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肝癌组织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为肝癌干细胞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慢性肝炎与肝癌干细胞产生之间的联系目前并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在大鼠DEN诱导肝癌的模型中,慢性肝脏炎症的进程与肝前体细胞的扩增具有相关性。将大鼠慢性肝炎组织中分离的肝前体细胞接种到NOD/SCID小鼠皮下可以产生肝癌,这说明肝前体细胞经过长期炎症刺激可以恶性转化成肝癌干细胞。 有趣的是,在体内拮抗肝Kupffer细胞后可一定程度地减少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的恶性转化与CK19/OV6阳性的肝癌发生。反之,肝前体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可以使其获得肝癌干细胞的特性。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巨噬细胞分泌的TNF-a通过下调UBD和CHK2导致了肝前体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同时通过TNFR-1/Src/STAT3信号通路增强肝前体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两者协同作用促进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恶性转化。 临床研究提示,CK19/OV6双阳性的肝癌患者预后更差,并且对靶向药物索拉菲尼更加敏感。 本研究不仅阐明了慢性炎症诱导肝癌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肝癌个性化治疗的分子分型。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李世超, 周腾飞,向代民 报道 原文链接:https://www.ncbi.nlm./pubmed/28714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