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人都有“七情六欲”。究竟什么是七情六欲?问过很多人,查过很多资料,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关于六欲,详细内容见已经发表过的:到底什么是“六欲”。 关于“七情”,在《佛学大词典》中,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没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现代中医书籍中普遍记载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但是,笔者经过多年思考后认为,其不具有完全合理性。那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待慢慢从头说: 情:(加粗字体来源于《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缩印版 P1208)。 《说文》:“情,人之陰氣有欲者。从心,青聲” qíng《廣韻》疾盈切,平清從。耕部。 ①感情、情绪。如:热情、情不自禁。《説文·心部》:“情,人之陰氣有欲者。”徐灏注笺:“發於本心謂之情。”《禮記·禮運》:“何謂人之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論衡·本性》:“情,接於物而然者也,出形於外,形外则謂之陰” ②本性。《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高誘注:“情,性也” 还可理解成:常情,性情,爱情、情欲、性欲、情面等。 用“感情”解释“情”合理吗?应该不合理,笔者认为,解释语中一定不要出现被解释的字。用“情感”解释“情”合理吗?也不合理,什么是“情感”?许多书籍上这样解释: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这样的话,用“情感”解释“情”,就把“情”的内涵缩小了。 还有人给解释成:人之心理感受。 还有人解释成: 因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情性,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也不合理。情也可以不因外界事物引起,“情”也是生命体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之一,所有古人说:弗學而能。 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和思考后认为:造字之时,每一个字都有其具体的内涵,而且任何一个字都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事实上,任何一个字都不能完全代替另外一个字,多数情况下,解释字和被解释字之间的含义有大部分重叠。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字的原始含义都被扩展、或引申、或借用了。由于人的年龄段不同、阅历不同、知识面儿不同,每一个人对同一个字的理解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对同一个字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含义也会有变化,比如:小姐,同志,等等。 笔者认为把“情”解释为:“人之心理感受”,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不全面。因为 “情”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表现出来,笔者谓之“内情”,也可以叫“心情”;二是表现出来,笔者谓之“外情”,也可以叫“表情”。古代造出了很多字、词来表述“情”,有的是描述“内情”,比如:静、定;有的是描述“外情”,比如:怒、笑;而有的是同时描述“内情和外情”,比如:瞋,这里姑且称为:“内外情”。当然外情必须通过内情才能显示。下面就看看笔者汇总古人所造的的关于“情”的字与词(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肯定有疏漏),并给予进行归类,共归为:一类内情和六类外情。内情分为七小类,六类外情又各自分为五小类。这样的话,说七情,不是七种情,而是七类情。 1、安(静、平、定、宁、恬、谧)(内情)是核心,是基础。 安:安静、安宁、安谧、安恬、安平、安定。 静:没声音,不动。宁静,安静。 平:安定 定:平静 宁:安宁、 宁静、平安,安定 恬(tián):恬静 谧(mì):[书]:安宁、平静 泊:恬静。淡泊。 澹(dàn):安静 2、喜(爱、欢、笑、乐) 喜:快乐,高兴,喜乐,喜闻乐见,喜兴。喜悦。 忭(biàn):欢喜、快乐。 忭跃(欢欣跳跃)。 抃踊(鼓掌跳跃,形容非常高兴)。 采:兴高采烈。 畅:畅怀大笑。 欢:快乐。高兴。欢快,欢喜,欢笑,欢心,欢欣。 恺(kǎi):[书]:快乐,和乐。 乐:快乐、欢乐。 般(pán): [书]欢乐。般乐。 僖(xī):[书]喜乐。 欣:喜悦。憨笑。 怿yì[书]欢喜,高兴。 愉:愉快,愉悦。 豫:[书]欢喜,快乐。 悦:高兴,愉快。 爱: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喜欢。 灿:灿烂的笑容。注:乐的情要高于喜,畅高于乐。 嘲:嘲笑,冷嘲热讽。嘲谑(xuè) 哧:哧哧地笑 嗤:嗤笑 痴:痴笑 慕:羡慕,仰慕 歆(xīn):[书]羡慕 荣:光荣 舒:愉悦 爽:舒服 笑: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 恭(gōng):恭敬 敬:尊敬、恭敬。 3、思(念、忧、虑、愁) 思:想。思念、怀念、想念。思虑、思恋、思谋。 念:想念,怀念。 忧:忧愁,担心,忧虑 懆(cǎo):懆懆:忧愁不安的样子。 惙(chuò):<书>忧愁。 怛(dá):忧伤。悲苦。 忉(dāo):。<书>形容忧愁。 悝(lǐ):忧悲。 悒(yì): [书]忧愁不安;忧悒,郁悒,悒悒不乐。 虞:忧虑。 愁:忧虑(也是忧)愁苦、愁眉,愁眉苦脸,愁眉锁眼,愁闷。愁容。愁云。 㤥(hài):<书>痛苦;忧愁 闷:愁闷,闷闷不乐。 戚:忧愁;悲哀 㾓(yuān)(拼音拼yùn才能够打出字):忧郁。酸痛。 怜:怜悯。 悯:[书]:忧愁。悯惜。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虑:思考,担忧。 4、羞(耻、惭、愧、㥏) 羞:羞愧 耻:羞愧 悔:悔:悔恨;懊悔; 惭: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愧:惭愧、羞愧、愧恨、愧疚、愧痛。恧(nǜ): [书]惭愧。 㥏(tiǎn):[书]惭愧。 觍(tiǎn): [书]形容惭愧。 臊:害臊。 赧(nǎn):因羞愧而脸红。赧颜。 辱:耻辱 5、悲(哀、伤、恸、衋xì) 悲:悲伤。悲哀、悲愁、悲愤、悲观、悲号、悲鸣、悲泣、悲叹、悲恸、悲咽。 哀:悲伤,悲痛。 恻:悲伤。恻然:悲伤的样子。 缠:缠绵悱恻: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 怊(chāo),<书>:悲愤。 怆(chuàng):<书>悲伤。 捶:捶胸顿足。棰(chuí),同捶。棰胸泣血。 拊膺:拍胸,表示悲痛。拊膺顿足。 悢(liàng):[书]悲伤。 恸(tòng): [书]极悲哀。大哭。 悕(xī):[书]:悲伤。 衋(xì): [书]悲伤,痛。肝肠寸断 伤:悲伤、忧伤。 悲喜交集,悲喜交加 6、(恼)怒(怨、恨、仇) 怒:恼怒,恼羞成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气。 奰(bì):怒。 嗔(chēn):怒,生气。嗔怒。注:此 “嗔”字嘴角应该有动作。 瞋(chēn):<书>发怒时瞪大眼睛。 恼:恼火,恼怒,恼羞成怒。 愠(yùn):怒。 苦:苦恼、 烦:烦闷、烦恼、烦忧、烦心、烦躁。 懑(mèn):[书]:烦闷、愤慨,生气。愤懑。 怨(恨、仇、怼) 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怨怼,怨恨,怨气,怨愤。 怼(duì):<书>怨恨:怨怼。 憝(duì):<书>怨恨。 恚(huì):<书>怨恨。 惎(jì):怨恨。忌刻。 恨:仇恨。 瘅(dàn):憎恨 憎(zēng):厌恶,恨。憎恨,憎恶。 恶(wù):讨厌,憎恨。 忌:忌妒 嫉:忌妒,嫉恶如仇 妒:忌妒,嫉妒。 懊(、惆、怅) 懊:烦恼、悔恨 憾:失望,不满足。 (náo):懊。 惝(chǎng):惝恍:(书)失意;不高兴。 丧:懊丧。丧魂落魄。 惆:失意,悲痛、惆怅。 怅:不如意。怅然,怅恨,怅惘。 怏(yàng):怏然:形容不高兴的样子。 淡:不热心。淡漠:没有热情,冷淡。 7、恐 [惧、 惊、慌、觳(hǔ)] 恐:害怕,畏惧。恐慌、惊恐。 怵:害怕,恐惧。 惵(dié): <书>恐惧;害怕。 恫(dòng):<书>恐惧。 惶:恐惧。惶恐;惶惶;惶悚;惶遽。 惧(懼);害怕、恐惧 恇(kuāng): [书]:害怕,惊慌。恇惧,恇怯。 伈(xǐn)。伈伈:[书]形容恐惧。 怔忪:[书]惊恐。 詟(Zhé):[书]惧怕。詟服(慑服);詟惧(恐惧) 怯:害怕,胆小。 怕:害怕,畏惧。 慑(shè):[书]害怕,使害怕。慑服。 憷(chù):害怕。 畏:畏惧。 惮(dàn):<书>畏惧、怕。畏惧、畏怯、畏缩。 葸(xǐ): [书]畏惧。 惴(zhuì): [书]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惴栗:恐惧战栗 觳(hǔ): <书>因恐惧而发抖。 怔(zhēng):怔忡:心悸。怔营:[书]惶恐不安。 注:“恐”解释成“害怕”,“怕”也解释成“害怕”,为啥? 惊: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惊喜,胆战心惊,惊诧,惊愕,惊骇,惊惶,惊慌,惊厥,惊恐,惊悚,惊吓,惊心动魄。惊异。 愕:惊讶,发愣。 骇(hài):惊吓,震惊。骇然。 遽(jù):惊慌。 怂(sǒng):[书]惊惧。 悚(sǒng):[书]害怕 慌(忙、急、躁) 慌:慌张 忙:急迫 躁:性急,不冷静 卞(biàn):急躁。 急:急躁 注:恐和惊应该同属于一类范畴:快速的恐就是惊 …… 即使造了这么多,也还是不能全面地客观地反应出“情”的内涵。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高等动物之“情”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的笨拙性。 所以七(类)情的内容可总结为: 安、喜、思、羞、悲、怒、恐。 六欲的内容总结为: 活、睡、食、 (fí)、色、名。 各种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是动态的,是在不停地互相转换的。 中医理论上讲:怒伤肝,喜伤心,思(忧)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其实理论来源于生活经验,来源于总结,或来源于猜想,并不一定正确。怒不只伤肝,还会伤心,也会伤脾,也会伤胃,还会伤脑,甚至伤害生命。任何一种“外情”只要超过一定的度,都不仅只对某脏腑造成伤害,还会对整个生命体造成伤害。人们常说“生气(怒)”会导致病症(疾病)。其实各种“外情”过度之后都会导致病症。“喜怒忧思悲恐惊”,多数情况下是人类和 (笔者造的字,含义是:除人以外的高等动物)类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保护反应。只有反应过度的情况下才会造成伤害。退一步讲,假使古名医们总结是正确的,也应该这样描述更合理:过喜伤心。过悲(忧)伤肺,过思(忧)伤脾,过怒伤肝,过(惊)恐伤肾。不过不造成伤害。 《黄帝内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在志为思),肾藏志;《医学启源》中: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而名医陈言认为脾藏意与思。这些都是假说,是猜想,并不代表一定是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再说,既然是七情,为什么不分属七脏?用目前西医的研究结果, “情”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其功能都源于“大脑”,而古人把大脑的功能合并在“心”里。心静如水、心想事成、心花怒放、心灵手巧、心惊肉跳、心眼儿等与现代的心电图、心肌炎、心肌梗死等中的“心”是有所区别的,此心(脏)非彼心(情)也。 若问笔者闲来写这些东西何用? 是为述及七情六欲与病症(疾病)之间的逻辑关系打基础的。也是为诊治病症找到原因打基础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现在都认为,生气(怒)会导致血压升高,然后会导致脑出血等,然后会死亡。人们总结的结论就是:生气(怒)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而笔者认为,生气可以是导致血压短时间内增高的诱因,而不是原因。 最后把七(类)情汇总如下 1、安(静、平、定、宁、恬、谧),是核心,是内情,是心情,是基础。 下面的六类是外情,是表情,是表现。 2、喜(爱、欢、笑、乐) 3、思(念、忧、虑、愁) 4、羞(耻、惭、愧、㥏) 5、悲(哀、伤、恸、衋) 6、(恼)怒(怨、恨、仇) 7、恐 [惧、 惊、慌、觳(hǔ)] 七情弗学人人有,安喜思羞悲怒恐。 笔者把七(类)情用一个示意简图进行描述。 七情关系图:球内代表体内情,球外代表体外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