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解读◆乾:元、亨、利、贞。 乾,卦名,天也。从它的形体来说为天,从它的性质来说为健。乾由两个纯阳之卦构成。阳为宇宙一切生命体的重要元素,万物依赖阳性因子而有生命,所以说“元”。元者,始也。乾错坤,阴阳交泰,故“亨”。“亨”,通也。阴阳交泰,万物亨通而得以顺利发展、壮大、成熟,故“利”。利,利物也。万物皆利,各得其正。“贞”,正也。所以,乾卦有元、亨、利、贞这四种性质。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彖”,音 tuàn,指彖传,《周易》大传之一。本来是独立自存的,汉代后附于每一卦之后,释每一卦的经文。“彖”,断也,以断一卦之义。乾为天,故“大”。“大哉”,赞美之辞,赞扬乾的元始之德的伟大。乾为阳。“乾元”,构成宇宙万物及其生命的原始要素,即阳性元素,如阳性粒子。宇宙万物依赖它而开始。“统”,属也,统属、包括。“元”为四德之始,它包统四德。包统四德者,统属于天也。此释“元”义。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交坤为坎,坎为云、为雨。“施”,犹降也。天上云朵飘行,施降雨水于地,滋润万物。坤为品物。“品物”,各种品类之物,即万物。坤承载万物,故有“品物”之象。“品物流形”,指万物萌芽、生长、茂盛、枯萎、凋落,流动其形体,来年又重复这个过程,往复循环不已。此释“亨”义。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为“大明”,指太阳。坤交乾为离,离为东方,日出东方,“始”即日出也。乾交坤为坎,坎为西方,日落于西方,“终”即日落也。“六位”,指上下四方六个方位。天在上,地在下;日出于东,没于西;向为南,背为北。“时”,是也。“成”,立也。太阳运行于天空,六个方位就确定了。“御”,行也。神话传说,太阳在天上乘六龙驾的车而行。高亨认为,“时乘”之“时”为“明”之误。明,太阳也。“明乘六龙以御天”,谓太阳按一定的时间规律运行于天空,于是昼夜、春夏秋冬四时有规律地出现。坎为西,故坎为秋。秋为万物成熟的时节,故利。此释“利”义。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乾道”即天道自然之规律,也即是阴阳二气变化之规律。变者化之渐,即事物的渐变;化者变之成,即事物的质变。“各”,各自。“性”,此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规定,即事物固有的本质。“命”,指事物的本性与环境条件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趋势。由于阴阳二气的变化,宇宙的万物都各自按其自己固有的规律和趋势生长、发育。“保”,保持。“合”犹成也。“贞”,正也。“大”通太,“大和”即太和。天道保持太和的景象,即无阴阳失调,天道处于谐和的状态,就能利于自然万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成长。此释“贞”义。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为首。“首”,始生也。“庶”,众也。“咸”,皆也。乾为阳,阳气为万物之本原。万物之生长皆依赖于乾元之气,乾元为万物生长之始。万物是人类生存的资源,乾元生出万物,人类就有了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天下万国皆因之而安宁。 ◆初九:乾龙勿用。 乾卦之初爻为阳,阳为刚健之物,以龙喻之。初、二两爻为地位,初九为地位之下,故有“潜”象。阳为阳刚,故有“龙”象。地下之龙潜伏而不见,故有“潜龙”之象。地下潜伏之龙而不能发挥作用,故“勿用”。“潜龙勿用”,象征有德有才的人潜藏于民间,没有发挥作用,利于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象》象辞传,这是解释爻辞的《小象传》。“阳在下也”,阳爻处于一卦之下位。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即现。九二为地位,为地之表,龙由潜而显于地上,出现于田中。“田”,地上种植水稻的耕地。“大人”,处于高位、尊位之君子,指九五。九二为下卦之中位,与九五为相应位,故有“利见大人”之象。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阳气为万物之本原,呈现于地上之阳气,必普利万物,施恩德于万物。比喻君子活动于民间,施德泽于民众,人见到这个君子会获得吉利。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为阳爻处阳位,为人位,阳为大、为尊,故有“君子”之象。乾为君子、为终、为日、为刚、为健。“乾乾”,刚健勤勉努力而不懈怠。乾为日,为终(日落),引伸为“夕”。乾为高,人在高处,有危“厉”。“咎”,灾也。九三为下卦之极,物极必反。所以,君子白昼勤勉努力,夜则保持警惕。但九三是阳爻处阳位,为当位,虽处物极必反之危险境地,不会有灾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反复道也”;指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九三处下卦之终,表示完成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向另一个发展阶段转化,将有可能出现新的不可预测的情况,所以应该终日勤奋努力。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犹豫未定也。九四刚从下卦进入上卦,处于犹豫不定的状态。“跃”,起也。九为阳,阳为动,跃起也。四为阴位,阴为空虚,有“渊”象。阳动于渊,故有“跃于渊”之象。此爻变为巽,为不果,为进退不定。所以有“或跃在渊”之象。九四又为人位之上,故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进无咎也”,前进到九五。五为上卦之中位,为君、为尊、为吉,故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五为天位,以龙喻九,故有“飞龙在天”之象。又为上卦之中位,为高贵之位,为君王之位。“见”,同“现”。“利见大人”,利于出现有才德的君王。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为也。“大人造也,有权位而又有才德之大人,是能有所作为的。 上九:亢龙有悔。 “亢”,极高也。上九,为天位,为天之极处,故有“亢龙”之象。“悔”,悔恨,较少之不利。事物的发展有阳极变阴,阴极变阳的规律。上九之亢龙到了极高处终有所悔恨。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乾为“盈”。“盈”,满也。“盈不可久也”,盈满的事物将会发生转化而不可长久保持现状。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乾卦特有之爻题。朱熹《周易本义》:“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不用七,盖诸卦百九十二之阳爻之通例也,以此为纯阳之首,故于此以之。”即特别昭示,凡阳爻皆用“九”来表示。“群龙”,指六爻皆为阳。群龙中没有为首的,但龙都具有刚健之德,故“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所谓“用九”是指阳爻皆用“九”来表示。乾为纯阳之卦,具有元、亨、利、贞之四德,象征“天德”;具有天德的一群大人出现,不可能有自居为首领者。 乾文言解读“文言”,依乾卦卦爻之文引申其理之意,是《易传》的一部分,是专门用来解释乾坤两卦的,只有乾坤两卦有《文言》,这里的《文言》为《乾文言》。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长”,首位,第一。天无私覆,天道无私,泛爱万物,具有“仁爱”之德。“元”,善也。仁为诸德之首,故说“善之长也”。“亨”,通也。两美相合为嘉,众物相聚为会。万物赖乾元生长、繁茂、丰盛、聚合于大地,故曰“嘉之会也”。“利”,合于“义”之利。不与道德相背离的“利”,才是真正的合于天道之“利”。万物繁茂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于人类的生存,故说“义之和也”。“贞”,正也。“干”,主干、干直、正义。阴阳相合而正,作事不偏邪,故说“事之干也”。”以上用“元、亨、利、贞”四德论述人的道德修养。“体”,亲身践履、实行也。“长”,统治、领导、管理。君子实践“元”善仁德,就可以去统治或管理他人。有“亨”德之人,待人接物能按社会的规范行事,就足以合乎礼仪。“利物”即是利人,有“利”德之人,不自私自利的人,这就足以合于义宜。有“贞”德的人,能坚持正道,就足以干大事。君子效法天之四德而行事,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易”,移也,改变。君子德操坚定,不因为不被任用而改变;君子隐居,不求功名;“遁”,隐也。君子甘心隐居,不因此而烦恼;不因为言行得不到世人赞赏而苦闷;“违”,避也。乐于做的事情就去做,感到忧虑的事情就回避它。“确乎”,坚高之貌。“拔”,移也。具有龙德而隐居的君子,其高尚的德操是坚定而不可拔动的。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九二为阳爻,为下卦之中位,而象征君子有正中之德。“庸”,常也。正中之道为常道。正中之言为“庸言”,故可信。正中之行为“庸行”,故严谨。“闲”,防也。防止偏邪之事而保存其诚信。“伐”,自夸。有善德于世而不自我夸耀。德泽广博而教化民众。“君德”,指上面的正中、信谨、自谦、善世、化人之德。“见龙在田”,比喻君子虽然在民间,不在君位,而却有人君之德。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无咎。」 何谓也? 君子终日不息,是为了进修自己的品德和功业。对人忠实诚信,就能增进自己的德行。“修辞”,修饰自己的言辞,即语言文明,以诚信立身,功业就可以日益增积。“几”,微也。“知至至之”,事物的发展有规律可循,能预知事物某时发展到某个阶段,从而按照事物的发展趋势去努力为之,这样就可以认知事物之“几”微了。“知终终之”,预知事物发展将出现某种结果,从而努力利用这些结果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义”,宜也。“存义”,遵守义宜。九三为下卦之终,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可能性,因而要警惕,处事要适宜。能预知事物发展的结果,又存义而处理得当必有好结果。“是故”,所以。“上位”,指九三居下卦之上位。“下位”,也指九三居上卦之下位。九三居在上下卦间的特殊位置上,应该知道“知至知终”的道理,在上不骄,在下不忧,虽然有危险,但是没有咎害。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九四由下卦进入上卦,处在上下卦之间的位置上,因而“上下无常”。“邪”,邪枉。君子处在这个不确定的位置上,必须谨慎行事,不去做邪枉而不合乎社会规范之事。“群”,同类也。处在九四这个位置上的君子,或上升,或不动,都不能确定,但他没有离开群阳这个同类。君子平时修养自己的德业,有机会上进的时候才有条件上进,所以“无咎”。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九五为上卦之中,与下卦九二相应。上下卦均为乾,乾为玉、为金,打击金、玉可以发出声音,所以有“同声相应”之象;九五与九二同为阳气,因而有“同气相求”之象。水流向低洼的湿处,火燃向干燥的东西。古人认为,龙生则云生,虎哮则风烈。故云“云从龙,风从虎”。“作,起也。“物”,犹人也。“睹”,见也。圣人奋起治世则天下之人当见之。本乎天者,轻清之气,故升腾而上;本乎地者,重浊之气,故降沉而下。说明有才德的君子利于见大人,即“各从其类也”。 上九 「亢龙有悔。」 何谓也? 上九处卦之极,因而高贵。阳爻处阴位,故“无位”。阳为君,阴为民,乾为纯阳之卦,故“无民”。九五为君位,九四以下之阳,为贤人之象,应该相从九五以相辅佐。上九无位、无民、无辅,象征统治者非常孤立,不能轻举妄动。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初九爻辞。“下”,地表之下,说明君子隐居于民间,处于社会的下位。“见龙在田”,九二爻辞。“时”,暂时。“舍”,居也。说明君子已离隐出世,暂时居于此处。“终日乾乾”九三爻辞。“行事”,说明君子终日勤勉行事。“或跃在渊”,九四爻辞。“自试”,说明君子在社会上活动,自试其自己的才能。“飞龙在天”,九五爻辞。九五为君位。“上治”,说明君子处于君位治国安民。“亢龙有悔”,上九爻辞。“穷之灾也”,说明君子处于极高之位而不知变,必会招致灾祸。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天也。“元”,仁也。“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比喻人君实践天之善德,用乾阳所秉受天德之仁爱去治理国家,则天下和谐而治。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高亨认为,这一段是《文言》“以天道四时之变化解释各爻爻辞,似将一年十二月分配于六爻,每一爻占两个月”。初九是阳气在下,象阳气藏于地下,此时相当于周代历法的正月和二月。周历建子,为夏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与十二月卦中的复卦 和临卦 相配。以下所说的月份以此类推。“见龙与田”,天下文明。九二代表地,表示阳气已经升出地面,此时相当于周历的三月和四月,为夏历的一月和二月,这时草木始生,大地呈现文采而光明,与十二月卦中的泰卦 与大壮卦 相配。“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偕”,俱也。九三爻辞“终日乾乾”,表示阳气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上升,促使草木不停地生长不息。此时,相当于周历的五月和六月,为夏历的三月和四月,与十二月卦中的夬卦 和乾卦 相配。“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九四已进入上卦之初,处于意欲未定之时,故有“或跃在渊”之象。“乾道乃革”表示阳气将不断上升,天道将要发生变革,由春到夏,气候由暖变热。此时,相当于周历的七月和八月,为夏历的五月和六月,与十二月卦中的姤卦 和遁卦 相配。“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位”当读为立。立,成也。九五是阳爻上升到最高之位,表示阳气发展到大盛之时,百果草木或成熟,或结实,天发育万物之功已成。此时为周历的九月和十月,为夏历的七月和八月,与十二月卦中的否卦 和观卦 相配。“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上九是阳爻上升至最高之位,表示阳气已达到了极盛的阶段,有物极必反之势,万物也随着阳气的转化而衰落或凋零。此是为周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为夏历的九月和十月,与十二月卦中的剥卦 和坤卦 相配。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天之善德,它包含在用九之中。“天则”,天道运行之法则。“用九”乾卦阳爻的综合,阳爻逐位上升象征阳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上升,“用九”体现了天道运行的法则。 这段的解释引用高亨先生的观点,我十分推崇高亨先生对此段详备而又科学的解释。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元”,始生万物;“亨”,万物始生之后,发育生长茂盛。故“元亨者”,“始而亨也”。“利”,利物也;“贞”,天道规律之正也。“性”,性质、本质,事物之本然,规定事物之为这一事物的内在特质。“情”,本性,表现事物内在本质、本性的规定。“性”为事物内在之本质;“情”为本质的表现。“利物”为乾卦之本质,“贞正”为乾卦本质的表现。普“利”万物而不偏私者为“贞”正,乾卦之德的直接表现是公正而不偏私,所以说“利贞者,性情也”。故“元,始也;亨,通也;利,利物;贞,正也”,为乾卦之四德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这一段赞美天德。“乾始”即“乾元”,代表元、亨、利、贞四德。承袭上句,乾之四德阴阳和合无物不生、无物不长之美德去美利天下,自己却不居功自利,真是伟大啊。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乾卦为纯阳之卦,六爻皆刚,刚则不屈,健则不息。一、三、五阳爻居阳位为正,二、五得中,故“刚健中正”。六爻皆阳,纯而不杂,粹而无瑕,纯粹而达到了精致,故“纯粹精也”,说明天德达到了纯粹而精的地步。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挥”,动也。“旁”,广也。乾卦六爻发动,广泛地通达于宇宙万物的各类情形之中,即宇宙自然事物之变化都包含在六爻的发动之中。时乘六龙,以御天也。“时”为“明”之误。“明”,指太阳。“明乘六龙以御天”。言太阳乘驾六龙以行于天空。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平”,平衡协和。阴阳和合曰平。云行雨降,天下无各种灾害而谐和。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数句释初九之爻辞“潜龙勿用”。藏于意识中为德,见之于事实为行。德行相符而日显于外,人人皆可看得见君子的行动。“潜”的意思是说,君子在隐居之处,德行虽已具备,还未被人所见,其行为还不足以成就其德行,所以君还不能发挥作用。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此释九二爻辞。“学”,学习。“聚”,积累也;“问”,论难也;“辩”,考问其真实情况;“宽”,博也。“居”,藏也。君子努力学习积聚知识,论难而辨明是非,以广博地存藏学识,以仁心为人行事。有这种德行修养的人虽然身居下位,却具备了做人君的品德。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此句释九三之爻辞。九三以阳爻处阳位,上接乾卦,故为“重刚”。位不在二、五,故“不中”。九三为人位,故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处在不尊不卑的地位;又不在中位,象一个低级小官,容易惹祸。九三爻辞“终日乾乾”,“终日”,从早到晚,故说“因其时”。要终日勤奋努力,时刻警惕,虽有危险,也不会有不幸。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此数句释九四之爻辞。“或”,未必然之辞也。九四临近九五之刚,又不在中位,故说“重刚而不中”。九四又临近于天,故说“上不在天”。下不在二,故说“下不在田”。九四虽为人位,但九四接近于九五之天,远离于九二之地,不适合于人居住,故说“或”也。或之者,或上或下,犹疑不定,但只要君子审时度势,谨慎行事,可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此数句释九五爻辞。“大人”,指九五。五为天,二为地。五为阳位为尊,二为阴位为卑,上尊下卑。故说“与天地合其德”。五为坎位,坎为月;二为离位,离为日,故有“日月合其明”之象。先天八卦离为春、乾为夏、坎为秋、坤为冬;后天八卦震为春、离为夏、兑为秋、坎为冬,故有“四时合其序”之象。“神”,气之伸展者;“鬼”,气之屈归者。气之伸展,“吉”;气之屈曲“凶”。阳气伸展于天,阴气屈归于地。九五大人的德行,应该像天覆地载之德一样无私,他的圣明应该像日月一样无私地普照万物,他对国家的管理应该像四时变化一样井然有序,他示人的吉凶应该像鬼神一样不分亲疏。“大人”与天道规律相默契,先于天道而动则不相违,后于天道而动则相合,何况人事和阴阳变化这类具体问题呢?说明“大人”对天道规律了解和运用得十分自如。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此数句释上九爻辞。“进与退”、“存与亡”、“得与丧”是相对待而相统一的。进必有退,存必有亡,得必有丧,反之也如此。乾卦虽为纯阳之卦,其中也含有阴,不能僵化地只看见其阳的方面,有对待,也有转化。所谓“亢”者,只知进而不知退,只知存而不知亡,只知得而不知失,是圣人吗?用疑问的语句来加重语气,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相反,应该只有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只有知进退存亡,而又不违背中正之道者,这大概只有圣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