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涛:打破主流经济学,开启信息经济的新范式!

 政博 2019-12-13

写在前面

谷歌、Facebook等一大批生产“信息”的企业成为世界巨头;同为零售业巨头,刚刚实现盈利的亚马逊市值也远超沃尔玛。对于这些正在发生的变革,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无法作出解释,新兴的信息经济学呼之欲出,它试图以“信息”为中心,构建一套新的范式来解释当下我们正在面对的变革。

《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这本书由信息经济领军人张翼成和他的两位高徒吕琳媛、周涛合力打造。本文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为这本书所作序言。全文是他对这个新范式的诞生及影响的深度解读。在信息经济时代,掌握这个全新方式,将会重塑新经济体系的发展态势,重塑前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塑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一个新范式的诞生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象征物已经从“林立的烟囱”转向了“信息”。很难想象在实体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变革的今天,经济学说居然没有经历相应的脱胎换骨。一直以来,在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时候,主流经济学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但是随着理论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理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也越来越乏力,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的诞生。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加入批判的行列,而是颠覆性地提出一种取而代之的新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中,信息将扮演着核心角色

1776年,瓦特发明的实用性蒸汽机的点火,照亮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新时代。20世纪中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先行者凭借着对信息的深刻洞察迅速跃居为财富塔尖人士。今天的中国,类似马云这样的“草根”人士缔造着一个又一个创富神话。当东西方世界四处洋溢着对这些信息英雄创富神话的溢美之词的同时,现代经济学却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一边是正在发生的信息化浪潮,正快速重构着整个现实世界;另一边则是传统的经济学对现实世界无言而对。

主流经济学中缺位的“信息”

信息在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在供需法则中,关键参数是产品价格和销量,并且假设人们都清楚地知道这些产品的质量。然而,这一假设与真实世界相差甚远。在现实世界中,一个消费者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对他来说,知道每个产品的质量,并判断哪个产品最适合自己难似大海捞针。金融市场信息不足的现象更加严峻。例如,一只股票的价值不能完全由其价格、利润率和一些其他参数所表征,因为还有数不清的针对这只股票所独有的细节特征,而这些正是精明的投资者必须研究和了解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决胜之处。

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是如何分配稀缺资源,也就是说如何在固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优化。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在他的网红博客中对主流经济学给出了通俗形象的描述:“这有一堆公司,选了这些变量,这是他们所处的市场约束条件,这是他们需要优化的目标,自然会得出一个平衡态。”事实上,如果给定变量和约束条件,那么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最大化了,于是复杂的经济问题就简化成一道道数学题,正如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或文献中经常看到的那样。

虽然罗德里克给出的描述看似是合理的,但真实世界并不满足他的前提。首先,事件不能简单地由一些数学变量表征,因为它们是很难量化的。其次,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人尽皆知,而且每个知情者的认知和理解都会存在偏差与不足。因此,要达到某个既定目标(例如,最大化)就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过程本身会使约束条件发生改变。以上因素将导致主流经济学的前提失效。既然不可能通过优化达到平衡态,本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动态变化情况的新的方法论,于是一个新的经济理论应运而生。我们并不关注最终的状态,而是关注无穷无尽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不断研究可能采取的行动和相应的后果。

丹尼·罗德里克

我们的理论是基于一个新的范式,即将资源的分配和创造合为一体。信息经济中充满了分配和创造行为,竞争者(分配资源)和创新者(创造资源)的角色经常搅在一起无法分割。传统的分配范式,关注的是在固定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优化的问题,而我们提出的分配与创造范式,研究的是约束为什么改变和如何改变。在现实世界中,在向着某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都会受制于一些约束,随着过程的进展,那些约束条件也会发生变化。

打破传统经济学的束缚

资源创造并不是来自一个魔术黑箱。当著名金融大鳄与哲学家乔治·索罗斯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的导师莱昂内尔·罗宾斯告诉他,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供需关系,经济学家不应该追究更深层的细节。这就好似一座冰山,供需关系是显现在水面上的部分,而水下的情况是没有必要知道的。与此不同的是,我们提出的新范式会关注水下隐匿的部分,因为可见的显性部分(水上)和隐性部分(水下)是紧密相连的

一般说来,物质资源越用越少,而在21世纪,经济资源则可能是越用越多:挖掘利用一个资源会引发新资源的出现。新的范式避免了报酬递减的穷途末路,而是考虑一个开放演化过程。每当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更加复杂的问题会接踵而来。经济增长并不是一次次优化的结果,财富也不会魔法般地冒出来。如何认知与分配现有的资源将会影响未来资源的产生。

主流经济学也考虑变化,但是那些变化好像是上帝注入的外部因素。当外部因素注入时,经济系统会重置,然后就会从一个均衡跳跃到另一个均衡。然而,主流经济学并不理睬是如何从一个均衡跳跃到另一个均衡的。在我们提出的新范式下,分配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约束条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新的东西,因此分配和创造必须同时考虑。这两种力量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共同驱动经济永无休止的演化。

一个新理论的诞生

经济中充满着稳定和不稳定的力量:有限资源的分配属于前者,而创造属于后者。因此,经济系统很少能保持在某一个均衡状态。主流经济学只关注分配问题,而忽视了创造这一重要驱动力,这也许就是造成很多主流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经济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在本书中,我们指出当资源的分配和创造同时考虑的时候,一个新的理论诞生了。

这本书主要介绍三类市场,即消费市场、金融市场和信息市场。每个市场围绕着同样的主题展开,即改善资源分配、约束转移以及新资源的创造。前三章对消费市场大书特书,使读者对新的市场理论有个较完整的了解,我们探讨的议题往往都是当下市场运作的热题,而这些恰恰被主流理论所忽视。后两章我们分别介绍金融市场与信息市场,读者会看到这些市场与消费市场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性,但都可被同一基础理论解释。

本书源出于作者张翼成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也包括两位合作者,20多年来在经济学方面持续深度的研究。事实上,张翼成曾整理过一本简要紧凑的英文小册子,系统性地阐述了他的理论和见解。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加入了国内读者熟知的例子,并对理论进行了更充分的叙述。读者可以举一反三列举更丰富的例子,甚至反例,而且不一定非要接受本书的每一个结论,我们欢迎读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分析评判。

信息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赶超欧美的步伐令世人瞩目。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阶段,我们谨以本书献给在信息经济各条战线奋斗的精英与草根,尤其是与互联网同龄的一代。我们期待本书问世后,一线的读者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反馈意见,让大家一起来丰富完善市场与经济理论。就像国内的信息经济先行者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世界一样,希望有一天,中国人在经济理论领域也能够领先于世界,而不是盲目跟随洋人过时的说教。

《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系统分析了传统经济学的缺陷,首次将“信息”这一重要的无形产品真正纳入经济解释的分析框架,引入了分配、创造的新范式,为新经济提供了与之配套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政策,值得你我了解和学习!

营销编辑 | 贾志甜

新媒体编辑 | Li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