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心脏的缺血预适应现象

 Cindyyeping 2019-12-13

平时听到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小病不断,大病不患”,在心肌缺血和其它身体组织的缺血过程中,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为什么经常发生心肌缺血的人,对比平时没有心肌缺血的人,一旦发生心肌梗塞,梗塞的面积更小,症状更轻,危险度更小,是什么原因呢?这就牵涉到缺血预适应现象。

1、什么是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

心肌的缺血预适应现象,指的是心脏心肌在反复的、短暂的发作缺血之后,对心肌细胞出现了保护效应,这部分反复缺血的心肌能够耐受更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即使出现心肌梗塞,其发生梗塞的面积也更小,这就叫缺血预适应现象,所以缺血预适应现象就能给出解释,如果从来没有发生过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突然发生心肌梗塞,一般面积都比较大,其原因就是没有缺血预适应现象对心肌细胞的保护。

2 、 缺血预适应现象是什么产生的?

由于反复的缺血,对缺血的细胞就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原因是,反复的、短暂的心肌缺血刺激,能够刺激全身系统或缺血心肌局部产生一些保护性的内源性活性物质,例如一氧化氮、缓激肽、前列环素、腺苷等,有了这些物质参与之后,这部分心肌就能抵抗更长时间的更强烈的心肌缺血,这也就是如果出现心肌梗塞之后,如果有反复缺血预适应的心肌,其心肌梗塞的范围是比较局限,比从没有心肌梗塞的心肌梗塞面积要小得多,换句话来说,从来没有心肌缺血的心肌发生埂塞,梗塞的面积会大很多,症状也会重很多,危险性也更高,这就是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

心肌反复缺血是好现象?

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确能够保护心肌,那么是不是心肌反复缺血是好现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旦出现心肌缺血,也就是反应为心绞痛,或者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只要有证据,就需要积极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一般治疗如生活习惯的改善,其次是做血管再通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搭桥治疗。药物治疗也包括两方面的药物,一方面是对预后有改善的药物治疗,也就是对将来有好处的药物,这个需要长期使用,如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另一方面是改善症状的药物,这部分药物在症状改善后,可以逐渐停用,如硝酸酯类药物。

反复放任心肌缺血不做处理,短暂的缺血心绞痛就可能演变为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如果在心绞痛期间积极治疗,就能阻止心肌梗塞的发生,这是很有意义的,只可惜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例,由于心肌缺血心绞痛是一过性的,症状缓解后没有任何感觉,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把这个重要的症状忽视过去了,这是很不划算的做法,希望引起大家的警惕,一旦出现心前区的任何不适,包括胸骨中下段的任何不适,或者是左上肢发麻疼痛,或者是牙齿和咽喉疼痛,只要是与劳力体力活动相关联,一会就过去了的,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尽快治疗,才能尽量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肌的反复缺血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一旦发现有心肌缺血,要及时作出反应,及早诊断和治疗,避免发生再次缺血和引发心肌梗塞,以目前的诊疗手段,这是能够达到的,科普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充分重视身体给出的一过性异常信号,及早发现危险病情,避免置自己于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