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一言先生 2019-12-14

草书艺术简说\刘一闻

中国的书法渊远流长,传统书法中的草书,更是书法艺术的奇葩。后世学人,群而效尤者甚众,其影响,播及古今。

草书之始,原为简便书写,创以连绵快捷法出之。《宣和书谱》曾列有“藁草”、“藁书”之说。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有“汉兴有草书”之谓。汉初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衍化为“章草”。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传说至汉代末期,敦煌渊泉人张芝立志变法,解脱“章草”中带有隶书的波磔笔法并改变了字与字不相关联的写法,以连贯偏旁字行的体式——今草”享世。“今草”的出现,为以后独立于书坛的“草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至唐代中期,一代旗手张旭更是变本加厉地身体力行,将“今草”推向了高峰一一“狂草”

本文试以历代草书的沿革为线索兼及各家各派的发展概况,从传统书法的角度,将草书艺术作一概述。

【引曲 草隶】

中国的文字最初起源于实用。远自象形甲骨,推之籀文篆隶,莫不如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艺术便应运而生。诚然,“草隶”之初的“赴急行草”,严格地说来,亦并不作为一种艺术的书体而出现的,从大量的史料来看,日益进步的社会生活,オ是“草隶”出现和得以发展的唯一依据。“赴急行草”之说,则再度说明了“草隶”的根本含义。因此,“草隶”的出现,事实上只是作为“草书”这一特定的规范意义上的前奏而已。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 一、章草】

“章草”,是我国的早期草书,由草写的隶书演进而来。历来,有关章草的说法众多,兹列述如下:《书苑菁华》引唐代蔡希综说“章草兴于汉章帝”,认为章草是汉章帝时用于章奏的书体;《书断卷上》则引唐韦续之说“因章帝所好名焉”,亦认为章草与章帝有关;《书断》复引王愔语,谓“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云,汉俗简坠,渐以行之。”认为章草因史游《急就章》而得名;另有一说则为后世学者从字义上考释,以为“章草”之章,本身与此体式的端庄严正有关。

尽管众述纷纭,但是有一点可作定论的,便是“章草”至章帝时代,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书体了。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章草”在艺术上的风格显而易见。由于“章草”源自先于一般汉碑(如《曹全碑》、《乙瑛碑》等)的古隶,因而虽有求书特征的波挑波磔和蚕头燕尾之类,却更不拘常式,更具天趣的姿态。“章草”的独个取势和迥异于他种书体的绵连取势,则愈加增添它的古朴放纵的用笔和力感。再者,由于“章草”是简化了的隶书或篆书的笔体,从这一点上说,为汉字的由繁易简,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依据。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二、今草】

“今草”亦称“小草”汉末有之。“今草"的出现,从体式上说来,是“章草”的进步。尤以“今草”的文字间的联顾续,为书写带来简括婉约和清和逸宕之趣。至魏晋之际,业完好。此间的代表作品,首推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此作笔法圆润潇酒,气象朴拙,且时有“章草”笔意,为得“今草”之神韵者,在书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平复帖》比肩而立的,有东晋王羲之的《寒切帖》、《十七帖》、《远宦帖》、《三月十三日帖》和《上虞帖》等,所作纵守适度,开张有致,欹斜相生,为后人多所宗法。唐太宗李世民曾盛赞右军曰:“观其点曳之工,载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毫无疑问,右军以其法书足称晋代书范的领袖人物,其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贯彻古今书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王羲之第七子的王献之,在继承张芝和王羲之书风的基础上,力主改革前规,图谋“破体”。唐代张怀瑾《书断》载:“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远,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李嗣真《书后品》称“子敬(王献之字)草书,逸气过父。”乃见献之不事陈法,开创新风的进取态度。献之作书,气势开拔,悍峻爽迈,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传世作品有《鸭头丸帖》、《中秋帖》、《送梨帖》和《十二月帖》等。书法史上,王献之与其父并称为“二王”,与陆机并称为“陆、王”而外,尚有由陈入隋的智永上人,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北宋苏轼评其书为:“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神之至。”米芾《海岳名言》称其书:“秀润圆劲,八面俱备。”清代何绍基称其《真草千字文》“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往,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至此;诸学士如此褒誉,智永书法之妙,则可见一斑了。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和他的《书谱》,历来受到书坛的瞩目。《书谱》非但精于述论,其书法造诣亦高。北宋米芾评谓:“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由此盖见其渊源。《书谱》独秀清劲,展蹙合度,为唐代书迹不得不提及者。

【三、狂草】

“狂草”即“大草”,是草书中最为放纵的一种体式。“狂草”的基本特点,是摆脱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一路温文妍美、秀润婉畅的书法风格。“狂草”的笔势更加连绵跌宕,奔突无羁,达龙飞风舞之极致。其中开宗立派者,首推中唐的张旭和怀素上人。张旭是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划时代的“草圣”,他的书风疾越旷荡,奇逸狂放。他生性嗜酒,往往在沉酣后挥笔作书,故人以“张颠”称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谓:“旭美草书,不沿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因此,他的狂草写尽性情,与李白的诗歌、表旻的舞剑,并称为“一绝”。《古诗四帖》为其最著名的传世手迹。

怀素,是张旭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狂草,离合腾揶,一气呵成,常常于不经意处具备严谨的法度。后人受其影响者不少,世称“颠张醉素”。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其垂世名作《自叙帖》,时人有“惊蛇走虺、骤雨旋风之势,散僧入圣、没人操舟之韵”的推誉。

擅长大草的,还有北宋的黄庭坚和宋徽宗赵佶。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黄庭坚作书好以侧笔取势,纵横开阔,以学养入书而尽洒脱风流之致。尤以其《诸上座帖》和《书杜甫寄贺兰钴诗》称雄。是作瘦劲圆通,险峻奇逸。虽然《洞天清禄》中称:“山谷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行不如真,草不及行。”但这是代天才书家的信笔神迹,常人所不解也。

赵佶草书自山谷道人入,成为唯一能望山谷项背者。《铁围山丛谈》谓:“裕陵(赵佶)作黄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其作《千字文卷》和草书团扇,足见端倪。

【结语】

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作为其中之一项的草书,千年以来,流传有序,代不乏人。古来自成体系者,除上述诸家外,如唐代的陆柬之、贺知章、颜真卿、高闲上人;五代的杨凝式;北宋的二蔡、苏、米;元代的赵孟频、鲜于枢;明代的祝允明、文彭父子、王铎、倪元璐及傅山;清代和近代的吴煕载、蒲华、于右任等,皆为一代高手。本文限于篇幅,多未涉及。

借鉴,是使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更何况是作为祖国传统艺术的书法,借鉴愈深,则自创亦愈高但愿通过拙文的粗略叙说,能为初学者的深入研究作一点铺垫。

(原载《书与画》总第26期)

刘一闻:草书艺术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