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的版图上,不仅生活着农耕民族,在北部草原还有众多游牧民族,他们从草原兴起也从草原上消失,一个个游牧政权的建立都与其首领密切相关,而首领的女人往往并不站在他们的后面,与中原的后宫相比,她们多了一股彪悍的气息。 契丹从唐末兴起,一直到他们命运中的男人耶律阿保机出现,开始朝着一个国家的方向去努力。耶律阿保机对于契丹的意义就如同每个中原王朝的开国君主,而他那位号称契丹'地皇后'的妻子述律平也是吕后武则天一般的人物,对契丹(辽)三位皇帝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背后源于契丹特殊上层权力模式。 图文无关 ◎源于传统的结合在述律平没有成为耶律阿保机的妻子之前,他们是分别属于两大部落,而且这两大部落相互通婚。而述律平的萧氏家族和阿保机的耶律家族世代通婚,他们二人还是表兄妹。 这里需要指出,述律平家族的萧姓是耶律阿保机后来赐的。
述律平按照传统习俗嫁给了耶律阿保机,成为他的妻子。耶律阿保机家族是部落的贵族,而他本人则是一个潜力股。 公元九零一年,耶律阿保机成为本部的夷离堇,就是军事首领,专门负责打仗。述律平从这一刻就与其一起,经常给耶律阿保机出谋划策。 公元九零七年,因为战功卓著,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的可汗,只不过这可汗是有任期的。耶律阿保机在征战的过程中,受汉族谋士韩知古、韩延徽等的影响,想要将可汗任期改为永久制。述律平得知其想法,也是非常支持。 耶律阿保机在述律平的帮助下先后平定了诸弟之乱和部落之乱,在公元九一六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而述律平也成为皇后。
契丹的'天皇帝'和'地皇后'由此而来,分别是契丹的一号人物与二号人物。 耶律阿保机 ◎萧氏的背后实力为什么说述律平是契丹的二号人物,是有原因的。来说下契丹的权力结构,看以述律平为代表的萧氏家族在契丹的地位。 提到萧氏家族的地位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契丹中央的官职,例如南北枢密院,南北二府宰相,南北院大王,这些都是除皇帝外最有实权的职位,可以说掌握着契丹政治军事。 其中先来看南北宰相府,是'长佐理军国大政'的机构,而北府宰相在《辽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四年秋七月戊子朔,以后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此始'。 从中可以说看出,如此重要的职位从述律平的兄长萧敌鲁担开始,就永远属于萧氏家族,这不是简简单单是皇恩而已,而是一种权力分配。从另一角度来看,萧氏家族在契丹的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基本是与耶律家族平分契丹军国大权。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辽国的皇后永远都是萧氏族人,到辽国灭亡都没有变,这也是在任何王朝中看不到的现象。 同时再来扯远一点,契丹中央最重要的机构是北枢密院:
而这一机构的长官从后期担任的情况看,不是耶律家就是萧氏家族人。故此,萧氏家族不仅仅是皇后这么简单,从后期辽的官职人员情况看,萧氏在辽或者说契丹开国前后都是顶级权力阶层,是与耶律家族共享权力的家族。 契丹的位置 ◎背后的实力造成述律平的彪悍述律平除了对耶律阿保机的影响,剩下的受她影响最大的就是她的三个儿子。 其一,长子耶律倍 公元九一六年,耶律阿保机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按照一般情况,耶律倍就是耶律阿保机去世后契丹国的继承人,或者说第二任皇帝。可惜因为述律平的原因,耶律倍不但丢了太子位置,而且流亡他国。 在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后,太子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同时采取'天、地、人'三才的典故,册封耶律倍为'人皇王',自此契丹的最高权力阶层固定,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地皇后述律平,还有就是'人皇王'。 可惜述律平不喜欢这位太子,因为耶律倍汉化程度较深,喜欢儒学,可以将其看作改革派,而他的母后述律平是个守旧派,她需要维护贵族的传统利益。 当耶律阿保机在征渤海归途中病逝后,述律平对于长子的不喜欢变为了实际行动。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掌握了国家权力。
此时述律平摄军国事,最大的动作就是换继承人,将皇位让二儿子耶律德光坐,而耶律倍老老实实的去做'东丹王'。后来耶律倍被迫流亡到后唐,并且死在中原。 述律平之所以能如此顺利换继承人,很大程度与她控制力有关,而这种控制力最少一半是来自与其家族对于契丹的实际掌控。 其二,次子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之所以能挤掉大哥耶律倍成为契丹第二位皇帝,离不开她母亲述律平的帮助。
耶律倍的让位是无奈的。 其三,幼子耶律李胡 公元九四七年,耶律德光从中原北返时病逝,帝位又成问题。因为述律平太后喜欢自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想让他来做皇帝。 但是此时辽国众臣却想拥立耶律倍的儿子永康王耶律阮,至于为什么,一是害怕述律平,二是同情死在异乡的耶律倍。 最关键是耶律阮获得辽南北院大王耶律吼与耶律洼的支持,'吼诣北院大王耶律洼议曰:'天位不可一日旷。若请于太后,则必属李胡。李胡暴戾残忍,讵能子民。必欲厌人望。则当立永康王。'洼然之。' 而受到挑衅的述律平太后,让其子耶律李胡发兵攻打耶律阮,只不过耶律李胡失败而归,述律平准备亲自上阵。而皇族耶律屋质阻止了这一切,契丹这次没有爆发内乱。 随后辽世宗耶律阮帝位确定,只不过述律平和耶律李胡依旧不甘心,后来准备政变,只不过被耶律阮发现并囚禁,直到去世。 耶律阮 ◎萧氏与耶律共享权力述律平从嫁给耶律阿保机就是两大贵族互相通婚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是权力与实力的双向联合。 述律平能轻易改变皇位继承人,是由实力说话的,并不仅仅因其是耶律阿保机的皇后,更多的是萧氏本身的军事实力。从述律平杀耶律迭里就能看出其对朝廷的控制力。
而述律平在第二次换皇位失败,并不是萧氏的影响力不在,而是因为南北院大王的联合。需要提一下,南北院大王在辽的实力。 先看下北院大王耶律洼对南院大王耶律吼所说的话,'吾二人方议此事。先帝尝欲以永康王为储贰,今日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 耶律洼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南北院源自于耶律家的根基迭剌部,迭剌部是兵强马壮,之所以分南北两部,就是因为实力太强容易乱,这是耶律阿保机叔叔耶律辖底临死前给他的建议。
所以这是述律平这二次换继承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南北二院是契丹的主要武装力量,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这不能削弱萧氏在辽的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因为无论是耶律德光还是耶律阮都没有办法改变的一个现实,就是他们的皇后都是来自萧氏一族。 虽然辽世宗耶律阮的首任皇后不是萧氏,但后来迫于压力,又册封了一位萧氏皇后。这些都是萧氏在辽国的权力与地位的证明,就更不用说辽国北府宰相之职与后位都属于萧氏家族的现实证明了。 另外在《契丹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落之人通婚。 耶律家与萧氏的通婚传统是以法的形式加以固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耶律与萧氏的权力结构。 这是辽从开始到结束的特殊权力模式,也是以下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恭闻惟天既显于二仪,我国爰分于两姓。耶律世保承祧之业,萧氏家传内助之风。 此也是述律平能搅动草原风云,成为吕后武则天一样的人物的根本原因,她们萧氏与耶律家共享辽国大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