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示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

 GXF360 2019-12-14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指教师将教学所需的实物展示出来,然后由教师或学生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探究,最终获得新知的一种教学方式。演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演示的特点出发,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看、交流、讨论、操作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从而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道具制作,奠定演示基础

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具,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具虽然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学校提供的教具的数量较少且单一,如常见的教具有圆规、三角尺、半圆等,所以根本无法满足数学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此外,形式单一的教具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致教学受阻。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制道具,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时、分、秒》时,教师布置了一个课后的手工制作任务:“请大家以家里的钟表为依据,利用废旧纸张、塑料瓶、牛奶盒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表。”任务布置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制作。下节课,教学伊始,教师没有直接教学相关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将制作的钟表展示出来。学生制作的钟表形态不一,如有的学生制作的钟表只有分针,有的学生制作的钟表只有时针。针对学生在制作钟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将自己制作的钟表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对照。在对照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问题,于是教师顺势引入时、分、秒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致极高。这里,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动手制作这一特点,将教具的制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奠定了演示的基础。

自制教具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制作中,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动手操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观察,掌握演示步骤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传授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掌握、内化、运用数学的定理和概念,而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较高的严密性、逻辑性、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演示,可让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认真思考,逐渐掌握演示的步骤,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水肥管理是油茶苗木栽培管理中非常重要一部分,经过施肥,可以对油茶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控制好水肥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油茶更好的生长,避免因为营养不足影响苗木生长。

但依然有些方面的反应透示出事件的余波隐患。首先是主流方向的反应。因为此事件受到国外媒体关注,官方发言人担心会“有损中国形象”。对事件的政治性捕捉专业而敏锐却未超出功利范围。接踵而来的怀疑事件为骗局,质疑捐款去向,甚至质疑救人的拾荒老太为炒作等讨论都显示了国人理智性的冷静与冷酷。人们似乎越来越不相信无功利付出的善意。与之相对应的南京老太被撞事件中,法官排除人性善意与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理论论证——“撞了,所以会扶;没撞,怎会扶”——同样反映出国人越来越功利的行为心态。

例如,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提高数学思维,教师准备了一些教具,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学生通过回忆已学知识,思维逐渐被激活,然后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相关操作。接着,教师出示剪刀、红色纸张等物品并提问:“剪纸是我国最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结婚,需要剪一些‘囍’字,你知道该如何操作吗?”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里,教师巧妙借助剪纸艺术,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习得数学学习的方法。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认识起源于动作,是在动作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动作就没有思维和学习。”这充分说明实践操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将演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想让演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因为学生只有在观察、动手操作中思维才会启动,认知也才会被激活。

三、合作探究,提升演示效果

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单一且重复,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给出的思路展开学习活动,导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能力、思维得不到锻炼与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革新已有的认知,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尤其要引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演示的效果,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拼装的演示操作:“这里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才能将它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问题提出后,学生认真思考,教师可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演示操作。接着,教师又给出其他图形,有菱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能为学生学习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因此,小组划分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的对象,这样组合而成的小组自然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在合作中身心放松、心情愉悦,自然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应用反季节种植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在栽植前清理反季节种植区域,减少客观影响因素;(2)在栽植前处理土壤,土壤处理完后结合园林设计图纸确定苗木的种植位置;(3)苗木定位完成后挖坑,结合树坨大小确定坑的大小,坑挖出后要经常换土;(4)在取苗时不能伤害苗木的根系,苗圃按地径的6*12倍进行。

四、操作训练,强化演示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演示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学生对演示的内容、步骤有了深刻的感知后,教师可设置与演示内容相关的训练活动,这样既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设置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设计,且训练量、训练难度和训练时间等方面,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制定。

例如,教学《厘米和米》一课时,在教师演示过后,学生对厘米和米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设计了一个“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这里有十组实验材料,各有特点,你能根据所学知识,把它们的长和高准确地测量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教师设计的这些活动难度各不相同,有的难一些,有的简单些,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这样的活动设计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数学课堂中的演示操作训练,教师必须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为了防止“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出现,教师可设置多样化的训练,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的训练更具有针对性,获得的体验也更加深刻。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些辅助手段,需要升级和优化教法,而演示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并逐渐主动地深入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巧妙通过演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低压变频器的集中监控设计方式有多种,本文设计了一种低压变频器集成监控系统:PLC作为控制系统主站,与多台变频器按照通信规约通信,向变频器发送控制指令,同时接收变频器反馈的参数与状态等信息,将相关控制命令与参数状态信息显示在与PLC相连的触摸屏上。除以上功能外,系统还具备以下特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