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我们为何不驯化大熊猫?好吃的猪肉哪里来?

 修悟搏 2019-12-14

全世界的野生大熊猫数量大概在2000只左右,大熊猫是生物界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熊猫是吃竹子的,看上去很萌,狼则是食肉动物,很凶悍,但为什么人类驯化了狼,而没有驯化大熊猫呢?今天我们就以野生动物为中心,讲一讲人类农业的起源。

中国的大熊猫在全世界都受人喜爱

大熊猫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白豹、貔貅、貘等等,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大熊猫全身都是宝,大熊猫的皮可以做衣服,如《本草纲目》记载道:“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大熊猫的脂肪油、肉可以制作成膏,治疗痈肿。古人所说的“痈肿”,现在一般认为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痈肿是很难治疗的。大熊猫的尿液,能够化铁,如宋人所著之《尔雅翼》中记载道:“貘溺能消铁为水,有误食针铁在腹者,服其溺则化。”古代没有抗生素,不能做手术,误食铁针也是相当危险的,古人认为服用大熊猫的尿液可以化铁为水。当然,大熊猫的皮、膏、尿,是否真的有药用价值,这是值得商榷的。但是,无论怎样,古人认为大熊猫全身都是宝,不是卖萌的。

中国古代的人有没有吃过大熊猫的肉呢?历史文献中也提到了古人食用“貊炙”的记载。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大熊猫与野马、野牛一样,是人类狩猎的对象。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来中国捕捉大熊猫

既然古人认为大熊猫有实用价值,那人类为什么不驯化大熊猫呢?其实,在地球上,可供人类驯化的动物并不多。动植物想要被驯化,需要满足一些条件。

人类的农业大约诞生于1.2万年前,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一直处于农业社会的阶段,直到18世纪,人类才开始工业化,慢慢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全球大致形成了三个动植物驯化点:欧亚大陆与非洲;美洲;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

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人们一般认为欧亚大陆与非洲最早的农业遗址出现在新月沃地,即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一带。在距今1.1万年前至9000年前,人类在这里驯化了8种以上的动植物,我们今天常见的小麦、山羊、绵羊就是在新月沃地被驯化的。

绵羊

在距今9000年前至8000年前,中国人驯化了野生水稻和野猪,中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以粟为主,粟俗称“小米”,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主要的家畜都是猪。

野猪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农业,出现的时间则比较晚,大约在4000年前至6000年前,高粱、油棕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驯化,也有的学者认为芝麻、西瓜也起源于非洲,但是有争议。尽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驯化了至少3种以上的农作物,但是,这里却没有一种动物被驯化。众所周知,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拥有大量的野生动物资源,如犀牛、斑马、长颈鹿、狮子、非洲象等等,为什么没有一种动物被驯化呢?

美洲的动植物驯化是最晚的,在大约距今4000年前,美洲才出现农业,土豆、玉米、番薯都是在美洲被驯化的,美洲的印第安人还驯化了羊驼和豚鼠。当然,也有的研究表明玉米在距今9000年前就在墨西哥南部一带被驯化了,但是,不管怎样,美洲的农业文化一直很落后,直到新航路开辟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从整体上来看还处于采集和狩猎的阶段,农业只是一个补充而已。

澳大利亚直到公元15世纪之时,还没有出现农业,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资源其实也很丰富,新航路开辟之时,奔走在澳大利亚的袋鼠多达1亿只,并且当地的土著居民也会狩猎袋鼠,但是,袋鼠同样也没有被人类驯化。

南太平洋诸岛屿的农作物,主要是椰子、面包树和薯蓣,但是,椰子、薯蓣、面包树都不是在当地被驯化的,面包树的原产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人类驯化动植物的一个点,这里处于热带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树袋鼠、斑袋貂、袋貂等等,但是却没有一种野生动物被人类驯化,斑袋貂的皮毛经常被当地的土著居民用于制作衣服,有实用价值,但是斑袋貂最多也就被当作宠物,而没有被真正驯化。

椰子树

地球上的野生动物那么多?为什么可供人类驯化的动物非常有限呢?

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农业革命只发生在新月沃地、中国和中美洲,而澳大利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则没有发生真正的农业革命,原因就是澳大利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量的动植物是无法被人类驯化的,尤其是没有大型的野生动物可供驯化。

真正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是山羊、绵羊、牛、野猪和野鸡等等,中国人常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表明,被我们人类驯化的动物,数量非常少,只有6种,即马、牛、羊、鸡、犬、猪。我们人类餐桌上常见的肉类,无非就是羊肉、鸡肉、鸭肉、牛肉、猪肉这些。山羊、绵羊、牛、野猪和野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能够适应群居生活,愿意接受人类的饲养,能够在饲养的环境下实现繁衍,并且繁衍的周期不是太长,从智力上来讲,这些动物既不太聪明,也不太笨,此外,它们的食物必须是人类能够廉价获得的,不能太昂贵,否则人类养不起。

鸡的祖先野鸡

能够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它们的驯化时间也是有顺序的,首先被人类驯化的是狼,狗的祖先就是狼,人类早在1.2万年前至1万年前就驯化了狗,为什么狗最早被驯化呢?因为狗能够帮助人类狩猎,狗还有领地意识,能够帮助人类看家护院,也就是说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驯化了狗,人类饲养狗主要不是为了吃狗肉的,而是为了狩猎的。狗其实不能算作真正的家畜,狼是肉食性的动物,狗一般也喜欢吃肉,人类如果大规模饲养狗,成本会非常的高,所以,狗肉不是普遍食用的肉类。人类饲养的家畜一般都是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而不能是纯粹的肉食性动物。通过肉类转换成肉类,是非常不划算的,狗因为能够帮助人类狩猎,才被驯化了,否则,人类也不会去驯化凶猛的狼。

狗的祖先是狼

第二批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则是山羊、绵羊,为什么山羊和绵羊驯化的时间比狗驯化的时间要晚呢?因为人类驯化山羊和绵羊,主要是为了吃肉的,必须先驯化农作物,才能大规模驯化山羊、绵羊。农作物驯化之后,人类就有了充足的饲料提供给山羊、绵羊了。

野猪被驯化的时间则要比山羊、绵羊晚一些,因为猪是杂食性动物,我们人类也是杂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的食物结构往往与人类的食物结构会发生重叠,所以,猪被驯化的时间有点晚,必须建立在人类自己能够获得大量的食物的前提下。猪虽然是杂食性动物,但是,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挑食,猪可以消耗农家废料,中国古代的农民一般用农作物的秸秆、谷皮饲养猪,人类常常将农作物的谷皮制作成糠,人类的剩菜剩饭,也可以当作猪的饲料,猪如果稍微挑食一些,只吃水果、胡萝卜,或者与人类的食物结构完全相同,人类也不会驯化猪。

人工饲养的猪

野牛被驯化的时间则要晚于野猪,牛是家畜当中体型最为庞大的,野牛也很凶猛,但是,野牛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野牛是群居性的动物,只要控制了领头的野牛,就可以控制整个牛群,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特别凶猛、攻击性强的野牛,则在人类的选择之下逐渐被淘汰了,现在的牛都变成了温顺的牛。在人工选择之下,动物的遗传也会发生变异,狗、猪、牛都比它们的祖先更温顺,现在人类饲养的狗、猪、牛、羊等家畜重新回到森林里,是无法生存的。

长期以来,人类还想驯化一种动物,那就是鹿,但是,鹿是人类驯化失败的一种动物,鹿的性情过于急躁、好动,鹿对食物也很挑剔,它们喜欢吃鲜嫩的树叶和草,人类没有那么多的树叶和草给鹿吃。中国古代,只有皇帝和贵族能够养得起鹿,这些鹿都是处于半野生的状态,在一个非常大的苑囿里养着一群鹿,这些鹿专供皇室和贵族食用。普通的农民是养不起鹿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土地。

鹿

大熊猫的“菜单”有个特点,与鹿非常的相似,大熊猫虽然是吃竹叶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竹子都吃,而且竹子的热量很低,野生的大熊猫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吃竹子,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10公斤左右的竹叶。如果大熊猫吃竹叶,像牛吃草那样不挑食,那么,10公斤的竹叶,其实也不算什么,很容易获得,但是,大熊猫吃竹叶是挑着吃的,这就意味着饲养一只大熊猫,需要有一大片的竹林。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王爷他们家有那么多的竹林,普通的农民根本养不起大熊猫。大熊猫除了吃竹叶,还吃水果、窝窝头,它们有时候也会吃肉,捕食昆虫、竹鼠,对于人类来说,大熊猫的“菜单”,除了竹叶,其他的都是非常昂贵的。

竹子的热量比较低,大熊猫为了节省能量,尽量少运动,这样才能变胖,它们看起来很萌,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如果像别的动物那样好动,竹子是无法提供那么多的能量的。为了少运动,大熊猫几乎是处于单身状态的,很少与同类来往,大熊猫喜欢独居,只有在交配的季节才与同类来往。因为大熊猫喜欢独居,不喜欢与同类交往,所以,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自然发情率很低很低,它们成年以后,都不知道繁衍这件事儿。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一般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实现繁衍,另外,大熊猫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也会懂得繁衍。可是,古代是没有人工授精技术的,也没有影片,饲养大熊猫,并且让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实现繁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绝大多数的动物,没有被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野生动物要被人类驯化,首先要能够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实现交配和繁衍。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所以,人类能够驯化的野生动物早就被驯化了,不能被驯化的,至今仍然不能被驯化,这些没有被驯化的动物,不会因为人类生物科技的进步而重新被驯化。随着人类生物科技的进步,有些野生动物住进了动物园里,但是,这不是驯化。

同样的例子,还有犀牛、麋鹿、大象等等。历史时期,我国野生犀牛、大象、麋鹿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仅以犀牛为例,来说明动物的驯化问题。

西周时期,我国的黄河流域有野生犀牛,到了北宋时期,我国的长江流域仍然有野生犀牛的分布,在中国古代,犀牛角、犀牛皮可以制作犀甲、带钩,犀牛角还可以入药,犀牛角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但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宁可捕杀野生的犀牛,也不愿意饲养犀牛,就是因为犀牛不能被驯化。犀牛的视觉非常的差,但是,听觉和嗅觉非常的灵敏,稍有动静,就会攻击任何目标,甚至会主动攻击人类,犀牛遇到陌生的气味和声音,就会表现出攻击行为。野牛也会攻击人类,但是,野牛毕竟是群居动物,可是犀牛却喜欢独居,人类无法控制一头犀牛而让所有的犀牛都听话。中国古代的皇帝喜欢饲养一些珍奇的野兽,古代有专门驯犀的人,皇家的园林里往往有犀牛,但是,犀牛很难饲养,有的皇帝宁愿把犀牛放生,也不愿意饲养犀牛。

犀牛

因为犀牛不能被饲养,所以,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了获得犀牛角,常常猎杀野生的犀牛,这就导致了我国野生犀牛的消失速度非常快,北宋时期,长江流域还有犀牛,明清时期,犀牛已经退居到广西、云南一带了,云南是我国野生犀牛的最后栖息地,但是,现在,在我国的云南省,几乎没有发现过野生犀牛了。

历史时期,我国野生大熊猫的分布范围也比现在广泛,唐朝的时候,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大熊猫的分布,直到明代,我国的云南省还有大熊猫,现在,我国野生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已经非常的狭窄了。

美洲的野牛

大熊猫的分布范围不断缩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人们错误地认为大熊猫有药用价值,经常捕捉大熊猫。大熊猫不能被驯化,再加上本身的繁殖速度慢,于是,大熊猫的数量就不断较少,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减,如果没有人类的保护,大熊猫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其数量是非常多的,而没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珍稀野生动物,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我们的地球,早就已经不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了,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动植物,就是人类和人类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家畜以及宠物。例如:全球野狼的数量,不过20万只左右,但是,狗的数量却超过了4亿只,全球企鹅的数量不过5000万只,而人类饲养的鸡的数量则超过了200亿只。

即使我们人类现在建造了无数的动物园,将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圈养了起来,但是,它们仍然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因为这些动物根本就不能够被驯化,不喜欢被人类圈养,生存状态非常差,它们本应该回到森林里、回到草原上。所以,人类建造的动物园不是这些珍稀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它们应该重新回到野外,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喜欢在人类活动的范围内生存,能够被驯化的动物是非常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