得出正确的推理结论。研究性写作教学,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判断,能够与人沟通,征求他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去完善自己的感性认识,增进理性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三)从表达本质上增进学生的写作素养

写作教学的本质在于表达,而研究性写作教学就是要围绕表达本质,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怎样去表达?如何去表达呢?研究性写作中的“表达”就是借由真实的写作情境,对真实的表达对象进行言语表达。我们需要回到表达的本质上,让学生明白要对谁说,要怎样说。教师一要强化文体意识,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在研究性写作中,由于涉及的内容多为客观、真实、具体的事件,以应用性文体为主,如建议书、说明书、调查报告等。对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体的特点,掌握相应的写作知识。面对不同文体,需要注重表达的方式或格式。同时,研究性写作教学还要强调写作构思的明确,围绕具体的文体,展开语言表达。在表达过程中,需要明确什么,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应进行思考。如建议书在写作时要写出建议的具体措施,调查报告要有具体的调查内容、调查过程、调查结论等。二要关注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研究性写作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关注研究成果的发表。在呈现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可以是文本形式,可以是PPT文稿演示,可以是思维导图,可以是现场演讲,可以是专题辩论等。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多种展示,让学生能够从倾听、观看、交流、争辩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言语智慧。

超声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择产品型号为RH-3200,使用3.0~4.0探头。检查过程中直到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探头频率为十赫兹[2]。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借助研究性写作,关注“真实”与“有质”,可以使学生在每一次写作中都获得精神、认知上的成长,并能从真实的感知中提炼想法,在贴近心灵的思考中自由表达。因此,教师要发挥研究性写作教学的研究品质,增强学生的思辨与理性气质,让写作教学自然回归。

1.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应该平心静气,不要因为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而发火,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双方分歧确实很大,父母不妨放弃争论,再找合适的机会和孩子沟通。

[参考文献]

[1]邵龙霞.追寻“有质”的研究性写作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26):15-17.

[2]邵龙霞.研究性写作的意义及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7(Z3):35-36.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魏小娜.理性的消弭:研究性写作何去何从[J].中学语文教学,2014(5):30-34.

[5]袁紫燕.研究性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8):64-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