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医麦客 eMedClub/--CD47是一种整合素相关蛋白,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蛋白SIRPα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CD47免疫检查点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潜在有效和广泛应用的靶点,因此许多可以特异性地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已被陆续开发出来,包含CD47抗体,anti-SIRPα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等。目前多家药企正在进行关于它的多项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涉及针对晚期实体肿瘤或血液瘤患者。 其中Forty Seven (NASDAQ:FTSV) 公司的靶向CD47的抗体药物Magrolilmab (5F9)目前正处于临床1b/II期阶段。2019年12月9日,Forty Seven在ASH会上公布了其CD47抗体5F9 的最新临床进展,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适应症中5F9展现了优异、可持续的疗效。
CD47在多种实体瘤(如卵巢、肺、肝脏、胰腺、乳腺、结肠及胶质瘤)细胞及恶性血液瘤(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上呈现高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当CD47与其巨噬细胞上的受体SIRPα结合时,发出“不要吃我”的信号,使肿瘤细胞免于巨噬细胞的免疫攻击,实现免疫逃逸。 ▲ Magrolimab的特异性表达(图片来源:) CD47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细胞中,特别在红细胞及血小板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它通过与红细胞表面的钙网蛋白(“吃我”信号)的协同作用主导红细胞在体内的清除和平衡。靶向CD47的抗体药物由于结合红细胞并引起红细胞凝集,因此在灵长类动物及病人临床试验中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目前,全球已有三家生物医药公司由于血液系统的副作用停止了CD47药物的临床研发。可以说,血液系统副作用是推进CD47药物开发最严峻的挑战。 Forty Seven公司的CD47抗体5F9同样遇到了药物引发溶血性贫血的安全性问题,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改良的给药途径,先给予患者以较低的5F9 “启动(Prime)” 剂量触发对老化红细胞的清除,同时动员患者体内网织红细胞产生新鲜的红细胞,进而降低随后较高的“维持”剂量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临床试验通过1 mg/kg的启动剂量来清除老化的红细胞并促进网织红细胞增多,减轻红细胞毒性问题,随后施用30 mg/kg的维持剂量来达到CD47受体的完全饱和(约100%),实现足够的受体占有率。此次ASH会议上,该公司公布了关于它优异的临床疗效数据,成功地证明了靶向CD47的可成药性。 消除血液学毒性的 Magrolimab最新临床进展 ▲ Magrolima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片来源:) 其中,对于高危MDS患者,总响应率为92%,完全缓解率为50%。对于不适合化疗、未经治疗的AML患者,总响应率为64%,完全缓解率为41%。 ▲ 患者的总响应率和完全缓释率(图片来源:) 由此可见,这一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预示着以Magrolimab为代表的靶向CD47的治疗方式将有成药的可能性。 国内研发进展 目前,国内布局CD47靶点的药企有天境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宜明昂科、翰思生物等(各企业研发进展如下)。 TJC4——天境生物 2019年7月,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针对CD47靶点的创新全人单克隆抗体TJ-C4,获得NMPA的新药临床试验(IND)批准,将很快在国内启动针对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2019年6月24日,天境生物已完成TJ-C4在美国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给药。 TJ-C4是天境生物通过特异性抗体筛选得到的特殊CD47单克隆抗体。与其他临床在研的同类CD47抗体相比,TJ-C4具有独特的抗原结合表位,这一特性使其在保留同等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与正常红细胞的结合十分微弱,不会引发红细胞的凝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注射后引发的贫血等副作用。在临床前毒理实验中,TJ-C4几乎不影响受试动物的血红蛋白及其他血常规指标,展现出了明显优于5F9的安全性。TJ-C4有望成为一款具有全球同类最优(best-in-class)特点的创新型CD47抗体。 IMM01、IMM0306——宜明昂科 IBI188——信达生物 SHR-1603——恒瑞医药 2018年11月,恒瑞医药公布了旗下一款在研药物SHR-1603注射液的临床试验方案,这款抗CD47单克隆抗体于2018年6月拿下临床批件,拟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它是国内最先获CD47单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的药剂,在临床前展现出了优于Hu5F9-G4的安全性和与Hu5F9近似的有效性。 HX009——翰思生物 结语 参考出处: 1.https://www./application/files/2815/7590/4763/12092019_ASH_cKIT_Poster_FINAL.pdf 2.https://www./sci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