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研究

 邹雯婷 2019-12-13

​写作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进一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搜集作文材料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作文素材的意识与能力。 

  小学生作文作文素材写作教学一、扩大视野,留心观察生活 

  曹雪芹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句子,“留心生活,即是文章”不失为一个绝好的生活总结。同理,对于小学生,如果能够做到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勇于探索,认真分析,大胆求证,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那么,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中想到的,头脑中感悟到的,无一不可以写入作文。所以,语文教师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困境,就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学生观察的对象非常多,包括自然万物,社会、学校和家庭生活,大到高山大川、社会巨变,小到一草一木、生活点滴等。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注意力不易持久、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观察静止事物时,可以先从事物的表面与部分进行观察,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再指导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事物的某些内部特征进行思考与探索。例如,在最初引导学生观看月季花时,我只要求学生看清月季花是什么颜色,有几种,多少朵而已;再次引导学生观看月季花时,则稍稍提高了要求,月季花颜色的具体描述――与什么花的颜色类似,花朵有无香味,如果有――与什么香味类似,花瓣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你看到(闻到)这些时,有什么感受等。在引导学生们观察连续运动的事物时,要引导学生对该事物进行持续不间断的阶段性观察,并对事物的先后顺序或者不同种类的事物进行必要的比较,以使学生的观察印象呈现一种连贯性与对比的差异性。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春季月季植株萌芽的成长时,我要求学生在其时间相对充裕、固定的大课间,仔细观察月季萌芽的形状、颜色等的变化、成长过程,并写成日记。这样的观察日记,使学生在日后写作《月季萌芽成长记》时,内容非常丰富,绝不至于无话可说、可写。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了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也为了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我抓住一切机会给于他们动笔“说话”的练习。例如,上一次语文课是星期一上午第一节,恰巧星期天刚刚下过今冬的第一场雪。因为还没有取暖,到上课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在搓着手喊冷。见到这种情景,我问学生们:“今天冷吗?”学生回答:“冷。” 

  再问:“为什么冷?”学生回答:“因为昨天才下了雪。” 

  又问:“上学路上,你觉得雪后的景色好看吗?”学生回答:“好看。” 

  复问:“怎么‘好看’呢?” 

  这一次,学生的回答就非常多了。有的说,树枝条被雪覆盖,白白的,妈妈教给我一个词语――“冰晶玉洁”。有的说,走在没有被踩过的雪上,软软的,很好玩;走在踩过的雪上,有时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有的说,他看见一个骑自行车摔跤的同学,摔倒了,爬起来,在那儿捂着屁股“哎呦”呢。有的说,他和一个同学一起走到一棵树下的时候,同学发坏,猛地使劲踹了树一脚就跑,结果雪花从树上落下来,纷纷扬扬的很好看,落在他的脖领里却很凉,那个踹树的同学跑时不慎摔倒了,逗得他哈哈大笑等。 

  有了这样的引导与表述,写作和雪有关的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事,到这时,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手书作文题目《雪后》,写作效果自然是非常好,文思如泉涌,妙笔亦生花。 

  二、指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关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最好表述。这就要求每个有写作欲望的人,包括小学生去读大量的书,大量的去读书。只有增加自己的阅读面,广闻博识,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如探囊取物,顺手拈来,文章自然也会变得妙手天成。我曾对学生说,读了一本书,哪怕只记住了仅仅一句话,那么,只要我们读的书足够多,到最后,这每一句话都会成为我们学着说话、学着写作的样本和标杆。而如果不读书,不能多读书,孤陋寡闻无积累,到写作的时候,除了胡诌八道、满纸谬误,就只能是无话可说,文章干瘦、面目可憎了。 

  关于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与积累,引导学生做一些分门别类的摘记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将摘记分成“好词好句篇”“名人名言篇”“美文与诗句篇”等,就非常好。这里只以三年级语文课本的课内阅读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例如,《槐乡的孩子》一课中,关于槐花花苞、炎热天气和小女孩的描写;《我不能失信》一课中,关于鸽子的描写;《秋天的雨》一课中,关于雨的描写等,都是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非常好的关于描写的句子,如果学生们能够记熟活用,在自己写作文时运用进去,肯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指导学生对音像资料中的小故事进行文字整理与再现 

  据相关统计,部分小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电视节目和一些网络游戏或者网络视频。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大量的毫无意义与节制的娱乐生活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学生的这些与影像资料或者网络生活有关的娱乐活动,如果引导得当,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的来源。正所谓,这个世界根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里有一个前提,也是关键,就是激活学生那双聪慧的眼睛与那颗敏感的心灵,使得他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之美,产生一种将所见到的影像记录下来的欲望。哪怕仅仅是一种纯粹而感性的镜像描述,并无多少认识上的分析,也是好的,至少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做作文练习的时候,把这种文字记录拿过来,或者进行加工,或者变换人称、身份等进行表述,就会是一篇很不错的小作文。 

  例如,我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自制动画《凸弟弟和凹哥哥的故事》。故事很简单,画面很形象。凸弟弟就是“凸”字下面画上一个小的人身体,凹哥哥就是“凹”字下面画上一个稍大些的人身体。凸弟弟去找凹哥哥,找了好多次也没找对,还把自己和别人的脑袋都碰起了大包,直到最后,“凸”(弟弟)和“凹”(哥哥)正好吻合对上。这样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令学生们在观看之余,大笑不止。在观看第二遍时,我提出了要求,仔细观察凸弟弟和凹哥哥的人物形象,并注意记录凸弟弟在找寻凹哥哥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最后,我要求学生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写篇小作文,或者是第三人称的故事复述,或者是第一人称的故事自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使单纯的低价值的娱乐活动进化为高附加值的娱乐与学习相融合的复合型活动。 

  总之,写作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进一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