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体评估目标是确保:(1)安全获得足够大小的移植物;(2)没有供体传播至受体疾病的风险;(3)供者理解捐献过程并可克服可能的心理影响。(1C) 2. 一般建议受者GRBWR不低于0.8%(2C);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较低的GRBWR。(2C) 3.供体剩余肝体积应不小于原体积的30%至35%。(1C) 4. 如怀疑脂肪肝,需肝活检,大于30%的大泡性脂肪变是绝对禁忌证。(1C) 5.从供者传播给受者的任何疾病都是一个活体肝移植的禁忌。(1C) 6.需采用多学科方法,对捐献者进行心理评估。(2C) 1.知情同意书必须包括肝切除术潜在的手术、医疗、费用和心理风险(包括死亡)的全部信息。(1C) 2.IDA/IDAT团队的责任是在捐赠前后协助捐赠者。(1C) 3.必须向捐赠者告知受者的可能预后。(1C) 1.尽量减少肝实质损失(1C)和保留残余肝MHV,可改善供体安全性。(2C) 2.保留MHV可能增强肝左叶实质的再生能力。(1C) 3.重建肝右叶6、 5和8段中直径大于5mm的分支静脉,可减轻移植物充血,减少移植物功能障碍,改善受者预后。(1C) 1.腹腔镜辅助活体右肝切除术必须由富有腹腔镜技术和肝胆外科复杂手术经验的专家进行。(1C) 2.腹腔镜辅助活体右肝切除术的供体和受体预后与标准开腹手术相当。(2C) 3.腹腔镜辅助活体右肝切除术在减轻受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身体形象方面作用更为明显。(2C) 1.含MHV的右肝移植有最佳的静脉流出道,可以改善受体预后,特别是在明显门脉高压或移植物体积相对较小的受者。(2B) 2.含MHV的右肝移植似乎并不增加捐献者的风险。(2B) 3.保留4b段肝静脉可减少捐献者残余肝的淤血。(1C) 1.使用左肝进行成人活体肝移植是有效、安全的移植方法。(2C) 2.调整移植物血流可改善左肝活体肝移植患者的预后。(2B) 3.腹腔镜下左肝活体供肝获取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估。(2C) 4.通过含尾状叶的左肝获取方式增加肝体积效果尚需进一步探索。(2C) 1.肝左叶(Ⅱ、Ⅲ段)捐赠是安全、易于接受和手术容易成功的缓解儿童器官短缺的方法。(1C) 2.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是开腹手术有效的备选方式。(2C) 1.RPS移植可扩大活体肝脏供体池,且能使肝右叶移植捐赠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最小化。(2B) 2.当通向RPS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在肝外分接时,获取RPS移植物后,供体和受体并发症发生率最低。(2B) 1.所有捐献者手术后应立即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应激性消化道溃疡。(1C) 2.为了提供生活质量,所有捐献者出院后应定期临床监测,并至少随访2年。(2C) 3.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血小板计数至少1年。(2C) 4.建议所有捐献者应进行终身年度体检和健康维护。(1C) 1. 进行LDLT的医院和团队应制定专门的应急方案,以应对潜在的活体供体危机。 本文将刊载于《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年第8期 作者:周霞, 刘鸿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