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短文揭示了智慧产生的路径

 昵称32901809 2019-12-13

智慧的产生

智慧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本领。课堂教学并不必然能让学生生成智慧。智慧的孕育需要以下关键因素的加持:

一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最重要的隐性知识,是理解文本的重要前提,也是形成智慧的重要保障。如学习《种树郭橐驼传》,如果参加过植树活动,储备了种树经验,那么理解文本内容就比较容易,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也更容易体会,也更容易领悟爱与害的辩证法。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少有学生种树。我在两个教学班做过统计,一个班是1人,另一个班是0!又比如学习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涉及到“兔起鹘落”,本来是一条重要成语,表承接关系,教材却将其理解为并列短语,学生如果熟知这一自然现象,就容易发现教材的错误。

一篇短文揭示了智慧产生的路径

二是课外知识。学生的阅读面越大,积累的课外知识越丰富,则理解文本内容越容易,也就越容易形成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比如学习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生对文与可试图将“袜材”转移到苏轼那儿很难理解,但如果联系三十六计中的“李代桃僵”,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够形成生活智慧和斗争智慧。辩证思维高度抽象和深奥,但结合太极图来理解就会方便许多,对立统一规律、彼此包含规律、相互转化规律都直观而鲜明。

一篇短文揭示了智慧产生的路径

三是学科关联。学科关联能打通学科壁垒,形成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智慧。如写作有时会涉及到写作范围,如果联系数学中的定义域和值域,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印象也会更深刻。又如议论文写作讲例证法,如果和数学中的不完全归纳法结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理解例证充分的必要性,也更容易理解例证法的局限性。

四是联想想象。鲁班因被棘刺划伤而发明了锯子,任正非受“农村包围城市”的启发制定了正确的销售策略;借助想象,吴承恩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的经典形象;借重想象,《流浪地球》成为现象级科幻大片。联想能活化思维,想象能催生创造。联想和想象在生成智慧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学生写“中国创造”,巧妙地将《亮剑》和题旨嫁接在一起,写成《亮剑后传》;有学生写“华为公司与中国崛起”,以华为员工的身份切入,以日记的方式呈现,让人耳目一新。

一篇短文揭示了智慧产生的路径

五是思维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就语文教学而言,还可以加上充足理由律。掌握以上思维规律,能极大地提升思维的效率和品质。张先的《系裙腰》有“惜霜蟾照夜云天”的句子,所有的百度网页都认为“霜”是“寒霜”,我却以为“霜”指月光。因为后面有“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一则是秋冬景象,一则是春末夏初景象,岂不矛盾?除思维规律外,思维形式、思维规则也很关键。三浊先生在《王东岳理论存在“逻辑之诡”和“论证之伪”问题,实为诡学和伪学》一文中,仅仅采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式就指出了当代备受推崇的学者王东岳理论的谬误,让人叹服!

一篇短文揭示了智慧产生的路径

总之,知识的堆积并不能产生智慧,知识的活化和运用才能产生智慧,也才能转化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