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爸妈对我太好了,所以我才不顺啊“!原生家庭:这锅咱不背!

 金麟167 2019-12-13

关于成长,关于职场,还有心理学

带你打开全新的视角

过上想要的人生~

文|王胜男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1

心理学家曾表示,父母对子女个体早期的教养方式,对其以后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曾几何时,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随着经手案例的增多,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值得商榷。

在咨询中,我经常会遇到因为家庭因素而影响到职业选择的案例,但如果你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把职业发展不顺的根源怪罪于原生家庭,有的恰恰是来访者自己懒惰或者不愿意自我承担的借口。

小梦,23岁,视觉设计传达专业毕业,现在是一名公务员。

小梦的父亲在当地政法机关单位工作,母亲是一名高中老师。

小梦在咨询刚开始就和我抱怨说,她当初高考的时候,家里人希望她报考师范类型的学校;但是因为分数原因,第一志愿落榜,通过第二志愿补录到她心仪的设计传达专业。

她想往专业领域进行发展,但第一次考研失败后,父母希望她能够回到老家,于是小梦就接受了家人的安排,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

2

听着小梦喋喋不休的抱怨,我的内心简直五味杂陈,我在内心暗暗地想:“姑娘,你这样的原生家庭,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哟?”

客观来看,小梦长相甜美,有稳定的工作、从小不乏父母疼爱、家庭条件优越,在小梦成长过程中,她的父母更是给她创造了很多不错的条件。

这样的父母,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原来,通过小梦的陈述我了解到,这姑娘从小喜欢美术并且自认为很有艺术天赋,这不在大学期间她的成绩还不错,老师经常评价她的作业有“灵性”。

“在大学期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想通过考研在专业领域上学的更加精深;在考研的时候我实在太自信了,总觉得有把握考上的,因此没有参加校招。”小梦说。

我隐约能了解小梦的想法和复杂的心情。

一方面,小梦从小就被父母保护的很好,危机意识弱;

表现在她不懂得做两手准备给自己多留个后路,由此导致考研失利后短期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小梦很容易情绪用事,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当我问她:“父母只是建议回老家并没有强迫,你接受了这样的建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那时候考研不利,找工作又不顺,再加上跟男朋友闹分手......我自己一个人在出租屋里,感到很孤独想家;凑巧那天又停电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家人说让我回去考公务员,我一瞬间就哭了,觉得还是家好......”

说到这里的时候,小梦的情绪有点激动:“王老师,你体会过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吗?真的会让人崩溃。”

“当时我回到了老家,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正好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考考公务员试试看,没想到这一试就考上了......当得知考上的时候,我不是开心反而是有点难过……王老师,你说我是不是有病?”小梦突然间反问我。

我尬尴笑了笑,没有回答。

我能说什么呢?

“一不小心就考上了?!”我在内心嘀咕道:“这是学霸专属的炫耀吗?这种好事我为什么没有遇到?!”

3

经过小梦不断地澄清,我们确认了以下几点。

1、关于未来的职业方向;

小梦告诉我,她想往视觉传达方向发展。

如果立志这个领域,意味着她必须离开父母,到大城市发展才可以。

然而小梦在这个地方显得颇为犹豫和纠结,归根到底,她在生活层面非常享受家庭的温暖,自我独立能力有待提升。

正如前文所言,小梦的家庭氛围很好,父母对她很宠爱,回到家之后,母亲从穿衣食到住行,更是事无巨细帮她打点的非常周到。

“在家里,我每天都可以吃到妈妈烧的好吃的饭菜哦,”小梦说。

“这是两件事哦,首先你需要确认的是,你真的想往视觉传达方向发展吗?“我问她。

2、抱歉,原生家庭不该为你的逃避背锅;

“我不知道,但是现在工作太烦了,我不喜欢写材料!但是我爸说,工作没有那么顺心的,他觉得是我太娇气了,等以后适应了就好了。如果往视觉传达方向发展的话,一是我要离开舒适的家,二是我担心自己实际上没那个能力,害怕辜负了对她们对我的期待。“

看来,小梦并没有跟家人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虽然小梦已经23岁了,但思想还不够独立,一直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 问题是,她对于自己未来方向不确定,但又很享受父母给自己安排的一切,如此一来,即便做不好,也可以把责任推给父母,这何尝不是在“逃避责任”呢?

我淡淡地说:“是啊,比起自己做决定,听从父母的安排更轻松,因为即便没做好,都可以把锅甩给原生家庭。”

小梦怔住了。

3、“乖乖女”的职业迷局;

小梦的这种家庭关系属于保护型亲子关系,表现在父母会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如果孩子独立意识薄弱,很容易养育出类似小梦这种“乖乖女”来。

这类型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些共性:

  1. 依赖父母,缺少独立性;

  2. 懒惰、撒娇、任性、做事粗心、意志力薄弱、承压能力小;

  3. 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职场中,对于人际关系有依赖倾向;

  4. 有完美主义倾向,容易受到负面倾向的影响;

等等。

4

在这次咨询中,针对她的主要诉求,我带她从工作与个人价值需求方面的匹配度进行了重点分析。

1、当前工作分析;

在公务员这份工作中,小梦兴趣维度缺失,工作内容主要是书写材料、上传下达之类工作:小梦自认为自己非常不擅长写材料,写大材料的时候感到压力很大,明知道能力部分有所缺失,但是也学不进去,因此她内心备受煎熬。

我的提议是,既然早晚都会离职不如早作打算,以免将来把自己置入一个被动的局面里。

2、未来职业目标;

小梦的职业目标其实很清晰,她仍然想在视觉设计领域发展;但现实问题在于,小梦毕业后并没有相关职业经历,很难找到相匹配的的工作。

如果从知识和能力维度来看,如果她想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度发展,最好是通过考研切换专业及学历背景。

此外,她在独立性方面还是需要进行锻炼,因此,按照她的考试能力,如果能顺利读研,这段期间可以有意识提升独立自主的能力。

经过系统分析,小梦决定先考研。

3、成年之后,我们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要主动沟通和表达;

至于父母那边,我倒是觉得小梦应该跟父母坦诚交流,把自己内心想法告诉父母。

我告诉小梦,回老家考公务员虽然有父母的意志表现,但不也和你自己贪图家庭享受有关吗?所以,这个选择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的选择。

  • 很多时候,由于子女往往疏于和父母沟通,总会臆断父母是希望自己留在他们身边,但殊不知,这是父母心疼自己的体现,如果子女能力足够强,试问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过的更好呢?

父母心疼她在外面吃苦,再加上考研失利后,她并没有明确跟父母表露自己对于本专业方面的兴趣,更没有流露过自己想往这方面进行发展的想法。

因此,小梦父母才会误认为回到老家考公务员对她来说是最好的职业发展。

5

回到文章最开头的那个观点上。

我不否认,父母的养育方式或许对于个人在成年后的职业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职业选择与发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是否有自己的主张呢?你是否足够主动和父母沟通呢?你是否做了最大的努力呢?

如果没有,你为什么把职业不顺的锅放给原生家庭背呢?

在这个案例中,分明是小梦自己贪恋家庭的温暖,还借口说是父母掌控自己,希望自己在身边。

事实证明,当小梦和家人沟通后才发现,原来父母对于她做的任何的选择都是支持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美,在职业选择及发展中,我们要做的,是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要为我们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把自我意识薄弱而导致的懦弱退缩等问题都会归结于原生家庭。

“父母是人不是神,或多或少都存在瑕疵,不可能事事周全。习惯性地把自己的遭遇,统统归咎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何尝不是一种强盗逻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