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部门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到达2.48亿,老龄化水平达17.17%。 而到本世纪40年代,老龄化达到巅峰,第一批独生子女们开始老去...... 衰老,令人焦虑,但相信很多人会认为,比老去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年老贫穷”吧。谁都希望有足够的金钱,能保证一个安稳的晚年。 我承认,“年老贫穷”是很凄凉的一件事。 然而,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个60出头的独居老人,因为太过孤独,而选择割腕加放火自杀。 最后还好被救了,但却引起了我对“年老孤独”的思考,然后发现,精神上的孤独,有时比物质上的匮乏更使人痛苦。 物质上的贫穷者更能引人恻隐 打个比方,此刻在你的面前有两个街头行乞者:一个衣不蔽体,看上去面黄肌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向你伸出脏兮兮的,枯枝一样的手;而看上去没那么落魄,却只顾自己吹着口琴,看都不看你一眼,不过在他眼前的地上放着一顶半旧的礼帽,里面躺着几枚硬币。 我想,到底给谁支缓,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衡量。但若是此时你手里只有一枚硬币,而必须给一个人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会给那个看上去快要饿死的人吧! 他们大多是出于这样一些考虑:
“年老孤独”,令人悲哀 如上文所说,一个贫穷的老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关注与同情,而一个内心孤独的人,却很难使人产生强烈的同情之心。 原因有这样几点:
甚至在很多人的眼中,觉得人老了孤独很正常,千百年来就是这样。让你温饱无忧已经是很大的孝心了,晚辈们都要努力赚钱养家,真没那精力顾到太多了。 在没有经历过老年的人看来,孤独并不可怕,那是因为他们年轻,有健康的身体,有行动力。而对于一个离死亡越来越近的老人来说,孤独令他们更多的考虑死亡。 记得曾有个报道说,有个老太太在地铁乞讨,好心人关心她,结果发现这老太太的儿子是个大老板,她这样做只是因为太过孤独了。 而有关于老人因孤独而选择自杀,也早已不是新闻。 似乎老人们相比于贫穷更怕孤独。 但是,也并非全是这样悲剧的故事,我也看到过有儿女与年迈父母同榻而眠,日夜殷勤陪伴照顾起居的。也看到过日本一个101岁的女摄影师,充满热情地与她的爱好相伴,积极阳光地生活着。 谁说年老了就一定是孤独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出努力,避免年老孤独。 “年老孤独”?年轻时我们做错了什么! 其实不可否认,一个人如果年老了还贫穷的话,一般情况下,他的境况也难免孤独。 不过,个人认为这种因贫而致的孤独,很大程度上可以用物质上的满足得以化解许多,因为对于连基本需求都还未得到满足的人来说,他们还顾不上精神上的事。 这里,想就讲一讲那些年轻时不懂得“经营”生活,而导致的步入老年后,晚景孤独的情况吧。 01 年轻时,以为青春无限,可以尽情挥霍。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忘记了自己是别人的夫,别人的妻,别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懂得亲情的可贵! 这种人我们并不鲜见,他们年轻时潇洒快活,不顾亲人的感受,到了年老无依时,却想要找回亲情。但是,这个时候觉悟往往已经太晚了,就算他们的家人出于义务不得不收留,想必在感情上是不会施予一分一毫了,晚景孤独完全是咎由自取,让人无法同情。 02 这类人与前者似乎是正好相反。他们年轻时过分溺爱子女,一味地纵容,舍不得教训半句。还洋洋得意自己的孩子是听话的小宝贝,当然了,你还有能力满足他们的时候当然听你的话,只是担心被你养大的胃口,是否还能承受拒绝。 老话道:“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 还有句话叫做:“爱重反成仇,薄极反成喜。” 没有原则,没有规矩的爱,只会养育畸形的关系,而不会回报以爱,想要老来有依靠,也不要抱太大幻想。 也许有人会说,我养儿育女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给我养老,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我只想说,到时候再说这句话吧! 因此,我始终还是认为,一个人的晚年幸福与否,与年轻时是否将孩子教育得有德行很有关系——当然丁克之类的无子女家庭可以忽略。 03 这类人可能性格上天生有些孤僻,或者说,曾经受到过伤害,心理有问题。他们喜欢,也许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习惯了孤独吧。 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孤独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甚至有人很享受这种不被打扰的私人空间。 的确如今这个社会,自我娱乐的方式太多了:上网,玩游戏,看网剧,小说等等。时间很好消遣,感觉也很充实。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什么,宅在家里一样生活得很好! 可是我们会老,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迅速下降:眼睛不好使了,反应也迟缓了,在电脑前多坐一会就感觉摇摇欲坠...... 而这些“精神鸦片”——游戏带给你的充实感,却已经很难再激起你的兴奋。为什么呢? 人的大脑,由于长期接受持续的刺激,感觉阙限会降低。也就是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疲劳轰炸!当你大半辈子都在用电子产品刺激你的大脑,它会厌倦的,对于长期被动地接受刺激,大脑会从最初的兴奋,慢慢地转向麻木。之后只有更大的刺激才能令它再度兴奋,也就是令你感到愉悦,但这将会越来越难。 一个人到了老年,突然失去了他半辈子依赖的快乐源泉,就像跛脚的人丢失了拐杖,心中无比凄惶。他们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只好面对孤独。 04 没有培养一些好的兴趣爱好。有些人除了赚钱,没有其他什么兴趣爱好。年轻时倒没什么,有工作,有朋友,还有很多其他的娱乐消遣,不会感觉到空虚。 不过到了老年时,工作没了,朋友好像也越来越少,渐渐不再走动了。受身体条件的限制,以前的一些娱乐活动也做不了了。于是突然间,觉得自己变得无所适从了,心里空落落的,没有精神寄托。 至于爱好,什么时候培养都不迟。 未雨绸缪,拥有幸福的晚年 有人认为要及时行乐,趁着年轻为所欲为。不是有句歌词这样唱么:“再不疯狂我们就要变老了。” 我倒是认为,年轻时的好不算好,真正看出一个人的智慧和远虑的,就是看他的老年是否过得幸福安稳。 有钱当然能令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更从容一些,但如果有钱却很孤独,那这样的从容或许会成为一种折磨。相比之下,有人虽然没钱,但是却能得到、感受到很多真挚的感情,这样的晚年似乎更觉温暖些。 所以,趁着年轻,我们在拼命积累财富的同时,是否也该储备一些温情或其他? 01 不要为了钱而随便伤了情,可是太多的人却不明白,只看到了眼前那几个钱,不惜兄弟反目,妻离子散,父子成仇,朋友陌路。可结果得到了什么?是永远用不完的财富么?不是,只是一个孤家寡人而已。 02 关爱你的家人,他们才是你最该用心的人。 我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对别人永远比对家人好,甚至带有些讨好的意味,但对待家人却凶神恶煞跟他们有仇一样。 还有的人一心扑在事业上,忠于领导忠于单位,唯独忽视了家人。赚钱虽然重要,但对家人的爱永远不要缺席,百忙之中也要抽出些时间来表达你的关心。 03 与人为善,不要刻薄无理。占一时的上风并不代表你的能力,因小失大反而说明你的短视。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当你年老而子女又不在身旁时,相处和谐的邻里关系,会化解你的孤独,并在关键时候帮到你。 04 培养些兴趣爱好。 人的孤独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从外部来,一个由内而生。 外部的孤独感即你客观上孤单单一个人,由内而生的孤独则更多的来自精神上的空虚。 相对于外部的孤独感,来自精神上的孤独更难派遣,这时就需要我们充实内在,培养兴趣爱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这些兴趣爱好,也是我们跟人接触与沟通的桥梁,同时解决了来自外部的孤独感。 而现在的很多人,甚至只要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就不会感到孤独。 所以,有样兴趣爱好是有多么重要! 05 不要为了钱,透支我们的健康。当你老了会发现,健康和我们的幸福息息相关。 我们看着老年很远,仿佛是另一场人生,但老年是你现在一切行为的结果。 我的观点只是我的,而你选择自己想要的。 最后我想说:“不管选择怎样的未来,把自己变得更好永远不会有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