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心灵语言,在纸上自然流露

 老沈阅览 2019-12-13
      
   最近,书法、篆刻家陆康正在沪上举办个人作品展。他的笔下既有隽永的古文,也有时下接地气的流行语。

提倡“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陆康是如何看待书法、篆刻在当下的“活法”的?

■解放日报记者 陈俊珺

“大字文化”与“书斋文化”

解放周末:近年来喜爱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您怎么看待书法在当今社会的“活法”?

陆康:书法源于生活。过去,写毛笔字就如同用筷子吃饭一样自然,人们的日常通信往来,甚至写一份菜单,都是用毛笔。社会发展到今天,书法早就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逐渐演化成两种形态:一是成为一种悬挂于展厅,供人们观赏的“大字文化”;二是供个人收藏,于家中赏玩的“书斋文化”。我认为在当下,书法依然有存在的价值,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文化符号。

对于书法家而言,最好能同时拥有写这两类字的本事,但研习的路径却完全不同。写“大字”书法,需要胸怀、气度,给人冲击力。心胸不大的人,即使字写得再大,境界也是不高的。而“书斋”书法,重在与内心的交流,写字是“心画”。心静,字才静。一颗躁动、庸俗的心,是写不好字的。

解放周末:与书法相比,篆刻似乎更为小众。

陆康:是的,书法与篆刻是姐妹艺术,笔墨与金石是可以互补的,而它们与绘画是统一的。

篆刻的局限性在于它难以在展厅内举办大型的展览。一方印章放得太大,线条肯定是失真的。而篆刻的实用功能又很弱,所以它就像翡翠、珍珠一样,是书斋内的一种雅玩品或者收藏品。

回到生活才能“玩”下去

解放周末:看了您的作品展,发现您所写所刻的内容大都很接地气,有些句子还很时髦。为什么会写这样的句子?

陆康:我写字、刻章都比较注重文字的内容,注重文字与心灵的沟通。对于古人的诗句,我会选择那些易与现代人产生共鸣的句子。我还喜欢写一些能反映我的人生态度的文字,供大家赏味。比如:“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壶酒来。”“时间都到哪儿去了”“佛系”“蛮拼的”等网络词语也会出现在我的作品中。书法艺术不能全是供人仰望的展厅文化,它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到生活,才能“玩”下去。

解放周末:书法本就是一门“我手写我心”的艺术。

陆康:这几年我在给研究生面试时发现,只要问他们在研究生阶段有什么打算,很多学生都会回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进入全国书法展。我还听说有人为了参展,去上书法突击班。我从小习字,从来没有过这种念头。我所受的教育告诉我,写字画画都是陶冶性情的,艺术不是体育竞赛。当然,我也能理解这些学生的现实需求。但我一直对学生说,艺品就是人品,功利心太盛,是写不好字的。我担心他们为了迎合比赛的规则,而失去了真我的性情与自由的创造。

书法、篆刻、绘画都要给人与中国文脉接轨的心灵感动,不是竞技,更不是格斗,一旦背离了陶冶心灵的本意,就不好玩了。我的老师谢之光曾经跟我说,画画千万不要把汗毛都画出来啊,把汗毛画出来,这幅画一定就不好玩了。艺术创作要的是真性情,是心灵语言在纸上的自然流露,这样才不会厌倦。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究竟该如何欣赏或判断一幅书法作品的高下?

陆康:首先当然是看它是否符合书法的基本法则,每一笔每一画是不是有功力,是否到位。其次是看字的造型是不是站得稳。再次是看字与字之间的布局组合是否得当,是否做到黑白通融。字虽小而有大气象,便是功力。篆刻也是如此。

此外,书法的线条也很重要。中国的书法、绘画与篆刻都是靠线条来拨动人的心灵的,而西方艺术更多的是靠色彩与块面与人沟通。线条里有节奏感、律动感、苍茫感,就能拨动人的心绪。当然,一幅书法作品最终还要通过文字赋予线条以感情。念文、读字、看线条,欣赏书法的要素大致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