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卫权:弃西从中(七)西洋医术越向深化发展,越是向中医靠近

 多成文享 2019-12-14

究竟什么是中医呢?我们必须首先从中医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上追本溯源,看看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才能据此明确什么是中医以及我们今天如何运用中医。

根据“黄帝内经”的提法,就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道”是规律和法则。即: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就可以总结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中医学对自然变化和人体生理,疾病规律的认识,基本上还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总结而来。因此,中医学十分强调“候”,“象”,认为“道”源于“候”,“候”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物质基础。

中医研究方法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都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说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可能是由于此两种方法在其研究范围,深度以及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所不同,所以才加以区分。中医研究方法,在研究范围上重点是在整体上的宏观研究。她把天地人密切结合起来,把气候、物候、病候密切结合起来,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条件密切结合,因而也就比较强调疾病和罹病者的个体差异,并从而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辨证论治原则。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因而在研究范围上也就自然向具体,局部和微观的方面发展,比较强调疾病和罹病者的共性,在宏观、整体和动态等方面的研究,与中医传统研究方法比较,相对较少。

另外,“现代医学理论越是向深化发展,几乎越接近中医的某些理论。例如分子水准的生物研究中发现许多具有阴阳属性的分子对,而在'黄帝内经'中已用阴阳概括了物质性质;肺脏具有多样性的内分泌功能,颇能解释中医的'肺主一身之气'说;从垂体──肾上腺轴上反映出阴阳平衡的常阀问题;'五行学说'基本方面与控制论的回馈机制有许多类似;中药的复方配伍很可能与体内的综合代谢调节过程──即整体免疫相关;生物钟节律与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说有很大一致性等等,凡此共同表现了向中医的复归。那么,古典中医理论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水准呢?以至两千年后的医学发展不仅不离其宗,而且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向其靠近。如果排除了外星人授业一说的话,那么只可能有一种解释,这就是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确有高明之处……”。

人类的遗传密码DNA是由32亿外形呈双股螺旋状的碱基对组成,这32亿个碱基对里,1/32亿的概率!只要有一个出错,只要有一个碱基出问题,只要有一个字母(A,T,C,G)错误,就是灾难了。

比如泰萨二氏症,一个可悲的遗传性疾病,即仅仅是一个字母错了。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画,有高于此的可靠性吗,小于1/32亿的出错率?你信吗?高于1/32亿的可靠性你又见过吗? 1/32亿的可能性呢?起码没有一家软件公司做得到,微软的Windows XP才有多少行指令?君不见每天都有新补丁出来?只要有1/32亿的不可靠性出现,只要有1/32亿的可能性出现,就是一场浩劫!一场人为的浩劫!一场人类的浩劫!一场生物的浩劫!一维的空间尚是如此,三维的又当如何?

许多癌症研究员长期以来相信,只要找到癌症染色体,便能够发现癌症的起因,找到治疗方法。直到现在,大部份癌症治疗方法的探索都集中在寻找针对单一基因的药物。问题是癌症在基因水平上过于复杂,是变异基因复杂的组合作用,极难预测,至少在近期,不是西洋医术能够理解和西洋药物能够发挥作用的范畴。

相形之下,“万一”又算得了什么?这是我放弃被标榜为最科学的西洋医术,研究中医的第七个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