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五经富》241最美乡村之庵背村2

 凯哥好心情f6v8 2019-12-15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庵背村的门楼祠堂古井

老一辈的人说,欲看一个村落,一看门楼,二看祠堂,三看古井。

庵背村的门楼高耸,前面虎山来朝,龙江环绕,真是

门含经富千山秀

楼纳蓝田万里春

(五经富之地,古称蓝田。)

有诗为证:

村名庵背诚信干事业

地号中和耕读传家风

(注:庵背村,又叫中和村,其小学为中和小学。)

干事业要像在庵庙烧香拜佛那样虔诚,耕田种地,读书做官,要秉承中庸和平家风。

中和学校,是我的母校。校门由副省长曾定石题写。北京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有诗为赞:

中乃万物法

和为天下尊

门楼是一个村的门面,村的名片。庵背村的门楼写到:

昔时庵背村有钱人多经济富足教育发达甲天下素有小香港美誉

今日中和乡乡容壮观楼高灯亮文化广场美世界又有大上海雅称

庵背村的祠堂,前方有一个大金池,池水全是纯净的山泉水注入,清澈无比。

池边杨柳依依,金池用上等的石料圆满包围,天地万象,尽情收罗在池中。

祠堂门写到:

祖德宗公

拜祖宗,就是拜功德。

多做功德,就是爱敬祖宗。

建功立德,令祖上颜面生光辉。

大门这四个字,是中华祠堂文化最精华的凝炼。

祠堂,就教两样东西,

一样叫祖德,就是树德育人

第二就是功立业

祠堂能够建成,是大功一件,祠堂用于教学育人,提升村的知名度,陶铸大器,便是大德一桩。

祠堂门两旁写到:

东鲁家声

南宗世泽

山东鲁国,孔夫子的故乡,是我们家风的源头,因为我们的曾子曾祖,就是跟孔夫子学习礼义廉耻。

我们曾子最出色的就是一个孝字,庵背村曾氏宗祠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二十四孝图刻成石碑

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放在最明显的地方,用最隆重的石刻去表现。

子祥博士说,曾氏家族最厉害的文化,就两个字——

如果外人问你的家风家训是什么,你答不上来,就会特别丢脸。

子祥博士特别在《中国五经富》上写下对联:

我们曾氏都是——孝慎脉中

天下有一曾而无二曾,都是用孝慎二字传家风。

是爱敬长辈

是自身谨慎

观察学习一个祠堂,你要特别小心,因为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建祠者的心血,老祖公要告诉后代成功秘诀,跟美满的愿景,跟人生格局。

就拿庵背村宗祠正门来看,

第一,要财源广进。几乎十个人九个进宗祠的,都忽视了宗祠上面琉璃瓦以下的精美古字。作为贵宾的二村曾一三老师跟我说,那四个字就是金玉满堂这是财文化。金玉满堂上面是花开富贵,这是财文化。

第二,祠堂两边羊角,各有三个勇武的战神。三生万物,代表人丁兴旺。而且,三人一体,代表团结凝聚,兄弟如手足,这是丁文化。。

第三,祠堂门楼最中央是两条凤凰献瑞来朝。凤鸟来朝,是极其贵气的体现。在古代指拿朝廷俸禄,现在指拿国务院津贴,老一辈讲的朝中挂紫衣。古代朝中的紫衣才可以刺绣凤凰。

金玉满堂在最下面,物质建设是基础,人丁兴旺在最上面,人品、人口,人的凝聚力,才决定最高天花板。

双凤呈祥,放在最中央。有财丁两旺后,必须要求的社会地位,人中尊贵,方为真显赫。

前面已经讲了财丁贵三大祠堂文化,那么寿文化呢?

不要着急,处处留心皆学问。

有了财丁贵,三样世间最美好的,必须要寻找第四样,那就是寿文化。

寿文化,一般在村里自己知道,所以寿文化应该放在内堂。

无论你多么财丁兴旺,无论你多么富贵显赫,如果养生长寿,花甲难满,古稀不过,人生始终有缺圆满。所以在祠堂里头有古老规定,花甲未满的,不能轻易入祠,除非是为国捐躯,功盖一方,德被百世。

所以庵背村的祠堂门楼,第一个进去,你反过来一望,就是长命富贵,四个极其秀美的字。

下面是如何获得长寿的秘诀,一边是心宽能增寿,另一边是德高可延年

这两边的字很容易被参访祠堂的人所忽视。一般人游览祠堂,都严重低估了祠堂伟大的文化价值。一个精美的祠堂,可以传唱千古的,必须要有一百处文化体现。

因为,祠堂是要出百工、技巧、仕农商贾,琴棋书画人物,而我,对祠堂的百种文化建设胸有成竹,因为我有专门的古书记录,我看过的祠堂已经不下千百所,每座都像看古书那样认真看,所以我一进古祠堂就能看出这祠堂最细微的文化体现,以及可以提升的地方。

我们来看祠堂里这两旁字(心宽可增寿德高能延年)中间夹着的这一副壁画,目前能读懂这壁画的人,已经不多了。甚至负责绘图的工匠,也不一定能看得懂。

这就是寿文化的核心。

少年戒之在色

中年戒之在斗

老年戒之在得

这是《论语》上最精华的。恩怨情仇叫色刀兵相对叫斗老寿星看淡一切鹤发童颜这叫宠辱不惊得失不挂如此长命百岁便能光前裕后

庵背村光前裕后匾额上的这些字画,真是高明至极,无与伦比。

他告诉后代儿孙,对恩爱情仇要看宽放下,对名利财富,要看淡不斗,对得失宠辱,要看破无碍,这就叫心宽能增寿德高可延年

小小的栋梁彩绘里头,居然就包含中华长寿文化,养生文化,所以文亮公的儿子庆育叔,眼界独特,他跟我讲,庵背村这古祠堂,完全可以作为文化旅游景点来开发,对提高村寨知名度,村民文化自信有帮助。这里面就缺乏文化的引导宣传。

美玉在石头中常常跟石头无异,庵背村古村落文化,在五经富的古物旧寨之中,常被人所忘记。如何光前裕后,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下面,我将依次将祠堂文化介绍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