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字的人 | 做你自己,世界自然会供养你

 玉手机 2019-12-15

但他们有同一个生活习惯,写毛笔字。在身外事团团包裹,更不必再亲手提笔的现在,有许多人为这件看似无用的事,持续地付出了时间和专注,也因此受益。

所以邀约他们来聊聊这一切:

我们这么忙,为什么要写字?

ISSUE 56

桃子

         她的职业:书籍设计师

         写字时间:三年半

         她的老师:林曦

         她的学堂:暄桐教室

01| 重庆北京双城记

我的家在重庆,所以每两周飞一次北京,是最近这几年的生活模式。重庆地处西南内陆,交通从古至今都不算方便,即便在高铁飞架南北西东的今天,也没有直达北京的高铁。去远点的地方,速度要跟上的话,就只有一种出行模式。
相对于北京,重庆在文化上,还有很多比较遗憾的地方,但是如果没有来暄桐跟随小林老师学习书法,学习传统文化,我了解的故乡重庆就会更片面,注意力大概更多集中在好吃的好玩的上面。

现在,不上课的那个周末,一家人出去玩,路过上清寺,我会给先生说,你看这个小学里,以前就是张充和先生跟着沈尹默老先生一起探讨用笔的地方,沈老先生说张先生的字,像是明人写晋字,很有古意。给先生说这话的时候,我自己对那个画面都好神往啊。

“抗战期间,日军在天上轰炸,张充和先生在防空洞里铺开纸沾上墨写小楷,是何等的气定神闲”
路过七星岗,我也指一个大概位置,跟先生讲,这里以前郭沫若住过,他对金石有很深的研究,我们一年级学篆书的时候,老师讲到清人书家比如邓石如篆隶的金石气,就是从碑呀鼎啊尊呀彝啊这些金石器上镌刻的文字得来的。

走过凯旋路,我其实都不知具体位置,也会跟先生讲,丰子恺先生曾经就住在这一带,他的部分抗战时期画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我一直非常喜欢丰子恺先生,尤其有了孩子后,再回味他作品里对儿童的理解和赞美,更觉得人间好有爱啊。

“当年丰子恺先生笔下的凯旋路,虽然现在高楼林立,却也依稀可辨旧时的的山城模样”
跟先生讲这些的时候,他特别爱听,因为他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太正确了。他一直明白我的心,我早就想好好学习一下书法,却找不到入口。暄桐的招生消息,是他先看到的,在这之前,他已经在老师微博里看了很久写字是怎么一回事了,机会来临,他赶紧给我报名。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还是要有理想的,一旦实现了呢。

很多人问我,这么远这几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好像没有想过“坚持”这件事,这几年自然而然地,把隔周周末往返于北京重庆当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然后特别感谢先生,他一直推着我,在暄桐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也感谢这样的双城记,让我在暄桐学习之余,看了好多好看的展览,对文墨可爱的理解更宽了些。

02| 我是书籍设计师

“这些是我做的一部分儿童绘本”
这是一个有意思又谨慎的职业。有意思地方在于一本书就是一个主题,就像遇见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是一套思维模式,在了解内容的过程中,会帮助我打开认知的局限性。谨慎之处在于,得时刻提醒自己别让设计毁了作者的内容。懂得量体裁衣,让人看到书有浑然一体的视觉体验,会忘了设计本身,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穿越小说很火的时候,做过很多穿越小说。中途做过少量的文学文艺书,后来童书市场很火,又做了很多童书。这感觉也像练习了不同的帖,都有不同的营养被吸收到。也从这个过程中感受一下迎合市场到迎合自己。
设计跟写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自己从眼高手低逐渐到心手相应。每一个书家的字体,在我看来就是不同的字体设计。每一种字帖都有独特的风格。

特别庆幸学习了写字,让我在做书籍设计时,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比如:

👇

做历史类书封设计我不由自主会想到隶书或颜大人的字,他们厚重磅礴的气质更有历史感。


“《张迁碑》古拙的样子,很喜欢”

做文学类书籍时,我会把钟繇,虞世南,明人小楷都想一遍,这样的含蓄简静,趣味有古意,和文学书气质更接近。

“非常喜欢钟太傅的《宣示表》,扁扁的古风汉韵,心生追慕”

做穿越小说,我可能会从汉简里吸取营养。汉简的字笔笔有变化,有的特别夸张,特别有故事性。

“汗简里被拖长的一笔,极富艺术设计感”

做童书我会去看小孩子写的字。小孩子的字看着有的身长腿短,有的腿长胳膊短,放一起又很和谐,对称又有美感。

“做童书绘本后,慢慢童心回归,真好”

写字后,设计字体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起来。最近做了一套儿童绘本,中国传说系列和一套写庄子的书,因为跟着老师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对这样的题材会更亲近,读来内容来也顺畅许多,做起来也更轻松。

“这是我给一本食谱封面做的字体设计,餐和桌字单拎出来看都是不平衡的,餐字右边的笔划被我拉长了,为了和谐,桌字的右边笔画就往里收了。看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通篇很多字单看是歪的,但又立得住,他一般左边有一个长的笔划,右边就会有一个重的笔划,让整体是平衡的,气质上会更生动”

《自书告身帖》局部

03| 好绘本的样子

“和孩子读绘本是每天最幸福的时光”
当了妈妈以后对童书绘本设计更有兴趣了,做了比较多幼儿书籍。尤其和孩子一起读自己设计的绘本时,心情会有点不一样。
我心目中的好绘本长这样:不讲大道理强行灌输,让事件自然而然地发生,自带一种建议的可能性;不应该是字特别多的,文字和图画要有连接的巧思;故事传达的内容是开放的,不管谁看都有自己的理解;故事有趣,要是每次看都有新的发现就更好了。

封面设计最难的是怎么做一本不谄媚的书,不以华而不实的设计去取悦读者。有时候编辑会要求这样做,立场是促销。所以这个沟通过程中的坚持和取舍也是最难的。当我把自己当成读者,这种书会有三秒效应,就是拿起来三秒,我就会放下,有点难过,感觉有点上当。

一本内容好的书,哪怕封面设计很普通,也不会影响我去读。但如果好的内容再加上恰当的排版,那肯定是最好的阅读体验了。 

书是为读者服务的,如果阅读感受不好,在我看来再华美的设计也是失败的。
怎样才能做到让阅读感受好呢?原研哉先生说:自然存在,这样就好。就是围绕着内容,做恰如其分的事情就好。而不是老想着证明这本书的确经自己设计过。
鲁迅先生是我喜欢的装帧家,那时的设计师有画家、文学家,没有像现在这样细分,所以大师辈出。丰子恺、萧红他们都为自己的书设计过封面和插图。
看过鲁迅先生当时设计的《艺术论》封面,整个设计运用了构成元素,书名穿插在几何图形中间,并采用了线描的表现手法,拿到现在也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

他为自己翻译的童书《小彼得》设计的封面,可爱又洋气。还为自己文集的扉页画过一只萌萌的猫头鹰,这样一个扔出来就是匕首投枪的人,居然还有这么萌的一面呢。

“鲁迅先生的设计让人一眼难忘”

那时候文人做设计,他们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书籍封面,加上中西方文化碰撞,也具备很新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显得浑然一体,既有设计感又有书卷气。

小林老师常提到的“先文后墨”,引申到我的职场里,先文后设计,也很适用呢。

“左上和右下的设计出自丰子恺先生,右上来自陶元庆先生,左下来自钱君匋先生,都是民国时期很厉害的书籍设计师呢”

04| 这方天地叫无忧书房

 “呆在这里,与自己好好相处,用尽全力过好每一个当下,便是无忧”

念书时读《陋室铭》,这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书斋,就成了我的向往。
开始写字后,我也名正言顺地拥有了一个自己的书房。这个地方对于我是一个极其珍贵的存在,跟家人气头上容易丧失理智说狠话,这时候我会先闭嘴默默选择去书房,写一篇字看几页书后下楼,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基本上是等饭时间去书房,孩子睡了去书房,遇到不愉快的事去书房,它的存在就是不管什么时候,不出家门也能有方自己的天地,和现实生活暂时扯脱开。
过年写对联的时候,我就给书房门上也写了一个印心的词:无忧。从此书房就有了一个名字:无忧小屋
躲到这样一个自己筑起来的小世界,暂且和外界的烦恼扯脱开,再大的烦恼,铺开纸,倒上墨,等写完,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但因为自己心情的转变,看待它的方式却不一样了。
我会经常变换书桌的位置。春天的时候把书桌正对窗台,看新绿的树叶。夏天阳光好,就侧对着窗台,让阳光洒到书桌上,不刺眼还很美。秋冬季节搬进来靠墙边,感觉会更温暖。
这样折腾的最大好处,就是会额外看到更多的景致。四时各有各的美,错过哪一个都觉得是损失。

我就在这个四季变换的景致里,写着字。虽然至今不得要领,但就是非常喜欢。

“我的无忧小世界”

05| 时光都化作了笔墨痕迹

“红笔改错,修正自己,才能继续前行,老师说,下笨功夫的人才是聪明人”
写字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会在偶尔万念俱灰,偶尔意得志满中徘徊。但按老师的方法步步做到,变成有效的练习后,信心会不断增长。
《灵飞经》需要动作特别精准,缺少动作字就会不精神。当时我总也写不好,写几个字就觉得没法看写不下去,于是裁掉,另起一行,一页纸都快裁完了。后来按老师的方法死磕“祖父母”、“郭芍药”几个字。写了满满一页,终于写得像样了,就赶紧记住那一笔和那个字的感觉,后面的就能顺利写下去了。

我喜欢颜真卿字里透出的天真雄浑、鲜衣怒马,也喜欢虞世南的虚静从容、温润如玉。一个是阅尽千帆,仍然选择真实不卑微不惶恐不智巧地过完一生。一个是受尽人情冷暖,仍然能与世独立通达圆融恰到好处地活着。他们的字,他们的人生都值得细细品味。

 “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找到这个帖的用笔感觉”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从容谦和,真是温润如玉”

有时想如果没有写字,这些时间会怎么度过呢?大概一生就在鸡毛蒜皮的琐碎中度过了吧。

写字的几年过去,时光化作笔迹,以生活作蒙养,内心是踏实的。工作之余挤时间写字,会更妥善安排和珍惜时间。正因为是挤出来的时间,更会好好对待。

“不完全作业卷,几年下来,也是给自己一个时间都去哪了的交代”
我平时是早上5点起床写字,这样既不占用公共时间,又能万籁俱寂头脑清晰。清晨安安静静把这件重要的事情做了,换来的是一天的踏实,特别是玩的时候,不踏实是玩不好的。
周末经常在我写字时,孩子在旁边专心玩他的。偶尔抬头对个话。有一天,他突然一只手捧着脑袋歪在写字桌上问: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写字呢。我随口回答他:就像你玩乐高一样觉得好玩儿呀。

是呀,写字和玩游戏一样,都具有专注的投入和过关的成就感。在内心深处,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和自己全然呆在一起的那份踏实感吧。

“四年级开始写苏黄米蔡宋四家啦,边写蔡襄大人的《澄心堂帖》,边神往澄心堂纸,真是好纸流芳千古啊”

06| 那些我觉得很酷的事

 “但凡能动手做点啥,我都觉得好踏实”

喜欢做手工。记得5岁的时候裤子磨破了,就自己找来针线把破的地方给缝好了。后来洗衣服的时候被我妈发现,她挺惊讶,到现在还经常说起我5岁都会自己缝裤子的事。好像天生动手能力不错。
有了小孩我给他缝过小枕套,用羊毛毡缝过一个小马,他经常放在书包里,有时睡觉也要放枕头边上。
家里有些小家具也是我自己DIY的,被遗弃的老式洗脸盆架,我把它捡回来刷上白漆做成花架,从此洗脸台退休失败,继续返聘发光发热。
做柜子多出来的板子,我舍不得丢,去淘宝买了4个桌子腿,给自己做了个电脑桌,现在工作用的就是这张桌子。

花最少的钱做出最好的效果,能物尽其用我觉得是很酷的事情。

“好多书籍设计就是在这里做的”

这样物尽其用的效果还有很多,比如拍照,比如做饭。

小时候喜欢被拍,希望自己当主角,长大了喜欢拍别人,拍些有故事的场景。尤其去公园和游乐场每次都会拍很多照片,觉得那里不但有我们稀缺的快乐,还有我们不易察觉的孤独和艰难,矛盾又统一。
爱做饭是受家庭影响,重庆人很少有不爱做饭的,父母也都爱做饭,哪怕刚吵了架,但只要一起做饭就其乐融融,一个切菜一个炒菜,有说有笑干活不累和和美美。

从小心里就会觉得做饭是一件温暖郑重的事情。不管是招待朋友还是给家人做好吃的饭菜,都会开心满足。

“钵钵鸡,炒小龙虾,烤羊排,棒棒糖balabala,我还会做很多好吃的”

07| 渴望像核桃那样画画

“最喜欢小核桃的圆圆脸,给这么可爱的娃儿当妈妈是修来的福气啊”
孩子叫小核桃,最近我跟着核桃学习怎样画画,观察他画画的状态。他现在还是涂鸦阶段,但我特别渴望能像他那样去画画。他心里没有枷锁,全然放松,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他画的人,可以用甜甜圈当眼睛,巴士车当嘴巴,车轮当牙齿,红旗当鼻子,不相关的事物,都被他放在画面里还挺和谐的。家里墙壁上都是他的画作,我笑称我家也有“壁画”了,而且很壮观呢。每天下班回家都会有惊喜,不是这面白墙又被画满了,就是那个角落又多了一个小故事。然后听他跟我描述,我总是一脸崇拜。
小孩子观察和发现细节的能力惊人。有一天在小区门口看喷泉,有十几个小喷泉一起喷,他看了很久,跟我说妈妈有一个喷泉跟其它喷泉不一样,它更开心,像一只跳舞的精灵,我仔细看完确实有一个混在里面的喷泉会摇摆着喷出来,在他没说之前,我一点也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
小时候都渴望长大,而实际上成长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失去天真,失去好奇心,失去想象力。和小孩相处时,总觉得能从岁月那里偷回一点点时光。借用丰子恺先生的话,“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让我学之不尽。
四年级开学,老师说会让我们练习更多的画画作业,我竟然好期待,想着能把从前,现在,未来,用笔墨把小核桃的可爱言行一一画下来。

想着这些,自己都没忍住笑了起来,有笔墨作伴,人生好可期。

“小核桃壁画,每天都在创作,每天都有惊喜”

Ask

1.家庭生活里,还原一个你和先生的温暖画面吧。

我可以多说几个吗?
画面一:先生也是爱书惜书人,我喜欢在书上划线作标注,一开始他非常抵触,觉得会对他看书造成困扰,后来我俩都喜欢的书他就会多买一本。

画面二:小林老师推荐好书,都是他比我先看完。

 “好多本一样的两本书”
画面三:我们上下班一起,他开车,我坐旁边。堵车的时候,我就给他讲课堂上老师讲给我们的内容,读《金刚经》,《道德经》,一起背《阴符经》,他背不上来的时候,就让我别提示那一句,把那一段都念给他听完整的一遍。堵车的路上,有时骄阳似火,有时阴雨连绵,我们安安静静说着我们喜欢的事,外界的阴晴雨缺,人车的熙熙攘攘,和我们无关了,两个世界。

画面四:有一天读完《道德经》他说了一句:中国人要是不读中国的经典,实际上就是浪费了当一个中国人的机会。我什么也没说,觉得眼里一热,那一刻有点打动我。

“深秋到初冬,有赵孟頫大人的《道德经》相伴,我亦步亦趋”

2.有没有觉得人生中哪件事竟会那么幸运?

平时去上课都是婆婆帮忙看孩子,上学这三年她身体一直没出什么差错,这次教室放三个月长假她生了场病动手术住院,等我开学时,她身体也恢复好了。之前还有一次课因为家里有事去不了,结果老师恰好调整了上课时间,刚好把我的时间错开。

就是感到生活一旦按照自己心意开始了,一切都还是和往常一样进行着,不会因为写字而耽误什么。而且,好像所有的人都会默默来帮我。

“一路上,感谢家人的温暖支持”

3.怎么评价你自己?

我的生日是金牛座的第一天,所以性格里又有白羊的任性爱冒险。在我心里冒险是有美感的,按部就班就缺点美感。记得当时艺考要从万州到北京,那时17岁,从学校提着行李箱买了火车票就去了,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隐隐约约觉得未来会好。现在想起这个场景我觉得还挺有美感的。

这种冒险不是买彩票试运气的赌博心理。也不是一个从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全凭一腔热情去挑战高空飞越。而是蠢蠢努力过,为实现心里的愿景做出的行动。我喜欢那种义无反顾的勇气和一颗不算计的心。

4.推荐一本无忧书房里的私藏吧。

很多年前朋友推荐给我一本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看完之后我几乎把他松散不拧巴的生活态度奉为圭臬。他能从清简的生活中窥探到事物的本质,松弛任性地做自己。看他的生活就像看倪瓒的画,极简,豪不费力,古意盎然。
在老师那里我学会找到自己,从舒国治的人生态度里懂得如何做自己。书中他亲笔签赠的书签上写着:

做你自己,世界自然会供养你。

“如果你喜欢,也可以读读这本书”

她的书桌 


“这是书桌夏天的样子,有光进来,斜斜的,打在桌面上,让人很想在这光影里多呆一会儿。重庆的冬季基本没有阳光,书桌上也没有好看的自然光,看着夏天的书桌图,我也很神往”

_

下 期 再 见

😊

◼︎

采编_小新  

图片提供_桃子

出品 | 小世界工作室

- 完 -

可点击两张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暄桐教室:一间书法教室,基于中式文人审美,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与技艺,推崇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教室认为写字是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共同以书法为原点延展深入传统与艺术的种种乐趣,探索着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可能。

林曦老师: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于2011年创办暄桐教室,旨在以书法为起点,亲近中国传统之美,以实践和所得,滋养当下生活。

至今已经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1900余学时的教学,从零开始,从执笔蘸墨写下第一个线条,到篆、隶、真、行、草各个书体的系统学习,为喜爱书法和传统的同好提供了一种有趣扎实,可坚持进阶的学习可能。

七年积累后,开始通过线上直播课程《从书法之美到生活之美——林曦老师的零基础书法课》,跨越时空限制,与大家分享。师生在手忙心闲,精进又游戏的氛围中,学习传承文人的趣味与智慧。

她还创办有美育&文化工作室「林曦的小世界」(L Studio)和基于中国文人审美的生活方式品牌「山林曦照」,前者致力于出版、视频、展览等原创内容的制作,后者至今已设计并产出约六百余件围绕书房文化与行止空间的器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