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用于治疗膝关节终末期软骨病变,其基本技术理念就是截除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已经破坏掉的骨与软骨,装上一个没有神经传递痛感的金属套子,包括股骨远端套子和胫骨近端套子。从而完全再造膝关节正常形态,恢复正常运动。 大量国外的文献报道,西方人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存活率较高,术后10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也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得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10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2%以上。 三分钟告诉你膝关节置换的全过程 三氧治疗(Ozone therap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手段,主要原理是利用三氧的强氧化性,灭活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减轻炎症,消除疼痛,同时改善局部氧环境,促进组织的修复。 国内外均有三氧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大量临床研究和治疗案例,在2018年的系统性回顾分析中,研究者通过对3370篇临床研究和528份治疗案例的回顾,认为三氧关节腔注射是减轻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治疗方式。 腓骨近端截骨技术是骨科兴起的一种治疗技术,主要依据的是2014年张英泽等教授第一次提出了“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他带领他的团队运用该理论在临床上开展了“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由于缺乏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该项治疗技术并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可,目前争议较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那么,三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是否有差异呢? 近日,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三级甲等)就进行了这样的一项研究,随机选取了40例膝骨关节炎(KOA)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20例,采用膝关节置换治疗20例。比较两组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VAS评分、AK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且40例均进行了随访。 首先作者比较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基本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治疗以及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臭氧浓度为30μg/mL,剂量为15~20mL。(具体治疗过程可以在下方留言获取原文哦) 紧接着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价,首先是治疗前后的X线对比。 臭氧注射联合腓骨近端截骨的治疗前后X线对比。 通过X线可以看出,在三氧联合治疗后,关节间隙不对称变窄、以及关节外翻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膝关节置换的治疗前后X线对比。 然后作者比较了两组在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总花费的差别。 结果发现,臭氧截骨组在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也要优于关节置换组。 当然,作为治疗技术最关键的指标是疗效,下面是两组患者在VAS评分、AKS评分的比较。 首先,无论是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还是膝关节置换,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其次,两组之间的改善程度并无统计学差异,这意味着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后6个月时的疗效上并没有差别。 接下来是治疗过程患者出血情况以及手术过程对患者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影响。 ![]() 由于关节置换术较为繁琐,手术时间较长,所以术中出血量以及红细胞恢复情况明显不如臭氧截骨组。 最后是术后的并发症,腓骨近段截骨组有1例患者(5.00%)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2个月自行恢复,下床正常负重行走,穿刺关节腔臭氧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5.00%)出现眩晕,恶心症状,休息补液后症状消失。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组有2例患者(10.00%)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给予相应的抗感染及抗凝治疗,预后效果良好,无不良后遗症。 综上所述,无论是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还是关节置换,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并且在6个月的时间点,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花费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但是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李昱川,贾杉,刘业广, 等.臭氧联合腓骨近端截骨与TKA治疗KOA的疗效对比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5):542-546. DOI:10.3969/j.issn.1001-5817.2019.05.018. |
|
来自: 尚振奇 > 《三氧医学及疗法、三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