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其中有三位是苏姓的,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人中名气最高的,当属苏轼无疑。作为一个全能才子,他擅丹青,工书法,精诗文,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留下无数诗作,赢得后人无尽喜爱。 苏轼兄弟二人的成功,离不开他格局远大的父亲,更离不开秉性坚毅的母亲。 1、 当年苏轼出生以后,苏洵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发奋读书、参加科举。他游历四方,结交各路文人异士,学有所成以后,便一门心思教导苏轼读书。 经过儒家、道家思想的熏陶,才有了后来洒脱、豁达的苏轼。 即使后来苏轼屡遭贬责,他依旧不忘父亲当年教导,到一方便为一方百姓谋福利。 其实,正是苏洵的这种大格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苏轼苏辙。使得苏轼虽屡遭贬责,却洒脱豁达;苏辙遇坎坷时,却处变不惊。 2、 在苏轼小时候,他母亲教他读《后汉书》。当读到《范滂传》时,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强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不禁放下书来感慨。 年幼的苏轼也被感动了,于是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 母亲说:“如果你能像范滂一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后来苏轼考中进士,做过多年的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学士。面对当时污浊的官场,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最后他的弟弟苏澈在为他写墓志铭时,才知道苏轼真正的使命感来自苏母,在她的教导下有了积极入世的态度与追求。 面对被贬,他依然能保持乐观豁达、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态度。 《触龙说赵太后》里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个拥有大格局的父母,必然是高瞻远瞩、看得长远,而这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3、 《礼记》中也曾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一个好的家庭,从来就不会屡生隔阂;一个好的家庭,会一群人向着一个方向。 所以当我们把爱倾注在家庭时,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财富,愿大家都能为自己的家庭带来最好的财富! 但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父母的影响也有好坏之分。 有的影响,可以助力我们前行;有的影响,会让我们难以释怀。 可父母也不是生来就是父母,他们也并非事事都经历过,有些事情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必去埋怨、嫌弃他们。 面对好的影响,要择善从之;面对坏的影响,要自我完善。 你的人生还是由自己决定的,走怎样的路还是由自己选择。 |
|
来自: 冬不拉拉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