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地的清明会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家谱编修 2017-03-24

同根同源同一家

根据祖传习俗,清明节这一天,同姓同宗的族人,聚集在宗祠里,由族长主持会议商议这几件大事。族长一般由辈份高的族人或在家族中有名望的人担任。

辈分高的族人主持会议

清明节在宗祠里召开的会议名叫“清明会”。这一天,本族男女老少齐聚宗祠。有的姓氏宗族人口太多,宗祠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口。在封建时期还因此产生了一些具有争议的规定:只让男性族人参加。

清明会的内容及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一、处理或研究决定族内事宜,商讨家谱编修等宗族大事;二是祭祖扫墓;三是聚餐。

清明会是宗族的最高权威组织,会在每年这一天处理族内违反族规的族人,表扬那些对家族或社会有贡献的族人。清明会对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维护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创造和谐生存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族内议事

祭祖、扫墓:清明会的祭祖仪式在宗祠举行,首先由司仪点燃宗祠正堂供奉着本族写有列祖列宗名讳的“神主牌”神龛前的大红烛、香、纸钱。然后由族长诵读(或背诵)族规祖训。最后由族长带头率参加清明会的族人,虔诚地向列祖跪拜。跪拜祖宗的仪式和阵容是非常壮观的,宗祠堂屋内外甚至宗祠的院坝中,密密麻麻按辈份跪满族人。除了司仪呼喊“一叩首……”的声音外,整个宗祠静可罗雀。拜毕祖宗,由族长前行,族人按辈份紧跟其后。来到祖宗坟墓,在墓头插上白纸制成的幡,谓之“挂亲”,将墓周的杂草除去,将垮塌的墓塞培上石料或泥土,谓之“扫墓”。其实,在现代记述的清明节扫墓,它已包含“挂亲”这道仪式在其中了。

祭祖

扫墓完毕,族人回到宗祠聚餐。聚餐仍讲究坐席。辈份最大的坐上座,以此类推,论辈入座。这一天,族中男女老少都要去聚餐,民间俗话叫做“吃清明会”。

聚坐吃席

清明会的开销经费来源有几个渠道:一种是本宗族的公田租金。由驻守宗祠的族人负责耕种或收租,存放于宗祠,用于宗祠公费开销。如奖励有功族人,为族人子弟开办私塾。自然,也包括每年清明会的开销。二种是宗族中富商绅士自愿捐助的费用。三种是由宗族按各房(即宗族支系)分摊,好比现在的“打平伙”。

除了单个氏族的清明会,很多地区的清明节,会有许多家族召开大大小小的清明会。在这一天,不同姓氏各个家族的宗亲从天南海北的地方汇聚一堂,人一多,便开始热闹了起来。这时,各种各样丰富有趣的活动,以及闻讯而来的小摊贩们,将清明会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时的清明会,便脱离了单个家族的“族会”,而变成了类似于庙会这样的热闹日子。

热闹的清明会

清明会上的小游戏

小朋友等着她的棉花糖

每逢清明会当天,那个热闹,街上到处都拥挤不堪。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大道两旁被摊贩摆的满满当当。

按照历来的习俗,清明会主要有三件最重要的事儿:

这上会第一件是吃:炒凉粉、烤肉串、冒饸络、炸油糕、糖粽子、绿豆糕、红枣茶,壤皮子要多放辣子,吃的唇齿生香,听的馋虫翻滚,看的嘴舌砸吧。

烤肉串

上会第二件是看,大姑娘小媳妇,趁着早春节气,脱了冬袄,换上春裙,三五成群的叽叽喳喳。老头老太太领着孙子提着筐。多年不见的同学,少时暗恋的对象,小学的音乐老师,方圆几里的风流人物,几十年不见的仇人,在这会上都能碰到,就算碰不到,那也是演习过邂逅的场面,做了偶遇的打扮的。当然还要看演出,瞧大戏,那是头等大事。

搭台唱戏

第三件是买,大街小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卖不了的。卖吃喝的一堆,卖穿戴的三排,卖花籽树苗的被挤在一旁,卖猪羊牛马的更是直接被挤得看不见人影。拨浪鼓、自拍杆、虎头鞋、绣花帽、活的蛇龟、大虾、染成五颜六色的绒毛小鸡、金银首饰、古玩字画,上会的各取所需,都买得盆满钵满。到底春天来了,备足了用度,好在往后的日子里宽宽展展的大干。

清明会上的小玩意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虽然很多远出在外的人们已经不能利用这短短的几天假期回家祭祖,但是那份回忆与情谊却是从未减少过的。

街道上每一声吆喝,吃下的每一口糖食,玩过的每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玩具,都让这个节日为你烙下更多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