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飞虎catzbc 2019-12-13

2019/12/1021:16

曹操能够在东汉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基业,离不开文武两个集团,也就是汝颍谋士集团和谯沛武将集团,保证了曹操在乱局中可以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保证大仗能够打赢,而在曹操手下的谋士中,总有一些特例,比如大家熟知的毒士贾诩,别的不说,出谋让李傕郭汜带兵攻打长安这一招真的是太毒了,所以贾诩在归于曹操阵营后,其实一直很安分的,有一位谋士,因为其出身有些敏感,加上不是汝颍集团的人,所以他被曹氏三代人用着且防着,而且防范的成分要更多一些,这个人就是刘晔。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三国志.刘晔传》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惪音德。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

刘晔扬州人,又是汉室后裔,其出身让他一生的生涯略带悲情,在东汉乱世中,他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默默无闻,避世而居,第二个是匡扶汉室,走刘备的路线,第三个则是辅佐明主,平定这里乱世,显然他选择了后者,但问题是,曹操借汉室名义征讨诸侯,就算曹操自己不想篡汉,但是其后代,曹操集团的大部分都是有篡汉意图的,那么刘晔这个汉室宗亲的人物,在曹魏集团只能被视为“异类”,处处被排挤,所以说刘晔也成为了最奇葩的一位谋士,曹操一方大多数谋士的传记里面都是记载了,自己的谋划被采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刘晔就厉害了,他的传记中,大多是记载的都是,他的建议被否定,曹操曹丕一个脾性,面对刘晔就是“我不听,我不听”。

在东汉乱局之初,刘晔是被当地的郑宝所要挟,希望刘晔辅佐自己的,刘晔自然是不愿跟着这个无名之辈混,但是无奈人家有兵,最终他是用计谋斩杀了郑宝,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收服了,郑宝的部曲,刘晔在他的人生中短暂掌握过一支名义上属于自己的部队。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三国志.刘晔传》晔抚慰安怀,咸悉悦服,推晔为主。晔睹汉室渐微,己为支属,不欲拥兵,遂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当时刘晔并未自己统领这支军队,称汉室国祚将近,这是天命,带着这些人投奔了刘勋,乍一看刘晔真实“人畜无害”,妥妥的没有野心啊,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这些人是郑宝旧部看,只是暂时迫于局势听从于刘晔,刘晔家世资产也不雄厚,根本养不起这支军队,所以必然会发生兵变,刘晔若接管这支军队才是大傻子,但是带着人投奔刘勋则不同,刘晔有了投奔刘勋的资本,并且刘勋也是当时刘晔最适合投奔的人,郑宝旧部则成为了刘晔进入刘勋集团的入场券。

只是刘勋并非雄主,还是个贪图小利,没有眼光的人。

《三国志.刘晔传》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於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於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

《江表传》建安三年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简单来说,就是孙策耍了心机,花钱让刘勋去打上缭,之后趁机奇袭刘勋的大后方,当时刘晔是苦劝刘勋,结果刘勋这个财迷听不进去,被孙策夺了庐江,随后刘勋只能投靠曹操,当时是建安三年,也就是曹操灭吕布,逐渐平定徐州的那一年,此后曹操的重心就是和北方的袁氏集团死磕了,但是刘晔却没有参与到曹氏集团崛起最为关键的7年平定袁氏集团的阶段,曹操将其冷落在一旁,可能持续是十多年的时间。

《三国志.刘晔传》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太祖还,辟晔为司空仓曹掾。

这是《三国志.刘晔传》中在刘晔投奔曹操后“隐身”多年再次出现的历史记载,显然这是曹操彻底平定袁氏集团后才南下的,也就说至少在建安十二年之后,在这个时候,曹操率军南下,在对付陈策的时候,询问过刘晔,平定陈策后,刘晔才被曹操征用,对于想要有所作为的刘晔来说,不可能是自己退隐,不想被曹操征辟,只能说是曹操故意不重用他,可是在曹操后期,原有的谋士班底几近凋零,所以刘晔才逐渐接近曹操的谋士阶层。

《三国志.荀彧传》十七年......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

《三国志.程昱传》是后中夏渐平,太祖拊昱背曰:「兗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宗人奉牛酒大会,昱曰:「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乃自表归兵,阖门不出。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郭嘉早逝,荀彧因为不赞成曹操称王“意外”病逝,程昱在赤壁之战前被曹操打压,排挤出谋士团,刘晔正是在这个情况下,被曹操启用,进入到曹氏集团的谋士集团。而刘晔参与度极高的争夺汉中的战争中,刘晔的表现也就注定了他并不会被曹氏集团所真心重用。

《三国志.刘晔传》「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

当时曹操征讨张鲁,被其第张卫所阻,加上汉中之地地势险峻,曹魏优势骑兵难以发挥威力,后勤补给也出现问题,所以曹操想退军,而刘晔只是建言了短短四个字,曹操就答应了,三国志的记载可能有些太简略 ,如果这样曹操就不会退军了,个人更认可另一种说法,就是曹军撤退过程中,因为有曹军将士在黑夜误入了张卫军的营寨,引发了张卫所部大乱,曹军趁机出击,才拿下了汉中,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拿下汉中后,曹操对刘备的态度。

刘备拿下益州后,曹操果断拿下汉中,犹如一把利剑悬在了刘备头上,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而当时曹操身边的两位主簿,也就是司马懿和刘晔都劝谏曹操趁势攻入益州,灭了刘备,而且是司马懿先谏言的。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晋书.宣帝纪》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司马懿的话,曹操不听,还表达了人要知足的意思,司马懿应该是知道曹操背后的意思了,所以没有再劝谏,但是刘晔忍不住了,他也劝谏曹操要趁机灭了刘备,免除后患,他或许没有考虑到曹操为何没有听取司马懿的建议,刘晔就算劝谏,就算说出花来,其核心仍然离不开刘备入主益州,人心不稳这一点,曹操能不知道吗?

《三国志.刘晔传》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太祖不从。

曹操为何不远去打刘备呢?他不懂养虎为患吗?他缺乏了当初的果断了吗?要知道夺取汉中打刘备,虽说也有危险,但是其危机程度远远比不上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的危机程度。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三国志.武帝纪》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

《曹瞒传》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当时曹操是为了彻底消灭袁氏集团,在手下大多数人都不支持那次军事行动的前提下,只有郭嘉支持,曹操就敢北征了,那么到了夺取汉中后对待刘备的问题上,曹操是老了吗?显然没有了曾经北征乌桓的那个劲,刘晔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们把时间放在曹操征讨张鲁前后就会发现曹操为何不想打刘备了,曹操征讨张鲁是建安二十二年,时间向前推,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册封为魏公,建立魏国,时间向后推,建安二十一年,也就是拿下汉中后,曹操被封为魏王,篡汉只差一步。所以说,曹操把打刘备不是年老了,也不是不果断了,而是他的重心在“后”而不在“前”,和刘备争夺益州,的确有客观的概率击败刘备,但是如果战事持久怎么办,主力深陷益州汉中一线,后方生乱怎么办,当初曹操打马超的时候,河间田银、苏伯反叛,致使“幽、冀扇动”,曹操差点没直接率军回去平叛,连在南方的曹仁都被征调去北方平叛了,如果和刘备在益州死磕,后方再发生类似的动乱怎么办?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所以在那段时间,曹操最要做的事情不是扩张地盘,曹氏集团的势力已经足够大,只要蓄积实力,统一天下之时时间问题,而人心才是曹操最难收复的,那么经营魏国,减弱汉室的影响力才是曹操末期最需要做的事情,既然已经拿下汉中了,占据了可以威胁刘备的地利,就可以了,曹操自然是不想和刘备再打一仗的,后来的汉中之战也是刘备主动发起了,曹操属于被动应战。

在这个前提下,刘晔的建议自然更令曹操起疑,毕竟刘晔始终摆脱不了汉室后裔的身份,哪怕刘晔真是赤胆忠心,为国家提出正确建议,但问题是,值得刘晔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国家,是汉室还是魏国?刘晔没有给曹操答案。

《傅子》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大军遂还。

当有逃过来的蜀人说,刘备斩杀了惊乱的一些人,这个时候曹操就问刘晔,还能打刘备吗?刘晔说不能打了,这个答案就有些模糊,让曹操不明白刘晔的意思,可能曹操是想刘晔说出稳定后方的意思,只是刘晔仍然只说前线的时,对于曹操来说,汉中前线的事情都是小事,后方的时才是大事。

刘晔或被曹操冷落了十多年,建言灭刘备,他或没懂曹操的心思

再说了,只过了7日,刘备就算真的用杀伐暂时平定了益州的动乱,但是这算是“小定”吗?但凡曹军杀入益州,那些不服刘备的人会立刻帮助曹操对付刘备的,刘晔用这个借口说不能征讨,可能他到这个时候也察觉了曹操的意思,但是不太支持曹操称王,所以选择一个借口,退军了。

这也是我个人的观点,曹操一直很忌惮刘晔汉室后裔的身份,刘晔越有才,曹操才会越有防范之心,同时刘晔人际圈也不好,《三国志.刘晔传》晔在朝,略不交接时人。显然和曹氏的汝颍集团难以融入,曹丕曹叡对刘晔也是有防范心理的,刘晔也是经常反驳曹丕的策略,个人觉得,刘晔因为出身,被曹操和汝颍集团所隔离,所以他即便是曹魏三朝元老,虽然屡屡提出正确的建议,但是大多不被采纳,而且他为进入三公九卿之列,用“异类”来形容他在曹氏集团中的地位在合适不过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刘晔传》《三国志.荀彧传》《三国志.程昱传》《江表传》《曹瞒传》《傅子》《晋书.宣帝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