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微雜誌 最近的新闻让人觉得这个冬天分外难熬,当视野里充满了冷漠、焦虑、死亡,生活柔软的一面就只能变成稀缺品但是,生活有千百种姿态,快节奏和成功只是其中一种。 有个90后姑娘的生活,是慢了一百倍的日本电影《小森林》。 01 在张牙舞爪的水泥城市,你也许会被一些不经意的温柔打动。在杭州的龙坞白桦崊手作园,有一处小小的世外桃源。 它的前身是一辆废弃的大巴车。现在被心灵手巧的姑娘改成了手作工作室,工作室的名字叫——人间草木。 人间草木工作室 姑娘叫绿结,是一名植物手作人,工作室的名字取自于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 汪曾祺说:“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 绿结是真正领悟这句话精髓的人。 有人入世,和俗打交道,就有人喜欢躲在丛林里,修身修心。绿结是一个纯粹和美做朋友的手艺人。 在绿结这个年龄,别的姑娘喜欢的可能会是口红、时髦的衣服,物质带来的满足。 但绿结却是个带着泥土味的姑娘,她喜欢上山去寻找花花草草,去观察种子如何传播,老树上怎样结满形状各异的蘑菇,花朵怎样安置才能不辜负它的美。 走在森林里,才能真实的感受到生命流淌带来的喜悦和寂静。 我们上班的路,只有呼啸而过的风,还有随着驰骋而去的地铁,快速变幻的高楼大厦,而她走的路,每一步都踩着自己的节奏,充满治愈。 绿结走的路,注定是少数人在走的路。有人问绿结,会不会担心养活不了自己。 绿结说:“我不知道你说的养活是到什么程度?食物和水,我还是买得起哦。” 绿结 她喜欢旧的事物,风干的花朵,丢弃的木板,枯枝,树叶,不知名的花朵,甚至是其貌不扬的石头,被别人丢弃的竹篮,都能成为绿结眼中的“宝贝”。 旧的事物里有时光的印记,等待着人窥见它们的静默和神秘,然后赋予旧物们新的生命。 甚至在超市里购物,她会盯着玉米壳入迷,想着它们能够在自己手中被变成什么样。 她觉得,植物是在提醒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让人了解自己和世界的联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尽管植物位于食物链的底端,它们精巧的结构和生命机制也没有丝毫马虎,它们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把它们带回家,细心处理,放在适当的情景里,就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作品。 吊坠是绿结根据真实的榛子做模型,然后粘上真正的榛果帽子。 每个吊坠的形状都不相同,算是独一无二。 想要把四季封存起来, 所以就做了二十四节气标本。 用花瓣 、草木做的花草冰,就变成了会发光的植物宝石。 去丛林找到好看的植物孢衣,就像发现了迷你版的手中森林,她也舍不得多拿,最后只挖了两块带回家。 02 有些人的坚持看似简单,其实却有着很高的门槛。 绿结能坚持做自己的事情,还不怎么赚钱,不是因为她家底富足。 她的家境很普通。绿结的妈妈是工人,父亲因为意外过世,家里的哥哥已经成家。 其实家里人一直很希望她能按部就班的工作,而不是去做这样「阳春白雪」的事情。 但绿结坚持自己的想法,人生短暂无常,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有何不可呢。 “我是河南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或金灿灿的麦田,田野路边长满了杂草和野花,我们会捉蟋蟀和蚂蚱,用狗尾巴草编兔子,用大豆的叶柄编蜈蚣,爬树捉知了和天牛,坐在树上吹夏天的风。我偏爱野生的,我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人。” 中学时她会把花朵压在书本里,制成书签。她的喜好到了大学才开始放飞,一个中文系的姑娘,没有学习过专门的植物课程,做这件事,纯粹是因为热爱。 大学毕业后,绿结也经历过纠结和焦虑,最后她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开了自己的手作淘宝店。 一开始她只做吊坠,但是吊坠对植物的种类、大小等都有限制,后来她开始尝试更多的表达形式。 她手中的植物, 总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植物的选择也不是只看意义和代表性,而是单纯看它们的美感和兴趣。 没有扎实系统的学习过植物,也无法像专业的植物学者遍寻山川自然,她能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天地里,靠自己的灵性和勤奋,捕捉山林里的各种美好。 有一次,她设计“谷雨”标本时,灵感迟迟不来,心烦意乱的她提着木篮和镰刀上山,准备寻找灵感。 走在林间,树叶随风飘动,温柔的光线营造出静谧的天地,这个时候,有沙沙的声音响起。 原来是木荷的种子被风吹落,就像是下起了“木荷 ”雨。木荷飞在她的头发和肩膀,她心念一动,二十四节气的谷雨标本就变成了木荷雨。 《谷雨》标本 “你这么爱植物,到底爱它的什么?植物又不会说话” 绿结兴致盎然:“我最先喜欢枯萎的被虫吃过的叶子,它们弯曲的弧度,被自然腐蚀的样子,甚至虫咬的眼,都好看。” 采访她的记者无法想象到被虫蛀的叶子,到底有什么美感。 直到,绿结把它拿出来,他豁然开朗。 这些叶子,被虫蛀过后,留下淡淡的脉络,那种枯败残缺的美,它身上有时间留下的印记。 爱一件事,就忠于一件事,在绿结眼中,万物都有不同的风韵和美感。 03 因为太珍惜自己的作品,她没法将事业做的太商业化。 有一次,一位男子想进来给自己妻子挑礼物,但每次看重的作品,都因为绿结舍不得,导致她不想卖,男人最后只好挑了一个吊坠。 “我挺烦有些客户来问,为什么你的作品原料都是不花钱的,东西还卖上百元这么贵。” 绿结有些气恼,“我每次去找这些好看的植物标本,处理植株上的灰尘,做防腐,为它们找漂亮的瓶子,组合处理这些植物,难道时间不都是成本吗,还有我的审美眼光不值钱吗?” 植物手作市场终归是小众的,它的市场还需要时间成熟。因为收入不多,加上有时候没有灵感,自由职业者惯常的焦虑让她担心,手作到底有没有前途。 去年年底,绿结曾经找到一份在园艺设计公司当总助的工作,戏剧性的是,当老板瞅了一眼她的作品后,开始劝她坚持自己的爱好。 在老板的鼓励下,才上了两天班的她打道回府,这一次的意外,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路是可以走下去的。 不久之后,绿结就碰到了那辆被遗弃在园内的大巴车。那是一辆所有人路过,都不会对它感兴趣的大巴车。它外表破破烂烂,四处豁风。 绿结在自己的公号上写道:“初见它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前一天下了雪,当天飘着小雨,大巴车横卧在园区一侧的中央,边上是一块菜园。在那个阴霾寒冷的冬天,凄凄惨惨的我遇到了它。” 在大巴车周围,有龙尾巴山塘水库,山林,亭子,当把所有的元素放在一起,一处可以依附的平静小世界就这样诞生了。 租下大巴车的租金是一年三万,装修花了1.2万,用尽了她的积蓄。被改造过的大巴车,就像施了魔法,成了别有洞天的森林小屋。 车身被刷上了墨绿色的漆,周围种上了淡雅的绣球花、爬山虎,园子外面还有一片菜园。 园长也是手艺人,十分欣赏绿结对艺术的追求,他还自费帮绿结做了水槽,在装修上也出了不少力。 大巴车内的空间分成了三块,一块是休息室,一块是工作区,还有一块被隔出来当露台,可以种一些绿植。 大巴车里的装饰和家居,大部分都是绿结自己手作。工作台是厚重的榆木,是绿结自己捡来的。 绿色清新的窗帘, 也是绿结手工制作。 沙发是自然的原木色,长长的傲娇的像猫尾的植物,是白色荻花。 在窗边挂满风干的植物,就像无声的留白,让人能一眼想到四季,山林,雨雾。 经过三个月的装修,这里也就真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草木。 手作,看似浪漫文艺,其实落实到行动中,充满艰辛不易。在物质不丰裕的时候,依然坚持投入,需要的是耐心和勇气。 “从大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类只要好好繁衍后代就行了。而理想是不利于繁衍的,自然便要予以阻碍。 如果人类都去追求理想了,传宗接代的大任必然受到影响。可是,人类不愿意承认自己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要不然就显不出高级了。 人之为人,就是要为了理想而苦恼。”关于生存和理想之间的联系,绿结想得明白。 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拘什么形式,就像植物一样简单生长,只需要阳光和雨水,泥土和微风,不知不觉,爱好和人生已经奇妙融合。 这个世界的美好,终究会以另一种形式和人相遇。只要你足够虔诚,就能制造一场场浪漫的相遇。 而这个90后姑娘,已经在这条充满治愈的路上越走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