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拓本作为文化载体,兼具历史、文学、艺术等价值。唐代以前的著名书法作品,多以碑帖的形式存世。碑石刻石与传拓技术在古代像照相一样,将古代书法作品忠实而准确地保存下来,让后人有缘领略到如李斯、钟繇等名家书法之美,并影响当下。 一、基本概念 《说文解字》段注:“碑,竖石也”。碑的原义是没有文字的竖石,仅作为一种标志。后来逐渐发展成刻有文字的碑,主要用来记录事迹或歌颂功德等。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碑只限于刻有文字的长方形竖石;广义的碑泛指刻石、碣、摩崖、造像和墓志、经幢、石阙等石刻。 唐故处士王君之碣(一般认为圆首且上小下大的是碣) 帖最早是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后来为弥补纸帛易于损坏或丢失的不足,则将名家书法墨迹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这就是刻帖。 二、演变发展 中国古代碑刻的内容,在历代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先秦时期,中国碑刻的萌芽期。数量不多,文字短少,内容简单,形制不定。中国最早的碑刻为战国时代的秦石鼓及中山国监囿守丘刻石等。 秦石鼓 秦和西汉,品种单一,内容单调。秦刻石有7种,为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后,五次出巡河北、山东、浙江等地时所刻,名为峄山、泰山、琅琊、东观、碣石、会稽等。原石现存者有泰山、琅琊两种。西汉时刻,存世较少,多者30余字。 《西汉·高德裔修孔庙碑》1开2页,《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东汉,种类增多,文字加长,内容更为丰富。种类上,已发展为刻石、摩崖、碑、石经等并存;数量上,多达300余种;字数上,上千字的丰碑屡见不鲜。《曹全碑》,记曹全家世和事迹,碑阴刻立碑官吏姓名及资助钱数。魏晋南北朝,此时,屡颁禁碑令,刻碑受限,形成了独特风格,“魏碑”是其典型代表。 北魏名碑:清拓《张猛龙碑》 隋唐,这一时期石刻形制高大,内容广泛,分布地区辽阔,种类齐全,尤其讲究碑刻的书法艺术,撰人、书丹者等皆具其名。此时期,涌现出许多史料价值极高、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书法典范碑作。 《大智禅师碑》,清人推为开元第一碑 宋元,碑刻数量比之隋唐虽有所减少,但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如刻帖的兴起,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 南宋 《天文图碑》 世界现存早大型石刻科学星图 明清,品种数量都不少,形制也很壮观,内容也有时代气息,如出现了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情况的碑刻等。 ![]() 三、碑帖的价值与鉴赏 ![]() 影响碑帖价值的因素包括拓制年代早晚,数量多寡,是否为流传有序的祖本、孤本、珍本、善本,是否为书家某阶段的代表作,是否记载历史典故或者和历史事件有关,纸张好坏,锤拓优劣以及用墨考究程度等。 《封龙山碑》(原石拓本),为东汉名碑。气魄雄伟,书法方正古健,点划之中有篆籀之意,粗犷俊朗,有独特的阳刚之美。 《尹宙碑》结体内紧外拓,笔画细瘦圆健,整篇碑文为隶书,体势近似楷书,元明以来书家多称之。字体风格俊逸洒脱,颇具秦小篆之遗风。清王澍评其书云:“汉人隶书,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约多以古劲方拙为尚,独《尹宙碑》笔法圆健,于楷为近。”(《虚舟题跋》)后世每多以此碑与《孔宙碑》并称“二宙”。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谓:“(《尹宙》)碑字较诸碑稍大,而冲和有度,正与《孔宙碑》可同玩之。”郭尚先虽以为《尹宙碑》比《孔宙碑》“不及远甚”,但他临写“二宙”时,仍说“笔下觉有秦篆气”,并说《尹宙碑》“其神逸固不及《史晨碑》、《韩勑》诸石,而圆到整丽,要非魏人所能仿佛。”(《芳坚馆题跋》)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龙门二十品》,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白驹谷题字,属摩崖石刻,为楷书,传为郑道昭所书,字径均逾尺余,为北魏方笔榜书之最大者。为玲珑山题刻中最为知名的一种,笔意苍老,端雅可爱,最受后人推崇。
《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怀素千字文。怀素其草书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神采飞动,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怀素以狂草名世。初学欧阳询,得韦陟赏识,後随邬彤学草书,受张旭私训,又经颜真卿启悟。书法与张旭其名,世人以 『颠张醉素』 并称二者,可见其草书成就之高。 碑帖的艺术性和学术性很强,历史上许多收藏者为鉴赏能力很强的鉴赏家。其收藏需要一定经济基础,又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它作为独特收藏门类,对于金石学、文字学、历史学、文物学以及书法知识的研究均有帮助。 (图片与资料来自网路及点滴拍品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