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忠实手迹掠影

 老鄧子 2019-12-15

      

陈忠实手迹掠影

文/ 樊萌 李继凯

陈忠实除了那一部“垫棺作枕”的巨著《白鹿原》,他给世人还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和书法作品。他把手稿视为亲人,因为这是他呕心沥血的成果,所以对之十分珍视。《白鹿原》手稿便饱含着作家的心血和汗水,这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要一笔一划地书写,不仅是脑力和体力的付出,更是作家宝贵的思想智慧和生命体验的见证。从1986年开始构思、查阅史料,到1988年动笔、1992年成稿,陈忠实耗时六年完成的《白鹿原》持续二十多年热销、一版再版,这些盛况证明了作品的价值,是能跨越时间长河的经典。当年《白鹿原》手稿也曾被人看重,欲出高价收藏,但被陈忠实婉拒。然而在出版20周年之际却主动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文影印出版了限量版《〈白鹿原〉手稿本》。他在后记中也特别指出“这个手稿是《白鹿原》唯一的正式稿”。在写作过程中,他先写了40余万字的草拟稿,之后才下笔写正式稿。阅读手稿本,我们更能体会到作家创作时的原始状态,这过程既是欣赏文学文本,也可以一窥作家书法的基本样貌,手稿的多重文化功能,使其堪称“文学与书法合成的第三种文本”,蕴含重要的研究和收藏价值。陈忠实交给编辑或记者的多是手稿复印件,但都字迹整齐,富有条理,修改处也十分清晰,甚至删减也遵循严格的工序,先用方框将需要删除的文字标示出来,然后再用毛笔涂黑,一丝不苟。文如其人,人如其字,那些字迹也能显示出陈忠实严谨勤恳的文学创作态度和谦虚谨慎的处事风格。

限量版《〈白鹿原〉手稿本》

喜爱书法的陈忠实常常谦称自己的书法“仅仅是用毛笔写的汉字”,但其毛笔字也确实达到了“文人书法”的水准。他为人朴实厚道,从不吝惜墨迹,经常将精心书写的书法作品无偿赠予他人或单位以作纪念。这种乐于奉献的行为不仅赢得了深厚且广泛的友情,而且以书法题字鼓励、提携后辈,培育滋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对于好友的索字他几乎有求必应,曾公开承诺:凡是作协会员出版作品,索要题名一律分文不取。为友人写序,只要有时间,从不推辞,作序不是三言两语,而要在认真读过作品之后方才动笔,然后将钢笔书写的几页稿纸准时交付。作家王蓬是他相交40年的挚友,因此王蓬出版文集时,他撰写了长篇序文《秦岭南边的世界》,详细介绍、解读了王蓬的作品与人格,也曾在六尺宣纸上书写孙犁《书箴》中的文辞送给王蓬。《吴树民文集》出版,他题写“吐纳珠玉之声,书卷风云之色”,笔墨酣畅,寓意深厚。与远在广州的作家万振环也相交甚好,时常遥寄书信、题字。陕西蓝田籍作家韩学润用近30年时间写就一部再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作品《世界屋脊大战》,陈忠实曾亲笔写信祝贺作品获奖,那篇简短却又句句真诚的贺信,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于作者的尊重和敬意。多年来,陈忠实写过了许多序文:为王焕庆长篇小说《抽搐》作《乡村,喧哗与骚动》;为《高峡书画集》作序《气象万千的艺术峡谷》;为李建彪评论集《绿野心音》作《耕耘在民族文学的园地里》;为陈希学《少年纪事》作《难得一种纯洁与鲜活》;为张艳茜散文集《城墙根下》作《思考与思想,是精神活力与精神脊梁》;为《谷溪序文集》作《难得热诚,更难得慧眼》……这些序言和题字是出于对创作者辛劳的体恤,也是对文学的尊重。而这些手迹文稿则蕴含着作家的“生命体温”,体现着他们的文化素养,也是“君子淡以亲”的友谊见证。

陈忠实书法作品

文人书法不仅有审美和交际功能,也能服务于社会,发挥文化实用功能。陈忠实的题字作序是他在文学圈点亮的根根蜡烛,他的手迹手稿也为文化传播插上翅膀,让富有生命的文字飞向更广阔的空间。“多年来,没有一天不签书”的日子里,他用自己的笔墨活跃在文坛,也行走在社会的各个行业,慷慨大方,所到之处,若有求字,他都来者不拒。1998年在华侨大学参加“北美华文作家作品研讨会”期间,他为《华侨大学报》题词:“传播中华文化,沟通民族心灵,聚凝华夏精神”。对于陕西的多所高校,他更是鼎力支持,发起成立了白鹿书院,在这里留下了他大量的手稿。早在2002年到西安欧亚学院参观座谈时,他便欣然题字:“发展民办教育事业,铸就民族复兴基石”;在西安翻译学院讲学,他为该校桃李文学通讯社创办的《西译文学报》题词:“读者是文学存活的土壤”;自担任西安石油大学特聘教授以来,陈忠实在二府庄度过了“原下的日子”,他密切关注学校发展,多次参与师生座谈活动。石油大学校歌《辉煌明天》即出自他手,如今那张手稿已成为学校永久的纪念;还有在校园里处处可见的题字,“玉不琢不成器”、“天道酬勤”,这些厚重健实、舒朗飘逸的书法已经被雕成石刻,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努力奋进。就在他去世前不到两个月的一天,抱病来到石油大学的工作室,坚持着写下几幅书法作品,“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可对青天”、“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成为纸上的永恒,也是陈忠实留给石油大学的最后一笔财富。

作家作品与出版业息息相关,陈忠实为报刊、出版社的题字一直未曾间断。1994年初,他为刚改刊不久的《出版纵横》题词,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类社会愈进步,人对有益的书籍的需求更迫切,出版各类读物将肯定成为陶冶人的精神情操的高尚事业,我向从事这项事业的同志怀着本能的崇敬和钦佩”。潇洒飘逸的字体竖排写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的一张绿色方格纸上,发自内心的感慨和书写使出版业的工作者们倍受鼓舞。2009年,又给《文学报》题词:“文学照亮生活,照亮心灵”。福建省文学刊物《中篇小说选刊》创刊30周年之时,他写下贺词:“众里寻他心无数,终于发现,好货尽收《中篇小说选刊》每一部”。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创刊百期,陈忠实写“视野开阔,古今中外,广采博纳,为繁荣艺术园地贡献卓著,也使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望更上层楼,再创新的境界”。在《光明日报》副刊工作的编辑韩小蕙曾向陈忠实约稿,请他写一篇关于陕西老腔的文章,应允后寄来了《我看老腔》,洋洋洒洒5000多字,用钢笔整整齐齐地写在18页白纸上,现在看来依然字迹清晰,言辞酣畅,展现出他在书写时的情真意切和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对于他人的允诺,陈忠实从来不会轻易食言。即使在生病化疗期间,一旦身体情况稍有好转,便坚持完成之前承诺的题字,陕西省社科院的《文谈》杂志刊名便是他在病中写就的。身为陕西作家,他有很强的责任感,对西安地区的报纸也有着深厚感情,为《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都曾写过题词。

陈忠实题字

对于文学爱好者,无论在哪个岗位的人求字题名,陈忠实都会欣然应允。1997年,陕西一群热爱文学的检察官创办杂志《检察文学》,陈忠实为此题写刊名,之后还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多篇文章,十周年到来之际,又提笔为杂志社书写“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以鼓励他们继续办好这份独特的法治文学刊物。陕西交通作协成立时聘请陈忠实作顾问,他还托人送去“讴歌交通风采,弘扬和谐文化”的题词。2009年夏,参观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后,他感慨不已,慨然挥毫书写:“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也是一首激情长诗,贯通了地理的南北中国,也沟通了南北中国人的情感和人文经济交流”,欣喜与赞叹之情跃然纸上。他也经常把自己的稿子交给《陕西交通报》的文化副刊发表,给予大力支持。陈忠实的书法在兵团也有墨迹留存,听闻西北边境第一团组建文联,书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书写兵团赤子情怀”以示祝贺,用铿锵有力的大字支持军队文化建设。他特别乐于结识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公务员参与读书活动,专门题写了“阅读开启智慧、扩展视野、拓宽思维空间”十六个大字,表达自己对活动的支持和肯定,还为干部职工的读书心得体会《撷萃叙心》一书题写书名。

除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写字留念,普通人求字陈忠实亦不拒绝。他经常以书法来表达对旁人的赞许和谢意,泼墨挥毫之时还不忘为文联辛苦付出的司机师傅写一幅字,主动赠予他;也曾专门写了两幅四尺见方的书法作品寄到汉中卷烟厂,以十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表达感谢之情。作家李康美生病住院,前去探望时他带着写好的五幅书法作品送给治病救人的医生,感谢他们照顾自己的兄弟。在陈忠实看来,那一幅幅字并不是市场上的交易品,只是用以沟通人与人间感情、表达个人心意的礼物。他也曾给出生陕北唢呐世家的李彩霞题字“奏响人生旋律,音乐世家独秀”、“光明在前,彩霞灿烂”,体现出对青年人大有作为的肯定和期许。电视剧《白鹿原》在西安举行开机发布会,陈忠实特意题字“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赠予剧组,祝贺电视开拍。同时,他还热心慈善,在“首届陕西慈善名流之夜”晚会上,曾捐赠两幅4尺书法支持公益事业。在西安思源学院的陈忠实文学馆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手稿、照片和签字题名的图书。他生前还将自己的两部散文手稿《我经历的狼》、《删繁就简》捐赠给了铜川图书馆。陈忠实的足迹遍布关中大地,他的墨迹也散落三秦,那生生不息的力量将永远滋养这一方水土的人们。

书写一生的陈忠实相信“字要多写才出功夫”,他的书法也融入了独特生命体验和个性创造,有着审美价值之外的多种文化功能和社会效应。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无论是钢笔字还是毛笔书法,陈忠实手迹都体现着他那从容大度、质朴自然的风貌,彰显着外柔内刚、淳厚清朗的气质。见字如面,他爱说爱书的“文学依然神圣”,业已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作者:樊萌 李继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