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协作者共救助困境儿童23名,建立了一支由22名主流人群志愿者参与的陪伴天使队伍,在参与中加深对困境流动儿童的了解,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增强群体间互信支持。
希望此文中,志愿者们的参与感受能带给关注困境群体的公益人士一丝慰藉,带给困境家庭一些力量。
2019年,青岛协作者共救助困境儿童23名,建立了一支由22名主流人群志愿者参与的陪伴天使队伍,在参与中加深对困境流动儿童的了解,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增强群体间互信支持。 希望此文中,志愿者们的参与感受能带给关注困境群体的公益人士一丝慰藉,带给困境家庭一些力量。 “我周六周日不怎么会带着她出去玩,一般都是我在家里收拾收拾,做做家务,她也就待在家里。”在聊到“周六周日会陪孩子出去玩吗”这个问题时,佳佳的妈妈这样说到,此时佳佳就安安静静地躲在妈妈身后,玩着自己的玩具。 佳佳今年已经三年级了,一家七口人中只有她和妈妈生活在青岛,居住在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屋子里,爷爷、奶奶、爸爸、叔叔还有姐姐都在甘肃老家。因为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和叔叔的身体不好,所以他们无法干一些费力气的重活,只能在甘肃老家种地。佳佳妈妈把每月不多的工资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佳佳上学,一部分用于母女两人的生活,另一部分就寄回老家作为家人的医药费。 佳佳出生在青岛,在佳佳上小学前,妈妈为了不让留在家乡的姐姐感到不公平,便把佳佳送回了甘肃老家上小学,但由于语言不通,佳佳也没有认识的小朋友,她便渐渐地被同学们疏远,变得不愿意和人交流,最后更是有自闭症倾向,并因此常常被同学欺负,最终,佳佳妈妈还是决定将佳佳带回青岛。虽然佳佳妈妈说,现在佳佳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是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佳佳还是会躲在妈妈身后,紧紧的贴着妈妈的背。 “想不想爸爸呢?”“差不多。”佳佳回答道,虽然语气仍是淡淡得,但手中的动作却是顿了一下。在佳佳的2019年心愿中她写道“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希望自己能够帮这个家做些事,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希望能够早早地拥有一间属于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房子。” 虽然身处凉秋,但我们仍向往温暖的春天。虽然流动于城市中,但我们仍坚守每一份爱与希望。 ——海洋大学志愿者-“东乡行”西部志愿者协会 义工部卫珂昕 今天早上8点15左右,和晓琳姐见面后我们开始了今天一天的走访工作。 第一户佳佳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难了”,一家7口人,只有妈妈在青岛打零工挣钱,爷爷、奶奶、爸爸、叔叔身体都不好,爸爸和叔叔都生病不能干重活,在老家甘肃务农靠天吃饭。一个不到1米6的女人的肩上扛下了那么多的责任,或者说是负担。我到外面和佳佳聊了会天,佳佳有些内向,不太主动说话,我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有些紧张羞涩,但都很清晰地回答了我的小问题。但到了房内大家看着她的时候她显得更加羞涩了,不太愿意回答问题,躲在妈妈背后不说话,只自己玩着自己的玩具。佳佳还有个在老家上初中的姐姐,家里的监护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挣扎在温饱线上,也很难去关心正在青春期的小女孩的心理感受。访谈一个多小时后结束了,离开的时候我看了一眼那个10平方左右的小屋,内心有些沉重。 平凡的世界里许多平凡的人都在平凡地追求平凡的幸福,我们也希望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送上一碗热汤。 ——海洋大学志愿者-卿月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协作者走访活动,在这次走访以前我也很对这次活动有些好奇。在一天的走访下来,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知道怎么记录,怎么询问等等。在与这些家庭交流沟通中我感受到了最真的朴实与感动。 上午十点我们去走访了小宝一家人,当我们坐公交车到达站牌的时候爷爷和两个孩子已经等了很久了,看见我们的到来他们显得很开心,很激动。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爷爷一定要来接我们,因为他们住的地方实在是很偏僻,如果没有人带领估计要很难找到。 爷爷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小巷子,这是一片平地,周围都是那种用合金板搭建的临时房子,都是小小的一间,只有一层的平房,居住条件也很简陋,就只有屋外一个水龙头,而且家里的电也是刚刚才通上。家里就一个房间,一张床已经占去一半的位置,因为要四个人睡,所以床就显的格外的大,但是也一定会很拥挤。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这个家庭以前的故事,为什么会一步一步地变成这样。是因为孩子们的父亲在外出工作的时候出了车祸,意外身亡。而且肇事车主逃逸,加上车主家里很穷也无法赔偿,导致家里丧失了一个劳动力,而且没有得到任何的赔款。之后孩子的母亲也因为这个事情丢下两个孩子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过。老人们为了孩子们成长,一直没有敢告诉孩子们真相,但是他们说到此处的时候还是泣不成声。 但是这个家庭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幸福,偶尔一家人一起去海边玩一玩,拿着爷爷给的三两块钱买一个小零食,可能生活就像这样,充满着一些小小的幸福。“下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在奶奶讲述的时候,刚开口就泣不成声,是那种压抑了很久以后的哭声,很压抑。但是我们不能被生活压垮,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海洋大学志愿者-孙远龙 今天第一次参加了协作者活动,该活动主要是调查儿童家庭情况并评估后决定是否发放助学金。 今天走访的第一家是在青岛打工的一家四口,两个孩子上学的压力都比较大,母亲为了照顾孩子只能去做钟点工,父亲工作不稳定没有保险和工作合同。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一点也不自卑,热情的对待我们每一个志愿者,同我讲他的拼图玩具,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希望他们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纯真直到永远。 第二家走访家庭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带着姐弟俩蜗居在一个小小的平房里,居住环境脏乱,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缺失。老奶奶的哭诉,老爷爷的叹气,都让人心酸又无奈。教育方式的不合理,孩子的不懂事,生活的压力,这都让我们反思,社会应该对这样的弱势群体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而不是因为物质的贫穷造成了精神的贫穷,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孩子们比较调皮,为了等待他们合影我们的午饭推迟了一段时间,短暂的午饭之后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去了第三家。 第三家是“外卖小哥”家庭,母亲刚生完二胎不久没有出去工作,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很难回家,但是夫妻二人都保证对女儿的足够的关心与沟通,家庭氛围和谐乐观,看到这样的一家人努力生活积极向上的样子,我也觉得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同情,而是为了社会公平与和谐对努力的人给予的更好的生活的机会。 第一次参加走访活动,无论是摄影录像还是记录工作都和协作者团队的成员们学习到了许多,也见到了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看到他们的努力与不易,希望能尽我的微薄之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海洋大学志愿者-慕欣瑶 今天是我成为走访者的第一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开始了我今天的走访工作。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苏的家。在她妈妈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一个个巷子,最后通过一个狭小的通道我们来到了她的家中,当我一走进门的那一刻,我激动的心就沉重的下来,映入我眼中的是一件仅有不到20平米的房间,在放下两张床后房间显得狭小无比,生活设施极其简陋,我很难想象现在青岛还会有人的生活如此艰苦,最让我感动的是就算房间如此狭小,房间一面墙的书架上还是摆满了书籍,可见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在与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家条件很差,平时的生活也很简单朴素。我开始以为贫困是他们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过在后面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亲子关系才是他们的主要问题,他们家的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远远不够,苏甚至都说有时都忘了她的爸爸,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情,家庭穷没关系,不过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啊。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苏的家去了我们今天第二个走访儿童的家,他们家住在一个收废品的小厂,因为爸爸早年得癌症去世,现在就靠妈妈一个人收废品为生,因为妈妈的山东口音实在太重,在于妈妈交流中我基本上没有听懂她在说什么,不过我发现他们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妈妈不想管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不上心,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这真的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一天的走访下来,我的心情沉重无比,这两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经济都很困难,不过对孩子的关注远远不够,试想一个本就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还得不到父母的爱护关注,这样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呀,我希望我们这次的走访工作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关爱多一点。 ——海洋大学志愿者-李政江 2019年9月28日这天,我很荣幸参与了协作者困境儿童助学计划的家庭走访活动,同行的还有宋老师和两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生。我们一共走访了崂山区的4个家庭,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青岛协作者的室外活动,有一点点感触想要和大家分享。 当我走进西韩村的小巷,我发现这里和西部山区的乡镇没有多少区别——相似的商铺,相似的民房,还有都和房顶差不多高的杂乱的电线……我几乎每天都路过这里,但是第一次走进来,第一次看到我的家乡青岛也有这样聚集区,一栋房子被隔断成12份,居住了12个家庭,每一家不足十平米,能看得出这些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很是简陋。 之前我一直觉得留守儿童是最应该被社会关注的,然而今天的体验让我明白了,应该被关注的没有“最”之说。外来务工者对城市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功劳,没有外来务工者就没有国人自豪的中国速度。可是把孩子留在老家会出现留守儿童问题,把孩子带在身边就会出现外来务工子女问题。因此只要社会发展需要外来务工者,就会产生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虽然许多社会力量正在支持改变他们的困境,但是从我所见闻的情景来看,这条路很长,要做的还远远不够。 真心希望能有更多家庭走出困境,能有更多儿童拥有良好的成长、学习的环境。 ——志愿者宋文涛 小瑞这个孩子我在童缘接触过几次,他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就跟一个小绅士一样。这次去家里走访,听到爷爷奶奶说了关于他的这么多事情,非常心疼这个孩子,也气愤他的亲生母亲不负责任。原生家庭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养成了这种性格这种品质。我非常庆幸他的爷爷奶奶非常疼爱他,他也可以为爷爷奶奶分担事情,同时也给爷爷奶奶带来希望。我在旁边记录的时候,泪花都出来了,奶奶一直在说如果有比小瑞还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把名额给另一个孩子。自己家本来就比较困难,还可以这样无私的为别人考虑,懂得知足常乐。 小拓家也是让人比较心疼的一家,我更关心的是他的姐姐。17岁正是人这一生中最美好的花季,却由于家庭原因在家照顾奶奶,而我也就比他大两三岁,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正在为高考备战,甚至还有点厌学。对我而言,我不知道这个17岁的女孩子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走入什么样的社会,但是我知道她的机会就已经比我周围的伙伴甚至比我少了。我可以理解爸爸做出的让姐姐照顾奶奶的决定,也非常敬佩爸爸一个人撑起一个家,但是我还是觉得姐姐没有接受更高的教育真的很令人可惜。 ——实习生官瑞 我真的是第一次见到原来真的有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在网上、电视上见过,但是没有身临其境过,感受这么深过。讲真的,一走进小梦的家里,推开门,一股味道直面扑来,感觉喘不过气。狭小的空间,不透风的四周,只有一个小小的风扇,这样的环境夏天要怎么生活。我又想了想,我天天看着写作业的小梦原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天天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原来过着这样的生活,既心疼又敬佩。我们会羞愧,因为夏天一会吹不到空调而烦躁;我们会羞愧,花钱大手大脚从来不想将来和回报。 走访这四户人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压力。小梦家里,爸爸妈妈才三十多岁,由于意外欠下外债,一家人生活在甚至说不如厨房大的一个地方。爸爸妈妈的压力很大吧,外人的说辞,家里的人的议论。还有爸爸妈妈对这个小家的无奈与无力,庆幸小梦的爸爸妈妈乐观,我每次见到小梦的妈妈,脸上总是大大的微笑。其他三户也是充满着压力,但都在这个异乡为了生活不断坚持着,努力着。那我们拥有好的条件,好的环境,是不是更应该加油努力。满意现在,感恩拥有。 ——实习生刘蔚平 ![]() 步行去到小瑞家时,走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路上我回头看,几百米外还是散发着青岛繁华的气息,而这边房屋陈旧、很拥挤,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却又像两个世界。虽然走访前也了解了基本的情况,但真进入他们的生活环境时还是有些震惊,一家三口或四口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所有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近乎沾满了这个房间,但每一家都很干净,都在这个小家里认真生活。 我在走访前和小瑞接触过两次,乖巧、懂事和脸上笑嘻嘻的表情是他留给我的印象,这次走访把我带到了他生活的深处,明白了这些印象背后的东西和原因,更多的遗憾和心疼,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希望接下来的生活中爷爷奶奶和周围人给他的爱可以冲破这层“框架”,可以越来越好。 通过这次走访我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活,看到了父亲对于女儿和生活的愧疚和不甘心,也看到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视,虽然生活艰难、事情也不算如意但还是都在努力,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努力一些,加油! ——实习生吴庆丽 ![]() 今天助学走访感受最大的小宝、小兰一家,两姐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相比其他家庭,这家过于困难。对于儿子的去世,老两口难以释怀,闭口不提,奶奶也只单独和小兰提起过,希望她能懂事,明白爷爷奶奶的不容易。但是小兰似乎对父亲没有太多的关注,猜测可能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对父亲比较陌生的原因。爷爷因为前房东的刁难,找房子搬家的辛苦以及自己胃病加重等多重生活压力,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表现得很消极,觉得这一辈子就是来受苦的。再就是通过奶奶的描述以及孩子的表现,两个孩子还不太懂事,不知道感恩爷爷奶奶,可能与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有关。 ——实习生邓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