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庙】泉州文庙:累朝捐修,曾为兵营(下)

 真友书屋 2019-12-14
进入清代,泉州文庙仍然得到了修护,洪承畴所撰《重修儒学碑记》中写道:“太守陈公瞻仰之余,肃然而思,以为庙学之不饬,繄有司之諐,遂倡厥僚属,体诸在位重学之盛心,葺而新之。不费官帑,不劳民力,约其所用金以二千计,甓甃泾蒰,浸还旧观。是役也,始于顺治十有五年端午之吉,而告成在是岁重阳九日。

清顺治年间,泉州陈太守组织捐款,在顺治十五年将府学整修一新。洪承畴在此记中明确地说这位陈太守修护文庙时不用公款,也不让人民义务劳动,他筹集了两千余金将文庙整修一新。

但康熙年间泉州又发生了大水灾,黄熙胤在《重修泉郡学宫记》中写道:“康熙甲辰年,巨浸为灾,致圣庙倾圮,鼓钟、俎豆之场变成沙砾,甚而虣徒流户宴然寝处其中。郡司马来公承祉,愀然者久之。适自报政归,益厪再造之思。爰辑懇言,俯询于余。余不禁喟然兴曰:‘此亦吾绅士责也,敢不图将伯之助?’繇是各抒数言,告之当事。而提台王公进功、兵臬熊公可智并捐廉俸百金,以示率先。”

清康熙三年,泉州发大水,文庙全部被泡塌了,泉州郡司马来承祉看到此况后很揪心,于是他率先捐出俸禄,他的带着作用使得其他人纷纷捐款,终于使得文庙恢复了原状:“于是,郡邑诸公逮我绅士,皆闻声桴应。公又自舍两岁全俸,不以为难。语余曰:‘是可与虑始矣。’遂属予姪、庠生臧嘉、许生金兰董其事。经始于康熙丁未三月朔,鼎建啓圣祠;七月朔,又建先师庙。栋櫺、柱礎、丹墀、桥门,靡不焕然改观。会公复有入觐之行,惟两庑功未竣。戊申夏还郡,殚力完缮,七月二十有七日告成。续建非常,而举郡晏然,不驰片纸,不累一民,董其事者亦如慎矣。是不可以不记。”

乾隆二十六年,文庙进行了大修,《修建大事记》中写道:“泉州知府怀荫布、嘉谟相继主持大修文庙,前后八年,至三十三年落成。殿宇、两庑、泮池、大成门、棂星门、明伦堂或更旧以新,或易木而石。大成门外增置二石狮,并作‘金声’、‘玉振’二门石匾。又移崇圣祠于大成殿东敬一亭故地。全部工程花费白金一万七千九百有奇。”

但是花费如此巨资修建完好的泉州文庙,到了乾隆四十二年,又被毁于风雨,《修建大事记》中载:“四月初十日,烈风雷雨大作,明伦堂屋盖尽倾,片瓦无存;尊经阁墙瓦、石栏俱被冲坏。初冬十月,绅士黄世德等捐修,四十四年仲秋告成,同时修茸尊经阁、夫子泉石亭,共费花边银七千零七十五。”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到泉州文庙屡毁屡建,这些修建基本都是当地官员带头捐俸而后将其恢复完好,或者筹集更多款项将文庙继续扩建。在民间十一年,泉州文庙曾沦为兵营,《大事记》中载:“北洋军阀李厚基驻泉军队张清汝部李得胜营借驻明伦堂。明伦堂沦为兵营。后为福建省国民抗敌自卫团闽南区司令部。”到民国三十一年时:“8月,改建明伦堂为中山纪念堂,阅四月而告竣。并于两旁各建新式办公厅一座,左为县堂部,右为县参议会会址。”

 远处不知是否是华侨大厦

1958年,泉州市文化馆及所属图书室迁入明伦堂,后图书室升为图书馆,此馆在1986年迁出。到1964年,尊经阁、乡贤祠、名宦祠等建筑被迁毁,而后在那里新建起泉州华侨大厦。1985年,粮食仓库从文庙大成殿迁出,而在这一年文庙成为了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02年,相关部门投巨资整修完成文庙广场,之后又经过一系列的整修,形成了现在的规制。而在2001年该文庙已升格为第五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捐款碑有待续刻

2019年4月9日,在林怡、林星两位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共同乘车从福州来到泉州,将车停好后,步行前去参观泉州文庙。而今文庙周围的景致经过整修变成了大片的绿地,周围环境十分宁静。走到大门附近时,远远看到一块横石碑,走近细看,原来是“泉州府文庙社会各界捐赠芳名录”,此碑仅刊刻了四分之一的位置,然而却是竖行左起。从上面的捐款额看,最大一笔捐款额为三十万元,捐款人为安海许书典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令人尊敬。

重修文庙广场碑

大榕树下的三碑

文保牌


与此碑对应的一个位置立有一块竖碑,碑额为“泉州府文庙广场重建记”,落款为泉州市人民政府,其字迹刊刻得颇为精雅。大榕树下的花坛并列着两块文保牌,分别为省级与国家级,但我觉得那块省级文保牌刊刻的字体更有闽南特色。

金声玉振门分列大成门两侧

抗战遗迹仍在


与广场相对者为大成门,大成门的两侧各有一个小门,门额分别刻着“金声”与“玉振”。然而大成门的两根方形石柱上却用墨笔写着“一致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想来这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痕迹。在民国二十年时,文庙的棂星门就已被拆毁,《大事记》中称:“文庙棂星门以南辟为菜市场,东西两庙门被拆毁,门外宋榕被砍斫,‘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坊匾被变卖,庙地划块估价,各盖店屋。”

泮池

状元桥


进入大成门,眼前所见是泮池和状元桥,此桥仅一座,跨过颇为宽阔的泮池,泮池的周围用木栏杆围起,故我们三人从泮池右侧绕过,从侧旁看过去,状元桥也是用现代手法修复者。

两庑

龙柱

宽阔的大成殿


一路前行来到了大成殿前,关于大成殿的建造格局,黄子红在其文中描绘:“主体建筑的大成殿为典型的重檐庑殿式结构,是最尊贵的宫殿建筑形式,面阔7间,长35.2米,进深5间,长20.8米。大殿屋顶造型夸张,翼角起翘显著,正脊曲线较大,基本上保存了宋代营造法式的原貌,为全国现存孔庙中所罕见。抬梁式砖木结构,殿柱皆石。正面檐下立浮雕盘龙石柱6根,每间上半部皆小方格窗棂,下半部平板木隔扇。旁两间上半堵壁饰砖嵌周文王后天八卦图案,下半堵嵌汉白玉浮雕麒麟。建筑物内檐以五铺作单抄双下昂,斗拱承托屋檐,仍保持宋代真昂形制,且出檐深远舒缓。横架与纵架俱用圆木,谓之‘圆作厅’则为宋元时期形制。”

藻顶

斯文在兹


走进大成殿内,里面的彩绘手法颇具闽南特色,其繁复程度与他地不同。大成殿里面的空间颇为空阔,正后前方有孔子雕像供在神龛内,这尊雕像为褐红色,因为无法走到近前,故难以看出是什么材质,然其神龛的纹饰却不如藻顶那样耀眼。

七十二贤线刻像

七十二贤排列于此

孔子像两侧为十二哲雕像,七十二贤则为木版线刻。大殿的正中摆放着鼓和投壶,每个鼓的下面都写明严禁击打,这里还摆放着大量的祭孔礼器,黄子红在文中写道:“泉州文庙内至今然完整保存着清康熙年间仿古制作的成套祭孔礼器、乐器、舞具等文物500余件。其中:礼器有青铜豆、簠、簋、爵、尊等;乐器有青铜编钟、石制编磐,以及敔、柷、埙、龙笛、排箫、笙、洞箫、琴、鼓等;舞具有干戚、龠、翟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在泉州琳琅的文物中独放异彩。更为重要的是这批祭孔礼、乐器中的6件青铜编钟豆都铸有‘乾隆六十一年台湾知府蒋元枢捐造,贡生蒋鸿皋监制’和铸有‘同治六年五月¨日铸,州同衔即选,训导郑秉经郊行李树监铸’及‘台湾北路淡水同知严金清谨制’的铭文,是研究泉州文庙与台湾文庙历史关系的实物资料,也是闽台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祭器

编钟

御匾

正是孔庙与府学的教化之功,使得泉州出现了许多名人,黄子红在文中统计出从唐代到清光绪年间,泉州人中进士者共有2543人,其中:“状元10人、三世登进士13家、四世进士3家、父子进士85家、祖孙进士34家、兄弟进士114家。特别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全国考中进士者60名,泉州就占了25名,可见文风兴旺。其中不少人在文学、艺术、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卓有建树,涌现出如曾公亮、苏颂、李贽、蔡清、俞大猷、郑成功、施琅等一大批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他们取得的成就与文庙的文化熏陶息息相关。”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