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德拉特: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

 昵称29322182 2019-12-15

作者:王卓--同心动力高级咨询顾问
来源:同心动力管理V视角(ID: topduty)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各行业市场竞争同质化的趋势不断加重,为了抢占先机,或是捕捉到下一个新趋势风口,每个企业都在上演着人才争夺战,以追求能力和技术领先,而在此之外,为了实现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如何创造一种能够不断推动企业向前的良性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越来越尤为重要,即创造一种是基于企业整体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企业文化,这也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重视的。

什么是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呢?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迈克尔·茨威尔提出的:
它是创造一种如何提高绩效文化的方法和组织体系。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激发和培养员工为达到企业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目标,并根据企业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三者协同工作的文化体系。

《目标》是身为物理学家与企业管理大师的高德拉特博士创作的风靡全球的企管小说,堪称管理学的经典之作,他将物理学法则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应用于企业管理,开创性的创造出可以解决企业中的诸多问题的“TOC制约法”(Theory of constraints)


这个通用的法则适用范围之广泛,甚至可以适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上,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在小说中,它运用万能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和常识性的科学法则,让原本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即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掉的,濒临倒闭的企业大胆启用新的“制约法”进行管理,在这一艰苦的过程中,在企业在原有的人力,设备等一切资源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又一次焕发生机,创造了行业内的奇迹。


起初拿到这本书时,大多数读者都会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讲述运营管理方面知识的书籍,但高德拉特博士却用故事叙事的形式把很多深奥的企业管理问题,把运营管理这件复杂的事情用生动的、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到读者面前,故事之精彩,情节之丰富,逻辑性之强,都让人啧啧称赞,其中不乏烧脑至极的逻辑推理段落,让人读完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认为若要真正理解参透故事中想要告诉大家关于如何通过提高运营管理能力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这一真谛恐怕是要通读几遍全文,细细品味才可以。不过,让人更加钦佩的是像高德拉特博士一样的跨专业领域却触类旁通精通其他学科的能力卓越的人才,非常人所能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管理学范畴的一些独创性的理论往往并非是研究管理专业的人士最先来提出的原因吧。


高效的组织必须具备的三大基石:企业文化、能力和领导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个组织的文化决定了塑造员工行为的规则和规范,而员工的能力决定了员工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和影响。同时组织文化的导向性和基点决定着员工是否有能力或意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绩效。


《目标》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营造了生动的管理者及员工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以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悬念重生的故事情节发展为主线,诠释了如何用近乎常识性的逻辑推理去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并将企业文化,能力和领导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贯穿到整个故事的始终,像读者讲述了一个企业是如何创造了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而获脱胎换骨,获得重生的。
书中的主人公罗哥与他的导师钟纳之间亦师亦友,钟纳以苏格拉底式的方式抛出问题,无私的帮助罗哥找出问题所在,并引导罗哥主动思考,联系工作实际状况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步一步抽丝剥茧,把一个濒临关闭的工厂变成了全公司产能最高的工厂,也让罗哥逐渐掌握了“制约法”的秘诀在于制约系统产能的最大因素是瓶颈,找出瓶颈并提高它的有效产出便会大大提高整个过程的效率和产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完成更多订单,为公司赢得更多客户,提高公司效益,也提升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这个故事也充分揭示了企业文化、能力和领导艺术这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培养高绩效的企业文化之前,企业要注重员工的能力的挖掘和培养。高德拉特通过《目标》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与教育是相通的。主人公罗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养,细心且敏感的关注员工感受。那么,如何教会员工科学法则与逻辑思维是可以应用到工作场景中的呢?

他的办法是先提出基本的假设,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去推翻假设,如果被推翻了那就证明有另一个假设的存在,通过这样不断建立假设去寻找解决方案的方式不正是大家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么?这本书同时也告诉我们,常识其实并不平常,常识是我们赋予一连串用逻辑推演出来的结论的最高礼赞。我们每个人每天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科学,并把科学应用在我们周围所见到的一切事物上。高德拉特博士也想借此能够成功改变读者对科学和教育的观念,探讨教育的意义,这才是他写这本书的真正回报。他认为唯有在假设前提下,透过不断推论的过程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答案,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是一个给自己赋能的过程,而把结论摆在面前而不具备推导能力的学习方式,充其量是训练学习方法而已。

其次,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由一个传统的、生产效率低下、自我为中心的企业转变成为一个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卓有成效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努力增强自身能力的企业的过程。

打破常规的科学体系化的运营管理掀起新的工业革命是人类改变世界的新驱动力,《目标》的写作背景是八十年代日本的“及时生产观念”令日本建造业面貌一新,欧美的企业在浓烈的危机感下纷纷学习改革,并最终通过采用TOC制约法”迎头赶上,走出危机的过程。

主人公罗哥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一家美国小镇上的工厂厂长,工厂长期拖延订单,生产效率低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面临在未来三个月内工厂关闭的危机。面对迎面而来的巨大困难罗哥并没有听天由命,而是带领工厂管理人员勇敢的打破常规,建立新秩序,一次又一次的发现问题,试图解决问题,之后再发现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优化工作流程,在反复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迭代更新,最终找到制约生产效能的瓶颈因素,并提高了瓶颈因素的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厂生产力,成功挽救了工厂,还因此个人及他手下的工厂管理人员都从学到了更多,职位得到晋升,罗哥的婚姻危机也解除,无论从能力、认知还是获得的回报,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最后的结局必然也必须是皆大欢喜。

最后,人定胜天。领导艺术是企业的领导人在领导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它是解决企业各种问题的不二法宝,贯穿于领导实践的始终。

高德拉特笔下的罗哥人物形象丰满,他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好下属,好爸爸,好丈夫亦是好学生,这正是我们现代社会人多重身份的真实写照。不能顾此失彼,又能够兼顾各方,有时候的确是比做好一项工作要复杂的多,在处于多重身份和压力下的罗哥仍然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去改善,解决它。罗哥这个人物性格带给我的启发和感动与高德拉特希望通过透过书所传达的学习精神一样精彩。面对困难和挫折,要迎难而上,不怕失败,遇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要退缩,要永远保持着求实探索、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执着精神。拥有了这种的精神力量,万事皆成功。

“问题越复杂,解决办法越是要简单”这种四两拨千斤的理念倒是与我们中国人不谋而合。读一本好书总会有种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的感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找出瓶颈,各个击破。

《目标》这本书清晰而系统的诠释了关于如何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的全过程,这个更是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告诉我们身处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并且具有关键能力的管理者和员工能够随机应变,随时调整工作方法,规划,乃至战略,能够驾轻就熟的解决一切迎面而来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最大的成功。

作者:王卓--同心动力高级咨询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