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觅桃花源

 念奴娇hmj 2019-12-13

因陶潜的《桃花源诗并记》的百世流传,千百年来世人都在不停的追寻着自己心里的那个世外桃园。

按陶令所记,全国各地编织出各类的“桃花源”,“世外桃源”,不胜枚举。

国庆长假的湘西之行,我们顺道拜访了号称“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的中国酉阳桃花源。

 

昨日秦人缘溪而行发现桃花林,穿过时光隧道,今时的我们借助四个轮子在高速车道上的滚动,按图索骥,从矮寨大桥一路直奔重庆酉阳。

烟雨蒙蒙之中穿山过桥,大约三小时就从湖南边城到了拥有“潜村、拙园、陶公祠,伏羲洞”等景致的酉阳桃花源景区。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进得景区,牌楼上和牌楼后的石壁上均有“桃花源”三个大字。

远远的可以看到大字的左下方一点点高大陡峭的石壁上有一个洞口。

走近,一个“问津亭”立于眼前,两个铜人在水池旁交谈。

“渔郎终归迷路问洞府,陶令大写落英看桃花”。

洞口莹莹翠竹让你感觉不到已是深秋,清清的流水潺潺而下,一叶小舟安静的横于水池。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先生妙笔生花,后人模拟而建,让你分不清古今,桑竹田园有模有样。

 

 “潜村”极力想彰显的是一种无拘无束,有劳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乐的生活场景。

工作人员身着秦人服饰,唱着山歌,或掬水、或舂碓、或煮食、或抬轿、或犁耕。

荷塘里残荷数张,鲫鲤成群;田里未署名的植物杂乱的生长着,粉色的、白色的花儿一簇簇挤在枝头。

小桥流水处鸡鸭扑棱着翅膀追逐、嬉戏;阡陌纵横间穿梭的游人东张西望着。

四周的山岗被绿色植被占领,山窝窝里的这块小平地因此被唤作为”潜村”了。

陶渊明先生编织了一个影响千百年的梦想,臆造了一个理想世界的圣地——桃花源。

当它幻化成形、各地生根后,并引来无数人趋然赴之,其结果就是,走马观花后徒留些许遗憾,而归于熟悉的烦杂现实。

从古到今,老百姓向往的都是那种环境优雅,没有纷争、生活安逸,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大同世界。

古秦人寻之觅之而不得之。

而今,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里喘息已久的的人们,更是梦想着能找一方净土,去过“世外桃源”的生活。

而这份净土又在何处?百度里能找到的,我们脚步能走到的那些“桃花源、世外桃源”真的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吗?

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的你、我、他,在这资讯十分发达,雷达、卫星无处不达的时代,还能寻到那个桃花源吗?

你相信它的存在吗?

若它真实的存在在某一个地方,那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我们能抵达吗?

陶公已作古,唯一的幸运儿也归于尘土,何人来引领我们去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安乐静美的桃源?

敢问诸君:知否?  

作者:念奴娇,本名胡梦姣,一个从临床医疗转战医疗保险战线后的退休婆婆,湘潭县作协会员,“知音真实故事”、“樊登年轮”等公众号签约作者。虽已鬓角染霜,但仍怀梦想,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能与时俱进,优雅的老奶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