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模型思想,促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GXF360 2019-12-13

面对抽象性很强且枯燥的数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而数学模型可以将抽象事物转变为具体事物,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让数学模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贴近生活、动手实验、指导观察、学会应用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模型,教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吴赫,韩国音乐人,独立乐队hyukoh主唱兼吉他手,曾在中国生活,大学时期返回韩国,喜欢有境界、不过于刻意,且同时具有光明与黑暗面的东西,他认为“音乐人不只是做音乐就好,包括专辑设计、MV、造型等整体风格都须相当契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时,我结合知识点选择贴近生活的实例——倒影进行新课导入。倒影是反射现象,在水中形成与实物相似图案,但图案的大小不相同。我以此作为本节课的铺垫,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由此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下来,我用多媒体课件放映8 张掺杂对称风格的建筑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是否存在一条对称轴?”引导学生自觉发现轴对称的含义,并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然后,我详细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以一条轴为基础,可使图形分成2个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最后,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图形的卡片,对折卡片,判断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会慢慢形成模型思想,从而使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学生也会在动手过程中,发现有些图形的对称轴数量不仅有1 条,还可能有2条,甚至更多。

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将抽象事物变为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培养了模型思想。

二、动手实验,引导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准备学具,使学生亲自接触学具,并主动探究相关知识点,懂得创新性学习,学会构建数学模型;懂得举一反三,学会应用数学模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前,我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套尺以及一捆小棒,以便在课堂进行动手操作。上课时,我先导入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并让学生对这些图形发表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由三条边构成且三条边必有交点,继而提出问题:“假设一个图形有4 条边,怎么拼出此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指导学生用4 根小棒(1 根小棒即为1 条边)拼四边形,并告知学生由4根小棒首尾相连拼出的图形即为四边形。接着,我让学生拿出量角器,使学生自行判断量角器由几条边构成,并引导学生应用小棒进行相同模型的构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仍得不出结果,此时我进行讲述:“量角器为半圆形,由一条边和一条弧构成,边为直线,不能将弧称为边。”我再让学生用小棒拼成五边形、六边形。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学习思路:4条直线首尾相连的图形即为四边形,从而推出五边形和六边形。最终,我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对折、拼搭以及裁剪,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印象,构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模型,从而形成模型思想。

三、指导观察,尝试建构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知识的联系,尝试构建知识体系,并且在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千克和克”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在商场门口,父亲肩上扛着很重的一袋大米,而孩子手提一袋膨化食品。我先指导学生观察视频画面,并提出问题:“一袋大米相当于多少袋膨化食品?”通过视频进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物体重量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我通过两种电子秤(其中一个电子秤单位为克,另一个电子秤单位为千克)指导学生对物体进行称量,让学生分别对100 g 和2 kg 的物体进行称量,写出称得的数字以及单位,我对两个单位(千克和克)进行详细的讲授。讲授过后,我让学生随机寻找物体进行称量,巩固单位应用的练习。然后,我引导学生用两种电子秤对同一物体进行称量,学生会得出同一物体的两种单位的重量标识,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得出千克和克的关系,即1 千克=1000 克。同时,我还浅谈吨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尝试将有关重量单位的知识进行体系构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我将视频中大米和膨化食品的重量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回答课前问题,使学生充分巩固知识要点,加深印象。

以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原则作为职业操守的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帮助企业粉刷会计报表,欺骗广大的投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实例,提出合理的问题,在探究问题时,能针对某一知识进行体系模型构建,并懂得将其运用于生活。

四、学会应用,解决具体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应用在生活中。教师要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并要求学生在构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数学模型巧妙地用于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模型思想的形成。

另外,七钼酸铵结晶过程中,除去其它金属杂质[7]确保产品品质也是重要一环,可根据四钼酸铵原料特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在氨溶液中加以解决,这方面内容有待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圆柱和圆锥”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圆柱物体,学生通过模型初步了解圆柱特点后,便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此时,我抓住学生的好奇点,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接着,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拆分圆柱模型,以便充分理解圆柱的高(标记为h)为两个相同圆心(标记为 O1O2)之间的距离,即 h=O1O2h 为侧面的一条边的长度,则另一条边则为2πr;侧面面积即为两条边相乘。学生确定半径(用r 表示)而得出圆的面积,最终得出圆柱的表面积(S)的计算公式S=2πr×(r+h)。然而此时学生并不会应用圆柱的知识解决问题,我便让学生亲手制作高为25厘米且半径为4厘米的圆柱,使学生亲自体会其中的关系,并通过制作圆柱,启发学生应用圆柱的知识。学生制作完圆柱后,我通过商业包装的用材进行引导,比如用包装纸对圆柱形的茶盒进行外包装,为了合理取材,避免浪费,该如何包装?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使知识与实践产生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在将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之前,教师应正确引导,并向学生渗透数学模型,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要打牢知识基础,并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从而培养模型思想。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应用性,而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刺激了学生感官,使学生在好奇中学习知识以及应用知识,同时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逐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模型中梁体材料为C5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45×104 MPa,泊松比0.167;锚垫板为Q235钢材,弹性模量为2.1×105 MPa,泊松比0.28。模型未考虑普通钢筋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