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老一辈的人说,欲看一个村落,一看门楼,二看祠堂,三看古井。 庵背村的门楼高耸,前面虎山来朝,龙江环绕,真是 门含经富千山秀 楼纳蓝田万里春 (五经富之地,古称蓝田。) 有诗为证: 村名庵背,诚信干事业; 地号中和,耕读传家风。 (注:庵背村,又叫中和村,其小学为中和小学。) 干事业要像在庵庙烧香拜佛那样虔诚,耕田种地,读书做官,要秉承中庸和平家风。 中和学校,是我的母校。校门由副省长曾定石题写。北京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有诗为赞: 中乃万物法, 和为天下尊。 门楼是一个村的门面,村的名片。庵背村的门楼写到: 昔时庵背村有钱人多,经济富足,教育发达甲天下,素有小香港美誉 今日中和乡乡容壮观,楼高灯亮,文化广场美世界,又有大上海雅称 庵背村的祠堂,前方有一个大金池,池水全是纯净的山泉水注入,清澈无比。 池边杨柳依依,金池用上等的石料圆满包围,天地万象,尽情收罗在池中。 祠堂门写到: 祖德宗公 拜祖宗,就是拜功德。 多做功德,就是爱敬祖宗。 建功立德,令祖上颜面生光辉。 大门这四个字,是中华祠堂文化最精华的凝炼。 祠堂,就教两样东西, 一样叫祖德,就是树德育人。 第二就是宗功,建功立业。 祠堂能够建成,是大功一件,祠堂用于教学育人,提升村的知名度,陶铸大器,便是大德一桩。 祠堂门两旁写到: 东鲁家声 南宗世泽 山东鲁国,孔夫子的故乡,是我们家风的源头,因为我们的曾子曾祖,就是跟孔夫子学习礼义廉耻。 我们曾子最出色的就是一个孝字,庵背村曾氏宗祠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把二十四孝图,刻成石碑。 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放在最明显的地方,用最隆重的石刻去表现。 子祥博士说,曾氏家族最厉害的文化,就两个字——孝、慎。 如果外人问你的家风家训是什么,你答不上来,就会特别丢脸。 子祥博士特别在《中国五经富》上写下对联: 我们曾氏都是——孝慎脉中 天下有一曾而无二曾,都是用孝慎二字传家风。 孝,是爱敬长辈; 慎,是自身谨慎。 观察学习一个祠堂,你要特别小心,因为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建祠者的心血,老祖公要告诉后代成功秘诀,跟美满的愿景,跟人生格局。 就拿庵背村宗祠正门来看, 第一,要财源广进。几乎十个人九个进宗祠的,都忽视了宗祠上面琉璃瓦以下的精美古字。作为贵宾的二村曾一三老师跟我说,那四个字就是金玉满堂。这是财文化。金玉满堂上面是花开富贵,这是财文化。 第二,祠堂两边羊角,各有三个勇武的战神。三生万物,代表人丁兴旺。而且,三人一体,代表团结凝聚,兄弟如手足,这是丁文化。。 第三,祠堂门楼最中央是两条凤凰献瑞来朝。凤鸟来朝,是极其贵气的体现。在古代指拿朝廷俸禄,现在指拿国务院津贴,老一辈讲的朝中挂紫衣。古代朝中的紫衣才可以刺绣凤凰。 金玉满堂在最下面,物质建设是基础,人丁兴旺在最上面,人品、人口,人的凝聚力,才决定最高天花板。 双凤呈祥,放在最中央。有财丁两旺后,必须要求的社会地位,人中尊贵,方为真显赫。 前面已经讲了财丁贵三大祠堂文化,那么寿文化呢? 不要着急,处处留心皆学问。 有了财丁贵,三样世间最美好的,必须要寻找第四样,那就是寿文化。 寿文化,一般在村里自己知道,所以寿文化应该放在内堂。 无论你多么财丁兴旺,无论你多么富贵显赫,如果养生长寿,花甲难满,古稀不过,人生始终有缺圆满。所以在祠堂里头有古老规定,花甲未满的,不能轻易入祠,除非是为国捐躯,功盖一方,德被百世。 所以庵背村的祠堂门楼,第一个进去,你反过来一望,就是长命富贵,四个极其秀美的字。 下面是如何获得长寿的秘诀,一边是心宽能增寿,另一边是德高可延年。 这两边的字很容易被参访祠堂的人所忽视。一般人游览祠堂,都严重低估了祠堂伟大的文化价值。一个精美的祠堂,可以传唱千古的,必须要有一百处文化体现。 因为,祠堂是要出百工、技巧、仕农商贾,琴棋书画人物,而我,对祠堂的百种文化建设胸有成竹,因为我有专门的古书记录,我看过的祠堂已经不下千百所,每座都像看古书那样认真看,所以我一进古祠堂就能看出这祠堂最细微的文化体现,以及可以提升的地方。 我们来看祠堂里这两旁字(心宽可增寿,德高能延年)中间夹着的这一副壁画,目前能读懂这壁画的人,已经不多了。甚至负责绘图的工匠,也不一定能看得懂。 这就是寿文化的核心。 少年戒之在色, 中年戒之在斗, 老年戒之在得。 这是《论语》上最精华的。恩怨情仇叫色,刀兵相对叫斗,老寿星看淡一切,鹤发童颜,这叫宠辱不惊,得失不挂,如此长命百岁,便能光前裕后。 庵背村光前裕后匾额上的这些字画,真是高明至极,无与伦比。 他告诉后代儿孙,对恩爱情仇要看宽放下,对名利财富,要看淡不斗,对得失宠辱,要看破无碍,这就叫心宽能增寿,德高可延年。 小小的栋梁彩绘里头,居然就包含中华长寿文化,养生文化,所以文亮公的儿子庆育叔,眼界独特,他跟我讲,庵背村这古祠堂,完全可以作为文化旅游景点来开发,对提高村寨知名度,村民文化自信有帮助。这里面就缺乏文化的引导宣传。 美玉在石头中常常跟石头无异,庵背村古村落文化,在五经富的古物旧寨之中,常被人所忘记。如何光前裕后,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下面,我将依次将祠堂文化介绍给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