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6 日,2019 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世界大会在韩国釜山隆重举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孙子林教授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管理的江苏模式,即基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的糖尿病分级管理。 孙子林教授在IDF会议上进行分享 江苏模式 一、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基层糖尿病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根据 IDF 最新报告,2019 年全球 20-79 岁成人中,糖尿病患者约有 4.63 亿;预计到 2035 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 5.92 亿;预计到 2045 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 7 亿。调查表明,我国现已成为糖尿病负担最重的国家,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 1 亿,居全球首位。从 2010 年到 2013 年,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上升,但是仍不容乐观。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长期以来,我国患者的普遍就医模式是去大型综合医院诊治,造成大型综合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口罗雀。1954 年,原卫生部提出划区分级分工医疗服务制,这是我国医疗分级管理的起始。1989 年,我国建立了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全国医院开始实施分级管理。2015 年,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分级诊疗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效率,加强基层糖尿病管理,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并发症的管理可采用三级预防方案。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1、一级预防是指糖尿病筛查和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控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患者基因和家族史、种族等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以及血糖、血压、吸烟、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肥胖等可干预危险因素。针对 2 型糖尿病(T2DM)的一级预防,《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推荐了详细的综合控制目标和管理策略。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2、二级预防是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和发病机制阻断。由于部分 T2DM 患者在诊断初期甚至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发生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十分重要。《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推荐 T2DM 患者定期进行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筛查。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互联网的发展让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变得简单易行,人工智能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效率。孙子林教授主持的一项关于人工智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研究显示,在全部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中,使用人工智能筛查有意义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 98.15% 和 97.83%。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干预上,Steno-2 研究表明,强化多因素干预可降低伴微量白蛋白尿 T2DM 患者的心衰风险。减少剩留风险行动(R3i)国际专家指导委员会认为,应重视糖尿病综合治疗后的微血管剩留风险。糖尿病的微血管剩留风险可能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均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善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障碍和促进神经修复,其中改善微循环障碍是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3、三级预防是要多学科合作,医院和社区共同参与管理,构建“两筛三防“体系,降低糖尿病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三、国内糖尿病分级管理项目开展情况 在国内开展的糖网筛查防治项目中,中国糖网筛防工程(DRSOP)覆盖了全国 24 省市超过 500 多家医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患病率达到 34%,其中严重病变者超过 10%。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目前,由江苏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主办、江苏省基本卫生公共卫生服务技术主导中心承办的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新项目—标准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已经在全省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户。 图片来自孙子林教授现场汇报 PPT 报告最后,孙子林教授表示,在分级诊疗背景下,糖尿病管理的江苏模式—基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的糖尿病分级管理为患者带来了很多便利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未来进一步完善该管理体系,造福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