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昌国是如何被剿灭的?不作不死!

 老黄说史 2019-12-15

造孽者必亡:一个身处偏远的自大狂,国王被吓死,城邦遭剿灭!高昌国是如何被剿灭的?

1)翻翻历史旧账,获得处世能力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自不量力的野心家,他们虽然偏居一隅,却不知天高地厚,总想着能与中原王朝一决雌雄,结果是,天朝一发威,立马乖乖认怂。

比如,有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叫“夜郎自大”,就给人们留下了笑柄。让夜郎国背上千古笑柄的是司马迁,不是他借《史记》传话,夜郎国的无知与自狂是难为后世记起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使节到西南(现在的贵州省赫章县六盘水市附近),探寻由长安到今印度的通道。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汉史才到达滇国,见到滇王套羌。滇王曾不无炫耀地探询:“汉孰与我大?”之后,汉使辗转到达夜郎国,夜郎王多同也发出了“汉孰与我大”相同的问话。于是,“夜郎自大”就成了人们讥讽妄自尊大者的典故。

据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若追本溯源,“汉孰与我大”的专利应属滇王,但因夜郎国为西南地区地域最大的,所以“自大”就成夜郎王的专利了。

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是汉朝连通西南外邦的交通要冲,所以一直受到最高层的关注。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

但是,夜郎人的自大心理基因却被一代代遗传下来,结果是被自己的自大给毁了。到了西汉末期,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仿佛人间蒸发,其子民与贵族也不知所踪。

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小国,它的先民大部分是来自中原内陆的汉民,因了某种特殊的历史原因而远迁塞外。偏居一隅,远离天朝,有时也能赢得一定的发展机遇,得以建国理政。它的周围是强国环伺,谁都不能得罪,日子过得也很艰难。一度,它曾依附于中华天朝,不仅受到国家安全上的庇护,还获得了许多经济上的好处。后来,彼国出了一个妄自尊大的领导,不知恩图报不说,还听信其他强国的怂恿,表面上与天朝“友好”,暗地里却干些伤害天朝的损事……这个国家是谁?

当然,它不是越南,不是韩国,也不是菲律宾……别猜了,它是初唐时期的漠外小国——高昌。

高昌与大唐对着干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惹毛了大唐帝国的当家人李世民,他的心中一定回想起西汉名将陈汤的那句豪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是老李赶紧召集一班刚为大唐开疆拓土而征衣未解的铁血将士,甚至连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虚套都没有,只一句话:“兄弟们,姓鞠的那小子太狂了,给哥灭了他。”

姓鞠的那小子就是鞠氏高昌国的末代国王鞠文泰。

2)高昌其国

高昌是大唐的邻居,它东依大唐,西接西域,地处丝绸之路中线,扼大唐军事与经济地理之要。

高昌旧国的具体位置,是传说中的火焰山,就是今天新疆的吐鲁番地区。

话说,西汉宣帝时,为了强化边疆地区的治安,抽调大量已无仗可打的官兵组建,前往西部的车师国故地戍边屯田。为了稳定军心,朝廷特许戍边官兵携带家属同往。到了西汉元帝时代,的拓荒者们,在那片荒漠之地建设起了美丽家园,除了居住功能,其本身是守疆卫国的重要军事堡垒,因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人称高昌壁,后又简称为高昌。

那些戍边屯田的内陆官兵及家属,就是高昌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间,高昌作为一级政府组织,一直受中原王朝节制。直到南北朝期间,内陆战乱频发,中原当局无暇西顾时,一个叫柔然的西域强国趁机攻陷高昌,打跑了中原的守卫部队,拥立一个名为阚伯周的为王,高昌由此建国。

由于战火难熄,高昌国几经易手,终为鞠氏所得,是为鞠氏高昌国。

凭着占据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理位置,高昌国很快就发展强大了起来。为了有个强大的靠山,高昌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亲密联系,每位高昌王均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鞠氏高昌国。

3)麴伯雅的选择与代价

麴伯雅的麴乃古姓,现均写作鞠——老黄注。

鞠氏高昌国共传国九代。如果算上最后一代,也可以称十代传国。但最后一代高昌王,在王仅仅呆了还不到一天,就被人毁城灭国,他充其量是为他的家国开门纳降而生的,这个使命单一,且为举手之劳,无功可摆,我就不将他计算在高昌国的领导人之列了。

我们的故事就从高昌的第八代国王鞠伯雅说起。

我的感觉是,鞠伯雅是个矛盾体,他既聪明,又糊涂。

说他聪明,是因为他能认清时局,在关键时刻能做出正确选择。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背靠大树好乘凉,鞠伯雅看准时机,归附隋朝。其间,他还率部加入了隋朝东征高丽的四年之战。鞠伯雅的积极表现,深得后来继位理政的隋炀帝杨广的欢心,对高昌国恩爱有加。隋炀帝为示恩宠,还把自己的女儿华容公主嫁给了鞠伯雅,成了隋朝的女婿。

为了一切向隋朝看齐,进一步向老丈人表忠心,鞠伯雅回国后立即着手实行改革,“解辫削衽”,要全国人民着汉服,换发型。聪明过头就糊涂,鞠伯雅在没看清国内国外形势的情况下,下的一着臭棋。改革还没实施,就遭到国内保守势力及附近强国的不满,你老鞠这马屁拍得也太响了吧。在比邻居而居的突厥大国的支持与参与下,高昌国的保守派发动政变。

此时,鞠伯雅老丈人的家里也是烽四起,无暇西顾,他只好在左卫大将军张雄等人的护卫下,匆匆出逃西突厥寻求政治保护。

一次拍脑袋的决策失误,让贵为一国之主的鞠伯雅,去职、歇菜了。

4)张雄的坚持与收获

每个国家或朝代的大厦,都会有一帮忠臣良将来支撑。扈随鞠伯雅出逃的张雄就是鞠氏高昌国的忠臣良将之一。

张雄,祖籍为今之河南南阳,先祖随西迁屯田戍边的大部队进驻高昌。因出身行武,世代皆以军功入仕。其祖父曾任左卫将军,其父曾任建义将军,他的姑母则是第八代高昌王鞠伯雅的王妃。看这身世,他不仅是官N代的贵族,还是皇亲。出逃西突厥,他护的不仅仅是驾,还有家。

经过六年的隐忍与坚持,张雄们终于迎来了建功立业的良机——隋末战乱结束,大唐一统天下,审时度势的鞠伯雅这次又坚定地站在了大唐的一边。在大唐的协助下,张雄等人攻城掠地,六年后,终于将政变者斩首于高昌城下。

鞠氏高昌重新复国后,鞠伯雅对首建奇功的张雄当然要重赏。说来你也许不会相信,贵为将军、年已三十九岁的张雄还是个守身如玉的钻石王老五呢?正好,鞠伯雅有个年仅十六的女儿鞠氏待字闺中,便将张雄招为东床快婿。

这鞠姑娘不是别人,正是鞠伯雅与张雄的姑母张太妃所生,论起来,他娶的是自己的亲表妹,这桩婚事要是放在现在,是办不了证的,因为,近亲结婚,违法。

不管怎么说,年近四十的张雄在征战半生后,终于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鞠伯雅去世后,传位于其子鞠文泰。鞠文泰亦是张太妃所生,是张雄之妻的亲哥哥。张雄与新主人鞠文泰的关系变很特别,他们既是表兄弟,张雄的第二身份又是鞠文泰的亲妹夫。

鞠文泰当家后,将张雄提拔为护国大将军,参与军国大事的管理,位享荣恩。

但,两人的蜜月期,很快就因政见不同而跌入冰点。

5)不作不死的鞠文泰

史载,张雄颇有远见,他看到唐朝统一大局已定,主张归顺唐朝。起初,鞠文泰还听从张雄的建议,延续了其父鞠伯雅的外交政策,并于贞观四年进京朝见大唐领导。为了进一步搞好睦邻友好关系,唐太宗也主动示好,赐其妻宇文氏姓李,并封常乐公主。

但是,作为新领导的鞠文泰,却一直无法从其父因亲隋而导致丧国六年之祸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不想重蹈覆辙,慢慢地,他便一反父亲的亲唐政策,玩起了小聪明,他表面上与大唐保持着友好,但背地里却投靠西突厥,尽干些损害大唐利益的蠢事。

关于鞠文泰,我想加个插曲,那就是他和大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一段交集。玄奘法师西行印度求取真经,途经高昌国,时任国王正是鞠文泰。闻知大唐高僧到访,鞠文泰亲率妻儿、大臣出城,排队迎接玄奘,并热情款待。鞠文泰为了让玄奘留下来任本国佛学博士,提出“国中财富随便挑,国中豪宅随便选”的条件。一般人而言,这种事求之不得。但玄奘的目的地是印度,自然婉言谢绝。

老鞠终被玄奘的向佛诚意所感动,不但亲自送行,还送给玄奘4个徒弟、30匹马和25名士兵,并写了24封公文给将要经过的地区行政首脑……

鞠文泰礼遇西行的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却弃大唐皇威而不顾,也算一千古怪人了。

贞观六年时,鞠文泰率部入侵大唐的友好国家焉耆,尽干些让大唐天子难堪的奇葩事。

对于鞠文泰的倒行逆施,辅国理政的张雄百般规劝,鞠文泰不仅不采纳,还削减了他的职权,且几次动了杀心,最后,因碍于两人是亲上加亲的特殊关系,才没对张雄下毒手。只早,由于张雄在世,鞠文泰还有所顾虑,表现虽越矩,但还不是太神经。而张难却因“规谏莫用,殷忧起疾”,遂郁郁死去,年仅五十岁。

张雄死后,鞠文泰身旁少了一个罗嗦的智者,便变得越来越得寸进尺。他听信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怂恿,在素有大唐经济命脉之称的丝绸之路上设关立卡,阻断西域商人与大唐之间的商品交流。

更可恨的是,他们还抢劫过往商户,拘禁唐朝使者。简直一副流氓政客的嘴脸。

俗话说,不作不死,狂妄自大的鞠文泰,就是作死的节奏。

他以为高昌和大唐之间相隔千里,中间有天然防线——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沙漠的阻挡,加之还有强邻西突厥庇护,天高皇帝远的,唐朝不可能远程奔袭高昌。有恃无恐的鞠文泰,在“偷安”一隅的漠北边陲,做起了割据一方的春秋大梦。

有些梦可以做,有些梦,做起来可是要命的。

6)侯君集西征高昌

此时的唐朝老大是李世民,此人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儿,为了夺取帝位,他不惜制造“玄午门惨案”,连猎杀兄弟、拘禁父王的事都能干得出来,何况一弹丸小国。这口鸟气,李老大是咽不下的。

不过,正如鞠文泰所料,大唐要想远征高昌,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能不动武就不动武,最好是坐下来协商解决。于是,唐太宗召见了高昌使者,对高昌国的所作所为提出严重警告。

其实,这是李老大给小鞠子的一次机会,然而,鬼迷心窍的小鞠子泰仍不知天高地厚,居然给李老大回信说:“鹰飞于天,雉窜于篙,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咱们两家还是各玩各的,进河不犯河水的好。

明摆着是较劲,不过大唐面子。这下子把唐太宗气得够呛。

公元640年,唐太宗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进剿高昌。

侯君集何许人也?他可是唐朝开国名将,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样说,也许还有人对他不太熟悉,但说起程咬金、慰迟恭、秦叔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了。对了,他们都是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开国功臣,老侯排名十七,秦叔宝只位据二十四。

并且,他还亲自参与并指挥了唐太宗策划的“玄午门事变”。名将加功臣加亲信,唐太宗让侯君出马,下的可是血本。

有铁血将军之称的侯君集,果不负领导重托,亲率20万大军穿越死亡之海,进行为期7个月的急行军后,突然出现在高昌城下。

听说唐来袭,当初信誓旦旦的西突厥,为避唐军锋芒,弃高昌小弟于不顾,远循他乡。

得知唐军围城的消息后,无所依靠的确高昌王鞠文泰,当场吓得吐血而亡。

唐军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攻陷了高昌都城,鞠文泰之子以临时负责人的身份,向侯将军递交了降书,国传九代历时140余年的高昌,从此又回归到祖国的温暖怀抱。

一个狂妄自大的偏国小君,面对从天而降的唐朝大军,所有的尊严与气节,都化作一纸遗臭千年的笑谈。

“作茧者,自缚;造孽者,必亡。”这是历史给出的最好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