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公元前3至2世纪,在遥远的地中海地区,两个霸权之间爆发了一场牵动世界命运的战争。为了求的更大的生存空间,罗马人与迦太基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罗马人取得胜利,一举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并在今后影响了世界上千年的时间。 直到今天,说起罗马帝国,人们仍然会带着憧憬与向往,除了向往罗马那仅次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辽阔疆域之外,还向往着当时繁荣的希腊——罗马文化。 罗马帝国疆域图 01
除此之外,罗马也十分乐意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凡觉得对自己有用的,都会将其吸纳过来,最终为自己所用。这种情况在罗马征服希腊地区后表现的尤其明显。罗马人在接触到先进的希腊文明后就开始将其融入自己的文明体系之中。在皇帝哈德良在位时,就经常提到一个词汇,即“希腊—罗马的大文化”。可见此时的罗马人已经将希腊文化固化为了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罗马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 在希腊文化的指引下,罗马人也效仿希腊的方法,构建了以罗马大型城市为中心的文化体系。每当有新的地区被占领时,罗马人都会在当地修建罗马化的大型城市,除了用罗马名字命名之外,还会在其中修建大量的罗马式建筑。这种明显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系,吸引着罗马统治区域内所有精英分子的目光,这种文化的输出方式为罗马的统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02在此基础上,罗马人还创建了另一种极具诱惑力制度,靠着这种制度,罗马人将自己 的文化更加深入的推行到了自己所统治的地区。这便是“公民身份”制度。 关于罗马的公民身份制度,后世的许多史家都称其为罗马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当然,公民身份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这种制度之所以广为诟病,是源于罗马人采取的公民身份的引诱行为。 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 众所周知,古罗马拥有当时欧洲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军团。其占有的土地更是广达5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与中国的汉朝并列的世界两大国家之一。“一将功成万骨枯”,伟大的成就往往是建立在人民的流血牺牲之上的。罗马军团想要征服某一地区,进而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之内,这个过程中就必然要发生流血冲突事件。 事后,为了安慰损失惨重的当地民众,罗马便会抛出“公民身份”的橄榄枝,借此来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 从某种层面上讲,罗马的公民身份可以证明此人是罗马社会中精英分子。这种身份可以享受众多底层百姓享受不到的优惠政策。一般来说,罗马公民除了享受投票权、保有财产权和签署合同的权利之外还有着免受酷刑甚至免受死刑的待遇。因此公民的身份在当时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罗马元老院 03罗马对被征服地区一般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但有一点,当地的公职人员必须是罗马公民的身份。这种制度就导致在庞大的罗马帝国内部,所有城市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人都是罗马的公民,他们为拥有这样的的身份而骄傲,并会誓死捍卫自己的这个身份。
尽管如此,但罗马的公民身份也并非只向上层社会开放。类似于中国秦代商鞅变法时期所推行的“奖励耕战”政策。罗马人也规定,在军队中服役的优秀士兵也可以获得公民身份。因为在罗马传统文化和宗教教义中都明确规定,罗马军团中的核心部分,必须由罗马公民担任。 罗马的下层民众
除此之外,在罗马辅助军团中服役满25年的士兵同样会自动获得公民的身份。若这名士兵一直在军队中待到了其服役期满的时候,他的儿子也将自动获得公民的身份。这种也是平民获得公民身份的一种方式。 有些时候,罗马人还会将某一地区的全部居民划入“罗马殖民地”之中。在这种地区的所有男性都将获得公民身份。待到卡拉卡拉皇帝在位时期,更是规定帝国内的所有男性公民都将获得公民的身份。由此罗马帝国公民的数量达到了顶峰。 凯撒征战高卢 结语纵观整个罗马帝国时的历史,公民身份在维护帝国统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这种引诱的方式可能并不太光彩,但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此一来,内外兼顾,一石二鸟,两全其美,堪称高明。 参考资料: 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