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酿酒的实验者,工程师,诗人…

 健康慢走 2018-11-30

《苏东坡传》第1期 来自冰读 15:52

▲ 点击上方音频开始听读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才怪杰。他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语言文字学、书法、绘画、品石、饮食等众多领域都堪称宗师巨子。


他质性自然,豪爽风趣,尽管一生漂泊,仕途坎坷,但始终能做到“进亦乐、退亦乐”。


这种人格魅力不知倾倒了历代多少文人骚客。可以说,苏轼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主播:渠昊


新闻主播

让我陪伴你,以声音的方式。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的序言里毫不掩饰对苏东坡的喜爱,读过这本书的人也许还会发现,他同时对苏东坡的政敌王安石有着毫不掩饰的厌恶,所以我们不妨将此书理解为“林语堂眼中的苏东坡传”,但这不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去亲近这位才气纵横、放旷高逸的诗人。


再现实一点来说,你甚至可以参考他的人生态度,重新理解现代职场的际遇,寻找跨越时空的共鸣。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才怪杰。他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语言文字学、书法、绘画、品石、饮食等众多领域都堪称宗师巨子。他质性自然,豪爽风趣,尽管一生漂泊,仕途坎坷,但始终能做到“进亦乐、退亦乐”。这种人格魅力不知倾倒了历代多少文人骚客。可以说,苏轼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林语堂对他的归纳是:“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轼(图:清代叶衍兰 绘/网络)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接下来,我将分四期与你共读这本书,今天是第一期,讲述苏东坡童年和青年的故事。

 

天真孩童,稚趣聪颖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即公元1036年),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逝世,那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


研究苏东坡传记,同时也就是研究宋朝因朋党之争而衰微,终于导致国力耗竭、小人当政的历史。

 

在苏东坡八岁到十岁之间,他父亲进京赶考,落第之后,到江淮一带游历,而母亲则在家管教孩子。苏母那时正教孩子读《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结果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在这群正人学者之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而苏询的妻子教儿子读的就是《范滂传》。


小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人,您愿不愿意?”


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东坡六岁入学,那副聪明绝顶的小脑瓜很快就显露了出来,在众多学童之中,他是最受老师夸奖的。据有些文字记载,苏东坡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妙趣横生的诗句。他有一篇《黠鼠赋》,描写一只狡猾的小老鼠,它掉进一个瓦瓮里,然后就装死,等人把瓮倒在地上,便立即逃之夭夭。

 

在读书之外,他兴趣多多,精力旺盛。下学之后,他就回家往鸟巢里窥探。他母亲已经严格告诫东坡与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数年之后,鸟雀们知道在这个庭园里不会受害,有的就在庭园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他家的庭园去,苏东坡对这只小鸟记得特别清楚。

 

在苏家,和东坡一齐长大一齐读书而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苏辙,字子由。兄弟二人在家读书时,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毕生歌咏的题材。


▲苏辙(图:收于清代南薰殿旧藏本/网络)


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苏子由生来的气质是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在官场上一直比兄长得意,官位更高。虽然二人有关政治的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但子由冷静而机敏,经常向兄长忠言规劝,当哥哥的也颇为受益。


也许他不像兄长那么倔强任性,不像兄长那么才气焕发,不那么名气非凡,因而在政敌眼里也不那么危险可怕。

 

青年才子,名动天下



在苏东坡兄弟年近二十,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婚姻问题也摆上日程。苏东坡十八岁时,娶了王弗小姐。王小姐当时十六岁,知书达理,此后与苏东坡一直感情深厚,只可惜陪伴他的时间只有11年,使苏东坡写下了凄怆动人的千古绝唱《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东坡成婚的第二年,弟弟子由成家。子由成婚之后,父子三人启程赶考,到了汴梁城。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图:清代冯会 作/网络)


在仁宗嘉佑元年(1056)五月,殿试的日子到了,主试官是欧阳修。在读书人一生的这个紧要关头,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可喜的是苏氏兄弟双双高中。


那时候苏东坡才二十岁,成为了进士,几乎名列榜首,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欧阳修还把苏东坡当时应试的文章交给同辈传阅,激赏数日,只可惜却发生了一个不幸的误会:他误以为此文肯定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使苏东坡那次考试名列第二。

 

判官梅圣俞阅苏东坡的卷时,看到他引用的几句圣人之言,既觉得陌生,又不好意思去查,怕露怯呀。考试过去之后,有一天,梅圣俞终于忍不住问苏东坡:


“可是,这段话是哪本书里的?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


青年才子苏东坡坦然说:“是我杜撰的。”


前辈宿儒梅圣俞大吃一惊。

 

主考官录取一个学生,这二人之间就形成了“老师”与“门生”这种终身不渝的关系。欧阳修是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


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只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


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立即传遍京都。据说欧阳修有一天还对儿子说过:“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被朝廷禁阅的时候,有人还暗中偷读呢。


就在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根据儒家礼仪,他必须等守丧期满后才能返回复职。


这一年又三个月的守丧蛰居生活,是苏东坡青年时期最快乐的日子。


兄弟二人和年轻的妻子住在一起。东坡常到青神的岳父家去走动。青神位于美丽的山区,有清溪深池,山巅有佛寺,涉足其间,令人有超然出尘之感。东坡常与岳家的叔伯表兄弟等前往庙中游历,坐在瑞藻桥附近的堤防上野餐。在夏季的夜晚,他坐在茅屋之外,吃瓜子和炒蚕豆。

 

这时,老苏正在等待京中的任命消息,直到第二次接到朝廷任命,父子三人和两个儿媳妇,已经准备妥当,即将晋京。


这次和前一次自然不同,三人已是文名大著,宦途成功几乎是必然的。


这次举家东迁,行程全长一千一百余里,大概是七百里水路,四百里旱路,要从十月启程,次年二月到达。用不着太急,因为有女人同行,他们尽可从容自在,在船上饮酒玩牌,玩赏沿途美景。


苏家是在以大石佛出名的嘉州上船,对两对小夫妇而言,这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水路旅行,有兴致、有热情、有前途、有信心。真是“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苏家在二月安抵京城。他们买了一栋房子,附有花园,约有半亩大,靠近仪秋门,远离繁乱的街道,颇适于诗人雅士居住。


一切安顿之后,父子三人便恭候朝廷任命了,苏氏兄弟经大臣欧阳修的推荐,通过了两次考试。其父则免试被任命为本朝皇帝写传记。


苏氏父子的文名日盛。他们与当代名家相交往,诗文为世人所爱慕,一家皆以文坛奇才而知名于时。


后来,皇后对人说,仁宗曾经说:“今天我已经给我的后代选了两个宰相。”


结语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懂得在写作文的时候杜撰一些名人名言,恶搞的还号称作者是“沃茨基硕德(我自己说的)”,其实早在一千年以前,苏东坡就玩过这招了,可见有趣的灵魂从年轻时就开始有趣了。


青年时期的苏东坡轻松愉快,壮志凌云,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有随风飞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明天我将和你继续共读《苏东坡传》的第二期,看他如何一脚踏进人生的曲折跌宕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