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学乐器?怎么选,如何学?一篇说清楚!

 晶晶ujwl864m7w 2019-12-14
老朋友应该记得,我回归纽约校园学习早期儿童教育课程后,第一门课选的就是《早期儿童艺术教育》,当时和大家分享过关于画画和音乐启蒙。
我当时就说过,我自己从小这方面的教育是缺失的,所以就先把这块内容补上,不求女儿一定要怎样。

但至少因为女儿的到来,我有机会再走一遍童年之路,感觉也很幸福。

那时小D还小,学个乐器这件事根本没在我考虑范围之内。如今终于可以和大家分享了,突然也感叹,时间真的好快啊。
先来和大家谈谈,选择乐器需要考虑的几大因素。
1
年龄

这个显而易见,因为学习乐器需要一定的协调能力、专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基础。

孩子可以从出生就接触音乐,也可以从小就摸乐器,但正式地开始学乐器的年龄至少是4~5岁之间(注意,至少)

学乐器这件事,也并不是越早越好的。


这一点很基本,就不多说了,具体来说说下面的几点吧。
2
性格特点
这一点是大部分家长会忽略的,其实和人一样,乐器也是分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在给孩子选择乐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性格的匹配度

仔细想想,不难理解,比如有的乐器就是需要成为一个大乐队中的一部分,而有些乐器天生就带有“舞台光芒”,非常适合乐队中的独奏,成为舞台的中心。

那么如果性格本身是个内向慢热的孩子,最终就会很不适应,毕竟乐器的学习,即使最终不走专业路线,仍然会有练习和演出机会的。


外向型乐器有长笛、小号、小提琴、电子吉他等,因为这些乐器的演奏者,都是需要和一个乐队的人(经常会是很大一群人)互动合作,而且获得集体中焦点的可能性很大。

而内向的孩子也许就更加适合钢琴这类乐器了,学习的过程是可以一个人弹或者和很少的几个人一起学。表演的过程也可以是独奏,而不需要非要和很多人一起合作。

3

外貌特征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学习乐器的时间比较早(比如4~5岁就开始了),那么就需要考虑一下孩子的身材大小。

学习乐器除了必备的技巧外,其实能否“控制”住乐器很关键。

比如,低音管就不适合身高矮小的孩子;大号更加适合嘴巴比较大的孩子;长号需要孩子前门牙比较整齐,等等。

并不是说不符合这样身材特征的孩子就完全不能学了,只不过他们将会花费额外的精力来“控制”乐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民间总是说,让孩子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确这两样乐器是对孩子的身材特征要求很低。

钢琴,孩子不需要拿着。而小提琴的尺寸大小选择很多,基本上总有一款可以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

4
音乐技巧迁移性

然后,还要谈一个比较“功利”的考虑点,因为选择的是孩子第一门乐器,也需要考虑孩子的学习容易度和接下来学习其他乐器的技巧迁移性。

如果单纯从这一点考虑,大部分音乐方面的儿童专家都会首推钢琴、鼓和小提琴。
这几样给予孩子的即时反馈很高,按一下、敲一下、拉一下就能发出声音,这对于低幼孩子初学者来说是很有学习动力的。


而且这几样乐器的音阶都是线性的,换句话说,掌握了其中任何一样乐器,孩子不仅可以具备基本的乐理知识,也能容易学习大部分其他乐器。

那有人会问尤克里里,的确这也是一个非常方便孩子拿,也有即时反馈的乐器。

但唯一有一个问题,尤克里里的音阶是非线性的,作为一个入门乐器,接下来孩子再学其他线性乐器容易混淆(比如吉他、小提琴)。

当然学会尤克里里对于今后学习扫弦、和弦等技巧会有很大的帮助。

5
经济条件
最后也是要提醒大家的,在决定给孩子学习乐器的时候,我们需要简单做个预算,看看是否符合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

我通常的考虑因素就一个,问问自己,这笔钱如果我花了,会影响我们家庭生活质量吗?如果孩子最终没坚持下去,我会怨吗?


这样的设问其实也是在帮助我调整预期,育儿最怕的就是“砸锅卖铁为了孩子”,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

在做预算的时候,不要只是考虑报班、请老师的费用,还要结合乐器购买、乐器维护这些因素综合考虑。

6
我们做了什么

以上基本上算是比较专业全面的考虑因素了,但其实是没有“灵魂”的。

因为它们都是基于我们成人的认知,考虑利弊后的得失衡量,唯独忘记了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点,兴趣和热爱。
我一直说过,育儿很个人,所以我先把这些和大家分享,也再来和大家说说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是一直相信,父母和家庭环境是孩子最好的兴趣激发者。说实话,我和先生都不是音乐有天赋的人,五音不全,小时候都被逼玩过乐器后来都是半途而废的。
有了小D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可以对她进行音乐启蒙,当年也一股脑地默认让小D学钢琴,尤其是每个人见过她,都觉得她手指很长。

但后来就像我之前和你们分享的《你的所有育儿焦虑,都来自于没分清这两个词》,我在追问自己,让小D学习钢琴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下,我明白了,我其实只是希望小D可以有机会认识音乐,可以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多一个陪伴自己、疗愈孤单的伙伴。

当想明白这点后,我的行为完全改变了。

我问自己的是,一个孩子如果人生最开始的几年都没见过这些乐器,为什么到了某个年龄,我们就要替他们选择,非要学这个不可呢?
于是,我开始力所能及地为小D创造音乐环境,像这篇《在家音乐启蒙并不难,但也绝对不是放放歌曲就好了》所描述的,这些真的不难,但却需要我们有意识。

当小D过了4岁后,我挺坚定地希望她今后可以学习一两门乐器的,但因为我想清楚了培养的目标,希望小D真正热爱音乐,和音乐发生联系,而不只是学会一门乐器。

于是,我给她找了一个音乐老师,并不是学乐器,而是每周一次就是去她的工作室“玩”乐器。小D可以随心所欲地摸和玩她想玩的任何乐器,老师会配合她一起合奏或者唱童谣。
小D这段经历就很开心啊,她没有压力,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她想玩的。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在考验老母亲的心理,花了钱却没学到任何所谓“有用”的技能,而且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不催她,提供环境,慢慢发现她的兴趣所在。

很多人看到这里也许要说了,好羡慕可以找到这样的老师。分享这些,绝对不是为了说明找到这样的私教有多好。

网络上找一些演奏的视频,在家放一些古典音乐,带着孩子看一场演奏会,全家伴随着音乐起舞,甚至逛逛乐器店,这些也是完全可行,并且不那么昂贵的方法。

分享这些,更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我算是系统学过早期儿童艺术启蒙课程的,也明白如何进行选择“最优”,就像我我上面和大家分享的那五点,清清楚楚地权衡利弊。

过去这一年中,也不是没有内心焦灼过的。毕竟,要能忍住不替孩子做决定,要能忍住尊重孩子摸索的节奏

但我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希望小D成“家”,我只是希望她喜欢音乐,那么我做的就是帮助她打开更多可能性。

一个没有音乐氛围的家庭,怎么可能培养出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呢?
一个从不和孩子主动谈论音乐的父母,怎么就能替孩子做主学什么乐器呢?

一个从来没见过乐器的孩子,怎么可能到了5岁就愿意学乐器并且完全喜欢上呢?
一个从来没有发自内心欣赏过音乐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乖乖忍受接下来每天的练习呢?

经过这一年的探索,小D感兴趣的就是不那么“优”的选择,她想学吉他。但那又如何呢?没有什么比“热爱喜欢”更有魅力了吧。
今天告诉了大家如何进行最优决策,我更希望大家引发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乐器?我们又能如何帮助孩子热爱音乐?

育儿不用面面俱到,关键在于想明白自己做或者不做的理由,最怕的只是因为“别人也在做”。

大J叨叨叨


昨天我筹划了一年的又一门心血课程上线了《未来1年,128本大奖童书,我陪你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力》,好多人都和我留言说,真的是内容用心,价格美好。这样119元购买285节课的福利价,真的是花了很多精力替大家争取过来的。

昨天的推送很长,有朋友笑称像写了一篇论文一样,说实话,这次的课程研发过程真的就像在做课题研究。但是文章一长,感觉也有不少朋友没仔细看。

那么今天就来个太长不看版,集中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
1、这个课程和普通绘本课有什么区别?
这个课程是一次性满足了四个愿望:书单+移动故事机+阅读指导+阅读能力工具箱。

它相当于实现了让孩子爱上讲故事、让父母解决怎么选书,如何阅读,怎样形成阅读策略的综合体。

很多人都说有了书单照着买就好了,但是说实话,同样的一本绘本能否真正读出价值,这里面的门道很多,而这才是这套课程的价值所在。

2、购买这个课程必须配套购买128本绘本吗?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书单,可以进入公号回复:128书单。这次的课程是独立成体系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全部绘本也是可以听的。

我们稍后会在每个音频下面额外做阅读卡片,帮助大家学习。这套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买绘本,而是教给大家一套培养孩子阅读力的思维架构。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拥有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

我是建议大家可以先听课程,就像阅读有精读和泛读,可以选择性购入一些绘本作为精读,我也在为大家争取一个额外福利,回头可以做个专场。

3、课程里面的“故事乐园”孩子非常喜欢听,,但我该什么时候放给孩子听呢?

就像我在第一个回答里说的,这次的课程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移动绘本馆,大家随时随地可以和孩子一起听,也可以放给孩子听(昨天很多留言说,试听的故事孩子专注地听了好几遍)。



同时,平时开车的路上、临睡前或者作为亲子阅读的热身,都是很好的使用场景。

最后,昨天也有很多人问,是不是可以先不下单,万一中奖了获得免费课程呢?

这里我是建议大家先下单,毕竟课程已经在更新了,早购买早使用,才是真正有价值。那如果你中奖了,那么我就现金退还给大家。

另外,两个技术提醒:非常抱歉,海外用户因为受版权限制暂时不能购买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