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歌苓《扶桑》:不是每个红颜都有资格说是薄命

 齐家平国 2019-12-12

严歌苓《扶桑》:不是每个红颜都有资格说是薄命

文/四分卫

这是用了两个晚上看完严歌苓的小说《扶桑》后的感受,这个叫扶桑的女人用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示了什么才叫历经坎坷什么才叫饱经风霜(现在有拨儿女的比老爷们还能“想当年”,动不动就老娘怎么怎么着,好像全中国妇女数着她最苦最有经历,她们该看看这本书就知道标题的含义了)。面对所有伤害、鄙视、痛恨过她的那些男人,扶桑选择用跪着的方式宽恕和原谅了他们,还有这个蒙昧她的世界,还有那些在她的身体和心灵上留下伤痕的人。她用一种畜生般的感知和缺心眼般的遗忘,淡淡微笑着面对着每一个从她身上退下来再提裤子的男人,不管他们留下了花色的钞票还是抗争的感情,不管他们留下了肉体的疼痛还是心灵的欢愉。

是的,扶桑是一个被卖做了妓女的奴隶,她靠出卖自己的肉体过活,尽管她在命运的沉沦中卑微了一生,却最终在爱情的荆棘密布中高贵不凡起来。又或者说扶桑是一百二十多年前大洋彼岸那个叫做旧金山的城市中所有知道她、想和她睡觉、想占有她的每个男人的母亲。不管他们如何顽劣如何狂暴如何凶残如何贪婪,面对着儿子犯下的哪怕是滔天罪行,母亲都只是淡淡的微笑然后放过他们,原谅他们的罪忘记他们的狠。她用她温婉的笑容、丰盈的肌体、猩红的缎袄、三寸的金莲融化了旧金山唐人街最残暴的恶汉大勇、融化了那个德意志贵族血统的男孩克里斯、融化了一直排到目不能及角落里的那些只想一睹他芳容的黄种男人、白种男人……让他们每一颗曾经都不把扶桑当女人不把扶桑当人,在利欲熏心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早已麻木泛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漂白。她就那么站在原地静静的看着眼前的风生水起,微微的笑着转瞬的荣华富贵,不说话不声张,逆来顺受着,宠辱不惊着,在命运的旋涡中随波逐流。但那不等于她下贱和可耻,因为她知道人都有各种不同的活法,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勇气死去就要有勇气活着,因为她的名字叫做扶桑,那是一种生长在她的故乡华南的花,终年不绝,不被摧毁。有一阵看的感觉恍惚,甚至我这个身为男人的读者都会深感无地自容。

严歌苓,这位前一阵因为电影《梅兰芳》的编剧被家喻户晓的女人长居国外,是国际上为数不多可以用中英文同时写作又同时得到首肯的作家。她与扶桑一样刚到美国时经过非人的境遇,与扶桑一样深爱着一个白种男人,也与扶桑一样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历练。她用冰冷严酷的笔锋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故事,但每个线索和人物在她的笔下却无比浓重和丰满,她把人性的两面赤裸裸的剥落呈现给你看,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让你一会站在风口浪尖一会又犹如石沉大海,让你身临其境过后恍然若失的回味着一百二十多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久久不能释怀。也许这也正是严歌苓的魅力所在,她和扶桑一样都是有过故事的女人。

尾声,严歌苓再次采用了类似旁白的叙述手法,如同她就站在时过境迁后年老的扶桑和克里斯身旁,这是过了半个多世纪后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再次的偶遇:“我简直怀疑你们是存心不认出对方来。你在这时接过账单,付了钱,朝门口走去。你到门口时回头,她却给了你一个后脑勺。可你刚掉转脸,她又转头来看你。她看见的是你年迈的蹒跚背影”。

这并不是个矫情的故事,甚至阅读的时候还会感受着那份生存的严酷和感情的残忍,但随着故事的渐入尾声,读着读着心里就涌起一阵激荡,使然喉头紧缩,眼眶就矫情的感受到一丝丝的乌蒙和温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