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古村落】冷水滩回龙村:割不断的家族情怀

 陈瑜工作室 2021-10-13

【永州古村落】冷水滩回龙村:割不断的家族情怀

图文 陈瑜
 
从冷水滩出发,经牛角坝、普利桥,一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回龙村,穿行在乡村公路,处处能闻到芬芳的泥土气息,清澈的石溪江相伴,飞奔在水岸河堤,自是情趣盎然。


听村里老人说,之所以叫回龙村,是因为在清朝咸丰年间,村里有一处庵阁,庵中一游亭九曲回肠,造形貌似神龙,故该村取名为回龙阁,后又改名为回龙。现在的回龙村别有一番文化氛围,仿古老街临江而立,家族古院,茶楼酒舍,红色文化展览馆、农耕劳作,书香记忆,点缀着腾云岭文化生态园,村里栽花种草,古韵浓浓,装扮着四明山下的村庄。
经过时尚的村委会办公楼,就是别具特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宗祠。回龙村村民,大多是王姓,这里就成了王氏家族的精神家园。
我第三次来过这里,第一次来所见到的,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宗祠前绕过,青石条铺就的堤排长满了青苔藤蔓,宗祠就被紧紧簇拥着,主道两旁各有水塘映衬,格外的威严和神圣。最近的一次再去,小溪被水泥填满形成了一块前坪,祠堂之外又增设了一座时尚的门楼,那份宁静古韵就淡漠在记忆里。


靠近祠堂,一堵方正、高耸、森严的围墙上并排开三门,中间是正门,曲线的飞檐特别有韵味,为迎宾接待之门,两旁各开小门,供族人进出办事之用,正门两旁高悬圆形“忠、孝”二字,白底黑字,醒目警世。进入门楼,就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两旁是厢房,门楼背面就是一个雕龙画栋、高大的古戏台,为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宏阔壮观。中间一个宽敞的方坪,几株颇有年份的古树,如遮似盖,树干上青藤依偎,树顶叶茂婆娑,虬枝如龙,伸展飞扬,正厅就是两进主祠堂,厅堂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硬山青瓦顶,饰三级马头山墙。族人朝拜祖宗的地方,神龛供奉祖宗牌位,两旁各有厢房数间,议事之地。


王氏宗祠,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祠系砖木结构,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308.5平方米。祠堂正门一副对联“三山映福台金光灿烂槐堂事业千秋旺,二水环华院碧浪盈盈合族人文万代兴”,描绘古村风景,寄予深深厚望。


王氏家族延续祖训家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王家族人世代尊崇的道德标准。家规家训不仅吟诵在口头上,而且表现在门楣、匾额、花板甚至在墙壁和家什上,使族人抬头见规则,行走受熏染,时时刻刻沐浴在道德文化教育中。不论是经商还是为官,不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还是一般的平民百姓,王家人都必须坚守家训,按规矩办事。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义悌廉,长幼亲友邻,都是有规可循的。规圆矩方,测平量直,为人要有品,做事要有道。


宗祠也就成了后代子孙的一面镜子,就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和凝聚力的实体,是外出打工、谋生者回家认祖的根基,更是族人的精神支柱,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红线紧紧牵系着远方的游子。有了宗祠,就有了家,就不会有飘零失落之感。据族人长者介绍,每逢过年过节,外出人员回家时第一件事就是到宗祠朝拜祖宗,祈求祖宗降福后人,也激励着后人在外为人处事都要以忠孝为本,友善为基,修身养性,遵章守纪,为祖宗争光,为家族争荣。
家,家族,宗祠永远是游子割不断的情结,无论是大富大贵,还是平淡无奇,这里就是港湾,就是归宿,就是爱的怀抱。
  如今,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岁月洗礼的王氏宗祠以其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和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愈来愈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的人们在这里驻足、品读、深思。
  走出宗祠,回望身后这一静谧、神圣、气势宏伟的重楼叠院式古建筑,无不顿生敬仰,虽是王氏宗祠,但足可以荡涤灵魂,斯人杳杳,德馨尚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